《流浪地球》裡的五個教育觀:硬科幻,真人生

說起近期熱度最高的電影,非《流浪地球》莫屬。這部被定義為“開啟了中國硬科幻電影元年”

的國產電影在春節檔橫空出世,力壓沈騰黃渤的《瘋狂的外星人》,也甩了周星馳新作《新喜劇之王》一大截的距離,無論是票房和口碑都遙遙領先。

更令人沒想到的是,《流浪地球》在豆瓣的評分高開低走,很多忠實粉絲竟然將怒氣發洩到了影評APP豆瓣的身上,給軟件本身也打了一星。其實電影好不好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流浪地球》宏大的故事架構和精彩的特效確實開闢了國產科幻電影的先河。雖然其故事邏輯多遭人詬病,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帶著地球去流浪”的創意是全球首遭,不僅如此,電影中蘊含的五個教育觀念,更是具有實打實的中國特色。

一、 遵守交規

“北京市第三區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這句在電影中反反覆覆出現的口號,不僅是電影中為數不多的黑色幽默,更蘊含著一個樸素到小學生都明白的道理:遵守交規,珍愛生命。

《流浪地球》裡的五個教育觀:硬科幻,真人生

雖說是黑色幽默,但是這句臺詞可不是空穴來風。2006年12月12日晚上,《流浪地球》的主演吳京在北京的一個酒吧內和朋友聚會,喝了三杯紅酒,凌晨一點開車回家,不料就在倒車出門的檔口,碰上了交警叔叔。雖然按照吳京的話來說“自己挪了不到五米就被抓了”,最終處罰還是以暫扣機動車駕照五個月,記十二分結果。

《流浪地球》裡的五個教育觀:硬科幻,真人生

主演以親身慘痛經歷告訴我們:喝酒之後,哪怕是五米,也不能開車。根據最新修訂的法律法規,酒駕早已不是扣分罰款那麼簡單了,拿他人性命開玩笑的行為,決不能姑息。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從幼兒園老師就會教導我們“紅燈停,綠燈行”,不遵守交通規則就是漠視自己的生命,而無論到了什麼時候,人的生命都是第一位的。這也是《流浪地球》傳遞給我們很重要的一個觀念。

二、知識就是力量

拯救地球的關鍵點在哪裡?劉啟(電影角色)想到了利用木星上的氫氣混合地球上的氧氣,從而爆炸產生巨大的推力,將地球推離木星。靈光一現的想法,再配合同伴技術員的精密計算和大膽嘗試,這條線才被打通。

《流浪地球》裡的五個教育觀:硬科幻,真人生

現在教育很浮躁,大部分人學習就是為了應試,應試過後再不肯看一眼書。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也許朋友愛人會背叛你,也許親人會離開你,但是你學到的那些知識永遠不會背叛你。正是有了從小到大一點一滴的積澱,才形成了你的氣質和風度。而那些深埋於心的知識,在關鍵時候甚至可能救你的命。

學習不是為了應試,學習也不只是人生前十八年的事情。終身學習,終身進步,知識才會改變命運。

三、保護環境

每一部災難片的開端,必然是因為環境的巨大變化,而地球生態環境的變化與人類的作為脫不了干係。上世紀的工業時代,人們為了快速發展經濟犧牲生態環境,自食惡果後才恍然大悟:經濟發展不應竭澤而漁。

在《流浪地球》中,我們看到為應對惡劣天氣所建造的地下城,沒有陽光和植被,補償蛋白質只能依靠蚯蚓。而地上早已淪為一片冰原,零下83度的惡劣氣候讓死亡來得輕而易舉。如果生態惡化到物種消亡,極端天氣出現,那人類的命運是否會和電影中一樣呢?

《流浪地球》裡的五個教育觀:硬科幻,真人生

好在,21世紀的人類已經意識到了這種危機併為保護環境做出了該有的努力。根據美國航天局衛星資料顯示:中國和印度的行動主導了地球變綠。中國的植被面積僅為全球的6.6%,但佔到全球植被面積淨增加的25%。現在的地球衛星圖已經變作了以下。綠意盎然,真好!

《流浪地球》裡的五個教育觀:硬科幻,真人生

《流浪地球》裡的五個教育觀:硬科幻,真人生

四、集體主義

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西方的科幻片和英雄電影總是著力於塑造一個能力無窮的大英雄來拯救世界,然而在中國人創作的《流浪地球》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平凡的、沒有超能力的普通人集合在一起,發揮著每個人微弱的光芒,卻集結成為強大的力量,最終改變了地球的命運。

《流浪地球》裡的五個教育觀:硬科幻,真人生

在中國的教育觀念中,往往強調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九十年代,有一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叫做《眾人划槳開大船》,其中幾句樸素的歌詞卻道出了深刻的道理:一支竹篙耶,難渡汪洋海,眾人划槳喲,開動大帆船。一棵小樹耶,弱不禁風雨,百里森林喲,並肩耐歲寒。

我們不過分誇大個人的力量,卻也堅信個人力量的集合會創造奇蹟!如果電影最後,沒有各個國家的人返回救援現場幫助幾位主角,地球也無法被拯救。如果沒有全球所有人的齊心合力,流浪地球的計劃根本無法實施。而這,就是集體的力量。

《流浪地球》裡的五個教育觀:硬科幻,真人生

五、家國情懷

為什麼說《流浪地球》是中國人才能拍出來的科幻片呢?不是說好萊塢做不出那樣的特效,也不是因為好萊塢沒有好演員。而是,帶著地球逃離太陽系的想法,就是徹頭徹尾的中國特色。面對全球性的災難,美國人會想造諾亞方舟帶著人類逃離地球,而中國人不同,對故土的眷戀和情懷,讓我們無法割捨這個孕育了生命的星球。

帶著地球去流浪,這樣的恢弘和浪漫,源自於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

很多人無法理解,劉培強(電影角色)在最後毀滅空間站自我犧牲式地保住地球的行為。這樣的做法豈非太過不理智?然而,仔細想想,他的一番話已經給了我們答案:我們的孩子也會有孩子,孩子的孩子還有孩子。冰,總有一天會化為水的。

《流浪地球》裡的五個教育觀:硬科幻,真人生

而人工智能moss被燒燬前的一句話,更印證了情感的驅動力有多麼強大: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