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輩分高,鬧出了什麼笑話?

瑩1587937


在農村,有“么房出老輩”的說法。我們在老家,似乎一直就是么房,所以,輩分非常的高。我有六個堂兄,最大的已經90多歲了,前些年去世了,他的大兒子70多歲。就以自己家裡來說,我哥哥大我16歲,結婚比較早,哥哥的大兒子比我小几歲。大侄兒媳婦跟我愛人年齡基本上差不多,我的侄孫,比我的孩子還大一點。

所以,每次回老家,關於輩分,都會鬧出一些笑話。

笑話一:我的孩子叫我的侄兒爺爺

孩子3歲多的時候回老家,遇到一個隔房的侄兒。老遠他就喊“么爸回來了!”然後,我們就站在路邊,拉一會家常。這時,孩子對侄兒手上的鋤頭很感興趣,就問“爺爺,你手上拿的是什麼啊!”

我連忙糾正,“叫哥哥”!孩子嘴一撅,“應該是爺爺!”在孩子的眼裡,是沒有輩分這個概念的,只有年齡,而年齡,是通過面部的蒼老程度來判斷的!

去年回老家,孩子已經10多歲了,已經瞭解了輩分,再叫他叫哥哥,他也可以叫出來,但總是很尷尬的樣子。

笑話二:妻子與侄媳的“君子”協定

每次過年,我都是和哥哥一家在一起——幾十年,都這樣。所以,妻子和侄媳們就會有很多接觸。按照農村的習慣,她們應該叫我的妻子“么媽”!結果,好幾年,我都沒聽到侄媳們叫過妻子——舉個例子,吃飯的時候,一般在樓下叫一聲就行了,但侄媳們每次都到房間來喊!

關於這件事情,母親好幾次很鄭重的提醒侄媳們,說輩分很重要,該喊什麼喊什麼。但妻子總是和侄媳們相視一笑。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和妻子單位的同事在一起吃飯,問起我的弟弟——我不是沒有弟弟嗎?我很詫異!原來,侄媳有幾次來妻子的單位看她,自報家門的時候就說是“某某的弟媳”!

呵呵,年齡相仿的人,彼此都不好意思,所以,就定了一個君子協定吧!

笑話三:孩子坐上席

去年回家,參加婚禮,我和妻子作為輩分最高的長輩之一,必須要到堂屋裡的“貴賓席”就坐,我的孩子就跟侄兒們的孩子在外面。然後,外面一陣喧譁,出去一看,原來,我的孩子坐著下邊,一個鬍子花白的老頭和一箇中年人坐在上席上。知客(也就是外面所說的司儀)認為不妥,要我的孩子坐上席——因為,坐在上席上的那個中年人,輩分比我的孩子還低!

於是,一個鬍子花白的老頭和一個小孩子坐在上席上,幾個中年人坐在下席和兩旁,成了一道奇觀。

其實,輩分,是宗族觀念的延續,在某種程度上,還是人的一種來處——人啊,你要知道從哪裡來,這是一個大問題!

但隨著遷徙的增多,人們這種輩分的觀念,會越來越淡漠,只有在老家,那些特定的場合,才有意義——走出來,彼此不認識,哪裡知道什麼輩分呢?


三水三心


1、前兩天帶女友回家,碰見一七十多的老頭。我問曬太陽呢,他說回來啦,小子,我指著女友對他說這是我女朋友。


我對象馬上說爺爺好,老頭說:"唉,可別叫我爺爺,你倆要成了我還得叫你奶奶呢"😊

女朋友瞪著我,我就那麼老?還是我說錯了話了?


我說:我輩大😄,他居然說王八背大。


嫂嫂且慢0容武二說


媳婦輩分大 去年去她家 碰到一個三十多的叫她老姑奶(妻子二十六歲) 到我這 點了個頭走了。。。沒叫出口


一切孤獨都是罪行


我三十對,村裡這個年齡段的基本都喊我叔叔或者爺爺!沒意思!


yg104


同一輩我是最大的!後面一群舅舅阿姨輩的小孩,見面都叫不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