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地方政府財力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是衡量該地區政府信用水平和償債能力的重要基礎和依據。

根據現行預算管理體系,我國財政核算工作由財政部負責,實行一級政府一級預算,設立中央,省級(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市級(設區的市、自治州),縣市級(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鄉鎮級(鄉、民族鄉、鎮)五級預算。

地方各級總預算由本級政府預算和彙總的下一級總預算組成。目前的預算體系中,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即財政預算“四本賬”。把握好這“四本賬”,成為分析地方政府財政狀況的關鍵。

一、地方財政預算“四本賬”

1、一般公共預算

(1)收入

對於地方政府而言,一般公共預算中核算的收入項目包括一般公共預算地方收入、轉移性收入、債務收入、債務轉貸收入等。

  • 一般公共預算地方收入

即由地方徵收,按照現行體制繳入地方金庫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一般公共預算地方收入,加上由地方徵收,但按照現行財政體制繳入中央金庫的上劃中央收入,構成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例如,根據《安徽省2017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8年預算草案的報告》:2017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858億元,其中,地方收入2,812億元,上劃中央收入2,046億元。

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分為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稅收收入包括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等18個稅種收入(包括環境保護稅,不含營業稅[2]),不同項目稅種收入需要按照對應的稅收分成比例在中央和地方之間進行切分。具體來看:1)中央固定收入如消費稅,需要全額上劃中央;2)地方固定收入如房產稅、契稅等,全額歸屬地方;3)中央、地方共享收入如增值稅、所得稅等,則按照固定分成比例(增值稅50:50,所得稅60:40)。此外,省、市、縣各級政府之間也有一定的分成比例,如個人所得稅地方分成的40%中,15%屬於省級,25%屬於區縣級。

1994年分稅制改革後,地方稅收佔一般公共預算地方收入的比重有所降低,但仍然維持較大比重,2017年全國總體佔比為75.1%。稅收收入中,受不同地區經濟結構的影響,各個稅種佔比不同,主要的稅收收入來源是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營改增”全面實施後,營業稅已實質性退出了歷史舞臺。

非稅收入主要包括專項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罰沒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和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等若干項。一般來說,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非稅收入佔比較大。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 轉移性收入

轉移性收入是指在各級政府財政之間進行資金調撥以及在本級政府財政不同類型資金之間調劑所形成的收入,包括上級補助收入、下級上解收入、調入資金和地區間援助收入等,其中主要是上級補助收入。

上級補助收入:指上級政府財政按照財政體制規定或因專項需要補助給本級政府財政的款項,包括上級稅收返還、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稅收返還一般與地方政府上繳的稅收收入成正相關。補助收入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例如2017年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為65,804.88億元,而當年地方本級收入91,469.41億元,兩者之比接近3:4。橫向比較來看,31個省市接受中央補助收入情況差異較大,經濟基礎差、財政收入薄弱的西藏、青海、甘肅、黑龍江等地,中央補助收入與地方本級財政收入的比值超過了200%。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下級上解收入:指按照財政體制規定由下級政府財政上交給本級政府財政的款項。主要包括按體制規定由國庫在下級預算收入中直接劃解給本級財政的款項、按體制結算後下級財政補繳給本級財政的款項和各種專項上解款項。

調入資金:指政府財政為平衡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從地方政府基金預算、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及其他渠道調入的資金。

地區間援助收入:指受援方政府財政收到援助方政府財政轉來的可統籌使用的各類援助、捐贈等資金收入。此項收入屬於非固定收入項。

  • 債務收入/債務轉貸收入

債務收入:指政府財政根據法律法規等規定,通過發行債券、向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借款等方式籌集的納入預算管理的資金收入,一般用於有獨立發債權的省級政府或計劃單列市政府。

債務轉貸收入:指本級政府財政收到上級政府財政轉貸的債務收入,用於沒有獨立發債權的省級以下(不含省級)政府。

  • 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上年結轉

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指各級財政通過超收安排的具有儲備性質的基金,用於彌補短收年份預算執行的收支缺口。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單設科目,安排或補充基金時在支出方向反映,調入使用基金時在收入方反映。

上年結轉:指上一財年未使用的預算資金結轉到當年使用。

(2)支出

對於地方政府而言,一般公共預算中核算的支出項目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轉移性支出、債務還本支出、債務轉貸支出等。

  • 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

指政府財政管理的由本級政府使用的列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支出。按功能分,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教育支出、社會保障就業支出、農林水事務支出、城鄉社區事務支出、交通運輸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等。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 轉移性支出

轉移性支出和前文提到的轉移性收入相對應,是指在各級政府財政之間進行資金調撥以及在本級政府財政不同類型資金之間調劑所形成的支出,包括補助支出、上解支出、地區間援助支出等。

補助支出:指本級政府財政按財政體制規定或因專項需要補助給下級政府財政的款項,包括對下級的稅收返還、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等。

上解支出:指按照財政體制規定由本級政府財政上交給上級政府財政的款項,一般包括體制上解、出口退稅上解、專項上解。

地區間援助支出:指援助方政府財政安排用於受援方政府財政統籌使用的各類援助、捐贈等資金支出。 此項支出屬於非固定支出項。

  • 債務還本支出/債務轉貸支出

債務還本支出:指政府財政償還本級政府財政承擔的納入預算管理的債務本金支出。

債務轉貸支出:指本級政府財政向下級政府財政轉貸的債務支出,對應於下級政府收入核算中的債務轉貸收入。

  • 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結轉下年

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和結轉資金的解釋參見上文。

(3)收支平衡

我們以河南省為例,彙總2017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地方各級總預算由本級政府預算和彙總的下一級總預算組成。如果把省級和下屬各市縣預算收支加總,我們可以得到河南省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表。兩張表中的中央補助收入和上解中央支出是相等的,而本省內部(省級與市縣之間)發生的轉移性收支,如市縣上解收入、補助市縣支出等項目在加總時可以合併約去。因此,省級收支平衡表能夠反映省級政府對上級(中央)和下級(河南省各市縣)的財政勾稽關係,而全省收支平衡表則簡化為整個河南省對上級(中央)的財政勾稽關係。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2、政府基金性預算

政府性基金預算是國家通過向社會徵收以及出讓土地、發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專項用於支持特定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而發生的收支預算。

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類似,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地方收入、轉移性基金收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務收入和上年結轉等收入項目。政府性基金地方收入以國有土地出讓金收入為主,轉移性基金收入一般包括上級政府補助收入和下級政府上解收入,專項債務收入和上年結轉用來補充收支差額部分。

部分地區地方政府政府性基金收入較少,轉移性基金收入較高,一般有兩種原因:(1)本地政府基金收入來源少,(2)上級政府徵收政府性基金收入後再按照一定比例返還給下級。

核心的土地出讓收入中,需要先按規定比例計提國有土地收益基金和農業土地開發資金(在政府性基金收支科目中單獨列出),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2017 年 1 月 1 日起由政府性基金預算調整轉列為一般公共預算),此外還要嚴格按規定計提住房保障建設資金、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教育資金、土地出讓業務費、被徵地農民保障資金等 5 個子科目。

政府性基金支出是按照“以收定支、專款專用”的原則。按照支出功能劃分,現有的政府性基金項目可以分為科學技術、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等 11 種類型。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國家以所有者身份對國有資本實行存量調整和增量分配而發生的各項收支預算,是政府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

  •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是指經營和使用國有財產取得的收入,主要包括國有獨資企業按規定上繳國家的利潤,國有控參股企業國有股權上繳的股利、股息收入,國有產權轉讓收入和清算收入。國有資本預算收入規模較小,大多返還給企業,地方政府可用規模較小。如河南省2017年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合計21.41億元,其中國有資本地方經營收入僅8億元,其餘大部來自於中央補助收入和上年結轉收入。

  •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主要包括單位對職工的工資福利支出;單位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支出;政府用於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如退休金、救濟費等;反映各級部門集中安排的一般財政預算撥款用於購置固定資產、戰略性和應急性儲備、土地和無形資產,以及大型修繕所發生的支出;政府和單位規劃各類價款本金方面的支出。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社會保險基金收入是一種強制性的專款專用的財政收入形式,其收入要專項用於政府社會保險計劃的開支,因此本文不做重點分析。

二、地方政府綜合財力分析

1、某地區地方政府財力如何計算?

在與政府相關的投融資活動中,某一地區地方政府財力是判斷其信用水平和償債能力的基礎和依據,反映出地方穩定的收入來源,關於其核算我們整理出兩種計算方式供大家參考。

(1)分預算收支表計算法

首先計算公共財政財力、基金財力和國有資本財力,然後得到地方政府綜合財力=公共財政財力+基金財力+國有資本財力。從核算的角度上講,我們可以用等式和預算收支表來反映。

→公共財政財力=公共財政預算地方收入+上級補助+調入資金+上年結轉+下級上解=(稅收收入+非稅收收入)+上級補助+調入資金+上年結轉+體制上解+專項上解,即公共財政收支預算報表中的收入合計扣除一般債務收入即為公共財政財力

→基金財力=基金收入+上級補助收入+上年結轉+下級上解,即政府性基金收支預算報表中的收入合計扣除專項債務收入即為基金財力

→國有資本財力=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中央補助收入+上年結餘,即國有資本經營收支預算表中的收入合計核算的是國有資本財力

雖然公共財政收支預算報表的收入中也有核算國有資本經營收入,但二者的來源是不同的,公共財政預算下的國有資本收入,一般只涵蓋行政事業單位的非稅收入中國有資產收益的那部分,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國家以國有資本所有者身份取得的各種國有資本收益。同時,從支出角度看,公共財政預算下的國有資本收入目的為滿足公共需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下的收入,其目的必須用於國有資本的再投入、擴大投資,包括對新建項目的資本金投入、向不同所有制企業參股控股、對國家鼓勵發展的建設項目進行貼息等。所以,從核算的角度,二者並無重疊。

(2)財政部官方計算法

2017年3月23日,財政部發布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分配管理暫行辦法》,詳細闡述瞭如何計算地區政府財力。地區政府財力包括一般公共預算財力和政府性基金預算財力,按照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分項測算,部分收入項目結合每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變動作適當調整。具體公式為:

→某地區政府財力=某地區一般公共預算財力+某地區政府性基金預算財力

→某地區一般公共預算財力=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央(上級)一般公共預算補助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上解支出

→某地區政府性基金預算財力=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中央(上級)政府性基金預算補助收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上解支出

兩種核算方式雖然表述不同,但總體上大致相同,都圍繞著地方財政預算報表進行。第一種方式能清楚的展示地方政府三種財力狀況,而且當地區財政數據披露不完全時數據來源較為穩定,計算方法簡單實用。第二種方式則不考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同時在公共預算財力和政府性基金預算財力中減去了上解支出,能更準確地反映地區政府實際可支配財力,但是對數據來源的完備性要求較高。

2、如何解讀地方財政報告?

(1)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核算分類概念

在分析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報告中,對於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概念的範圍在不同的表述中具有不同含義,我們簡要通過兩個概念進行區分。

  • 分級概念

→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地方財政收入(有的報告中表述為X省、市預算總收入)

→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上劃中央的稅收收入=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有的報告中表述為X省、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上劃中央的稅收收入=全X省、市財政總收入

  • 口徑概念

狹義的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是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廣義的概念是地方政府綜合財力。

(2)地方政府財政收支關注要點

地方財政收入是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展現,也是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重要來源,對於地方政府債、城投債、PPP項目的投資,地方財政實力是其償債能力及未來政府支出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城投債的評級報告中,地方財政實力是影響評級的重要因素之一。

  • 地方綜合財力

穩定的收入來源是地方財力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還要考量收入的結構和趨勢。

收入來源從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的地方本級財政收入(即稅收和非稅收收入)判斷,其佔地方綜合財力的比重越高,說明地方綜合財力的質量越高,財政實力越強,同時重點關注其增長率。

收入的結構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稅收收入佔本級地方收入的比重,二是稅收返還和轉移性支付收入佔地方綜合財力的比重。稅收收入是較為穩定的收入,是本級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部分,其比重可以衡量本級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穩健性。稅收返還和轉移性支付收入是分稅制下,中央對地方財力的二次分配,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是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

收入變化的趨勢主要考察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的變動。其中,國有土地出讓金收入規模的發展趨勢,是近年來影響地方綜合財力的重要因素。地方土地出讓主要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和協議的方式進行。2010 年以來,土地出讓收入佔同期全國基金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 70%以上,2017 年達到 84.7%的歷史高位。相比於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對於政府性基金收入的依賴度更高。2017 年,中央基金收入佔中央財政收入的比重僅為 4.7%,而地方基金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比重高達64%。

  • 財政支出

以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為代表的剛性支出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直接影響地方政府的財政空間。剛性支出越多,行政管理費等固定開支佔比越大,政府用於民生建設的資金相對減少,地方政府的財政靈活性降低。

支出的規模可以從本級支出佔綜合財力的比重來看,佔比越大表明地方綜合財力無法覆蓋支出,需要依靠上級的轉移支付才能完成。

(3)城投企業與地方“土地財政”

土地財政是土地制度變革和財稅體制調整的共同產物。集土地經營和土地管理於一體的地方政府,在經濟增長競爭中對財政增收目標的追求必然導致其對土地收益的過度依賴,進而形成普遍的“土地財政”。

如果只看狹義口徑和中等口徑,我國土地財政相對於公共財政收入的比率較為穩定,這主要是因為2009年以來土地稅收、土地出讓收入和財政收入幾乎保持同步增長勢頭。但如果考察廣義口徑,土地財政膨脹速度較快,相對於公共財政收入的比重在2009年不足80%,而到2017年已經超過160%。以土地抵押貸款為代表的廣義土地財政給地方政府提供了預算軟約束和更大的財力支配權,成為地方政府基建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也固化了長期以來投資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

作為城投企業來說,和地方政府“土地財政”的聯繫最為密切,一是通過參與土地儲備開發運作,獲得土地出讓金的直接和間接返還,二是將所有的土地資源抵押進行融資。

在城投企業歷史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常常向城投企業注入土地資產,甚至部分城投企業實際承擔了土地儲備機構的職能。但是2010年以後,監管部門逐漸釐清城投企業和土地融資的關係,規範地方政府“土地財政”。這也使得不少城投平臺的運作模式亟待轉型,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 獲得土地使用權

2017年50 號文要求“地方政府不得將公益性資產、儲備土地注入融資平臺公司,不得承諾將儲備土地預期出讓收入作為融資平臺公司償債資金來源”。因此城投企業獲得土地使用權需要依靠兩種規範方式:一是對於經營用地或工業用地等建設性用地,城投企業必須參與“招拍掛”,及時、足額繳納土地出讓金,獲得土地使用權;二是對於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公租房、保障房等公益性用地,城投企業以政府劃撥方式無償獲得土地使用權,但前提是必須經過有關部門依法批准並嚴格將土地用於指定用途。

  • 開展土地儲備業務

以往城投企業參與土地儲備一級開發有兩類方式:一是地方政府直接將土地儲備的職能賦予城投公司,用土地儲備收益來平衡城市建設資金的缺口,此時城投公司可以直接利用儲備土地融資進行一級開發;二是城投公司受政府委託,合作進行土地一級開發,進而獲得土地出讓金收入分成。

2017年87 號文嚴禁將“儲備土地前期開發”作為政府購買服務項目,也給城投企業與土儲機構的業務合作提出明確限制。結合2016年4號文[2]精神,城投企業可以提供土地徵收、收購、收回涉及的拆遷安置補償服務(“前期開發”之前的工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合作。另外,土地前期開發作為一種基礎設施建設,可以通過 PPP 模式由地方政府與城投企業進行合作。

三、如何閱讀城投債評級報告?

城投債評級報告一般都會包涵當地財力情況,善於閱讀和利用評級報告,可以減輕對於各省、市、縣級行政區域的財力數據蒐集工作。

1、評級報告說了什麼?

城投債是指地方政府出資設立的承擔政府公益性項目投融資功能的主體(城投企業)所發行的各類債務融資工具。由於城投企業普遍承擔當地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等公益性項目的投資建設,其經營與償債能力與地方財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評級公司對城投企業進行信用評級時,都會將當地經濟和財政實力作為重點關注的內容。

城投債評級報告中關於財政數據的說明通常在評級報告的前半部分,和地區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同時列出。一般分為財政收入和支出部分介紹,不同地區財政收入部分的數據在口徑和層級上都不盡相同。

(1)核算級次

核算級次通常有全省(市),省(市)級,省(市)本級。

在口徑上,全省的範圍最大,省本級公共預算收入只包括省級預算單位的公共預算收入,而省級公共預算收入除省級預算單位收入外,還要包括下屬市級地區稅收分成收入、專項上解收入和其他來源於市級的收入。

省本級公共預算支出只包括省級預算單位的公共預算支出,而省級公共預算支出除省級預算單位支出外,還要包括對下屬市級地區一般性轉移支付支出、專項轉移支付支出和其他對下級的補助等支出。

從層級關係上講,省級收入(支出)大於省本級收入(支出),市級收入(支出)大於市本級收入(支出),從數量上講,通常市級收入(支出)大於省級收(支出)。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2)收入:分為寬窄口徑,各兩個層級

窄口徑:核算的是地方一般公共收入(本級地方收入)和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同時列出稅收收入的佔比和增長率,對於有下屬高新區、產業園區的城市還會列出新區和園區內的財政收入,和土地出讓金的變動情況。在表述中一般採用“XX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和“XX市(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全口徑:核算的是地方政府綜合財力和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前者的範圍更大,包括了國有經營資本預算收入或者預算外收入,後者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和預算外收入的總和。

(3)支出:按功能分類,有狹義剛性和廣義剛性之分

支出一般按功能進行分類,強調民生支出的變動,有評級報告中進一步對財政支出進行狹義剛性和廣義剛性進行分類。將社會保障與就業、醫療衛生、教育和一般公共服務四個支出科目定義為狹義剛性支出,將狹義剛性支付加上一般預算支出中外交、國防、公共安全、科學技術、文化教育與傳媒、環境保護等科目,但不包括城鄉社區事務、農林水事務、交通運輸和工業商業金融(採掘電力信息、金融監管支出)等事務四個科目,定義為廣義剛性支出。

2、如何理解評級報告中的財政數據?

(1)城投債和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的關係

上文提到城投企業和地方政府土地財政的關係,有兩條線,一是土地出讓金和直接和間接返還,二是土地使用權的抵押,而城投債與地方財政最直接的關係是負擔增量的市政基礎設置建設的政府資本性支出。由於地方財政由“建設型”向“民生型”轉變,2007年在財政支出中也取消了經濟建設支出這一科目,但部分地區的城建支出仍然較大,一般財政收入和土地出讓金收入無法滿足,城投債是必要的彌補方式。

為更好的說明評級報告中的財政信息,我們對2017年各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情況進行排序,選取廣東省(第1)和貴州省(第23)為例,從城投債的角度比較兩省及其地級市、園區的財政收入情況。

總體上來看,廣東省全省及各地級市城投債的發行規模大於貴州省。評級角度,廣東省城投債發行主體評級整體高於貴州省,對比兩省城投債發行規模排前兩位城市,貴陽市AAA級8只,AA+級22只,AA級13只,廣州市AAA級67只,AA+級2只,AA級10只;遵義市AA+級2只,AA級11只,深圳市AAA級24只,AA+級1只。兩省較大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實力差距,使得城投債的評級存在較大的差異。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2)分析評級報告披露的信息要點

  • 省級地級市

1)在閱讀評級報告描述的地方財政信息時,需要關注統一口徑下的財政收入絕對規模,注意不同語境下的統計口徑,而且要關注地區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的關係。

地方政府收入的絕對規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可支配資金的規模,反應了其調控地方經濟的實力。由於核算習慣,不同地方的評級報告中的地方財政口徑並不相同,同時表述也並一致,需要我們根據給出的數據和語境進行判斷。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廣東省、貴州省近年來經濟增長保持平穩,貴州省的增長勢頭更快一些。儘管兩省2016年以來,地方一般公共財政收入增速均出現大幅下滑,但廣東省的增速仍顯著高於貴州省。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2)注意財政收入結構及其變動,稅收收入佔地方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關注市本級財政收入及稅收收入佔比。

財政收入的變動體現了地方經濟發展的趨勢和經濟環境的態勢,穩定、持續的財政收入增長為其地區的城投企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資金環境,部分城投企業的盈利來源依賴政府的財政補貼和代建的基礎設施項目的政府付費和回款,所以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變動會對其經營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

貴州省在GDP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率卻自2012年以來逐年下降。稅收收入佔比從2011年的67.0%,上升到2014年的75.1%,2015和2016年稅收收入和公共財政收入增幅均有下降,稅收收入佔比下降到71.8%,2017年由於稅收收入增速回升,公共財政收入增速趨緩,稅收收入佔比反彈至73.1%。

廣東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率和稅收收入增長率在2015-2017年間逐年下降。廣東省稅收收入佔比呈下降趨勢,2017年廣東省稅收收入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例為78.39%,而2010年高達84.2%。稅收收入增速的降低會對公共財政收入造成一定的負面衝擊。

由於兩省對於地方財政總收入的統計口徑並不一致,我們採用廣東省的口徑,即地方財政總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比較稅收收入對兩省財政總收入的影響。貴州省2016、2017年稅收收入佔地方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49.2%、45.8%,廣東省為56.8%、52.4%。顯然,貴州省的收入結構要差一些,同時由於基金收入佔比過高,財政總收入波動更大。

對比主要城市,從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來看,廣州市是貴陽市的4倍左右,深圳市是遵義市的15倍以上(市本級為42倍);稅收收入,廣州市是貴陽市的4倍多,深圳市是遵義市的15倍以上(市本級近40倍);收入結構上,4個城市差別不大,稅收收入佔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在77%以上。市本級財政收入合計數據不是全口徑數據,而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加上上年結餘、調入資金、上級補助和下級上解等事項後,再減去上解上級支出,進而得到市本級實際可支配財力。稅收收入與市本級收入的比值顯示,貴陽市、深圳市稅收收入佔比較高,遵義市和廣州市佔比較低,表明轉移收入、調入資金對遵義和廣州的地方財力影響相對更大。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3)關注財政自給率,重視收入增長的來源。

財政自給率表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對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覆蓋率,反映公共財政的缺口程度,比率越低,財政對於轉移支付的依賴性越高,地方政府財政平衡能力越差。財政自給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本級收入即稅收+非稅收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從全省數據看,廣東省財政自給率較高,2017年達到75.22%,而貴州省只有35.04%,財政自給率處於較低範圍。分城市來看,貴陽、遵義市本級和市級財政獨立性都低於廣州和深圳,廣州的市級財政獨立性最高。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4)從地方綜合財力和財政獨立性兩個維度考察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情況。

財政獨立性=(上級補助收入-上解上級支出)/地方財政支出。如果地方政府的支出主要是由地方自有收入提供,則地方在財政支出上受到中央或上級政府幹預較少,擁有較高的決策自主權;但如果地方支出主要依賴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則中央或上級政府可以通過轉移支付來影響地方政府的行為,地方的決策自主權將較低。財政獨立性指標越大表明地方財政的獨立性越低。

我們以遵義市市級和深圳市市級的數據進行計算說明。遵義市級數據為0.57,深圳市市級為0.02,表明遵義市相較於深圳市對於轉移支付的依賴性更高,財政獨立性較低。

地方綜合財力上,考慮到口徑的統一性,我們採用計算三種財力的方式進行計算。以貴州省為例,2017年地方綜合財力6,016.45億元,其中公共財政財力4,913.01億元,基金財力1,094.19億元,國有資本經營財力9.25億元。

5)看“土地”。

這裡的土地就是指國有土地出讓金收入,即政府性基金收入中核算的主要部分。如果政府財政收入的變動受土地出讓金影響較大,或者在土地出讓金佔地方一般預算收入比重較大的情況下,其增速波動較大,則該地區財政收入穩定性相對較弱。

我們計算得到廣東省2017年國有土地出讓金收入/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為91.8%,較2016年上升4.4個百分點,同時廣東省2017年土地出讓金收入同比增速大幅反彈至52.5%,說明廣東省地方財力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性有所增加。

6)關注民生支出

剛性支出佔比越大,地方政府的財政彈性越小,償債能力相對越弱,政府的效率也相對較低,但評級報告中很少會直接披露剛性支出的規模,通常可以從民生支出的增長率角度衡量。

4個城市中只有貴陽市每年披露民生支出的規模,2017年為376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5%,相比2010年提高了近8個百分點。

  • 園區

園區由於其特殊的經濟職能和任務,一般具有較好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實力,其財政結構具有較強的穩定性,級別上分為國家級、省級、地市級和縣級。以國家級園區為例,從普通地級市到直轄市都有設置,作為所在地(直轄)設區的市以上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行政級別低於所在地人民政府,在財政隸屬關係上和所在市其他轄區地位相同。例如,蘇州工業園區和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都是國家級園區,但是前者在財政級次上直接隸屬於蘇州市,後者則隸屬於崑山市(蘇州市下轄的縣級市)。

對於園區我們主要關注公共財政收入結構,上級轉移支付收入和土地財政情況。對比廣州開發區和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財政數據,主要結論如下:

1)兩個園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相差較大,但其結構較為接近。從稅收收入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看,廣州開發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結構趨好,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有所下滑;廣州開發區財政自給率高,公共財政收入對公共財政支出覆蓋率大。

2)遵義經開區更為依賴上級財政補貼,廣州開發區本級財政實力較強。2016年遵義經開區上級補助收入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111.8%,且較2015年大幅提高了34個百分點;廣州開發區這一比例為48.95%,表明廣州開發區財政獨立性較高,而遵義經開區在財政上過度依賴上級的轉移支付。

3)廣州開發區土地財政依賴度更高,遵義經開區土地收入的佔比較低。2016年廣州開發區政府性基金收入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52.87%,雖然較2015年比率出現大幅下降,主要因為國有土地出讓金收入下滑,但仍處於較高水平,國有土地出讓金變動對開發區財政有著較大影響。遵義經開區的土地財政性質較弱,2016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只有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17.78%。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四、實例分析

1、2018年江蘇新海連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主體及相關債項評級報告

2017年,連雲港市及經開區一般預算收入均有所增長。連雲港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4.85億元,同比增長8.4%;連雲港市一般預算支出393.50億元,同比增長5.0%。

2017年,經開區一般預算收入為36.41億元,同比增長3.86%,主要由稅收收入構成,為34.04億元;實現政府性基金收入3.31億元,同比繼續增長。同期,經開區實現轉移性收入20.57億元,同比增長14.49%;一般預算轉移性收入增長16.30%,仍是其主要構成。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 財政核算口徑或層級

2017年連雲港市一般預算收入為214.85億元,經開區一般預算收入為36.41億元。

連雲港市和經開區的數據為窄口徑中的第一層級——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本級收入),即公共財政收支預算報表核算的總收入減去轉移性收入、調入收入和債務收入等。

  • 財政收入絕對規模、相對規模

經開區地方綜合財力60.29億元,其中36.41億元為地方本級收入,3.31億元為政府性基金收入,20.54億元為公共預算中轉移性收入,0.03億元為基金預算中轉移性收入。經開區政府性基金收入佔經開區綜合財力比重僅為5.54%,土地出讓金收入並不構成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而稅收收入佔比達到56.46%,表明收入結構較為穩定。報告中也提及“2017年經開區納稅前十名企業合計完成稅收總額為53.14億元,其中前五名企業全部為醫藥企業,醫藥行業對稅收貢獻程度較大”,因此經開區財力增長容易受醫藥行業發展不確定性影響。

  • 財政支出

連雲港市一般預算支出大於地方本級收入,經開區一般預算支出小於本級收入,財政自給率分別為54.60%和187.97%。2017年經開區一般預算支出同比下滑;其中狹義剛性支出為5.10億元,規模有所增長,仍處於較低水平。同期,廣義剛性支出有所增加,在一般預算支出中的佔比增加19個百分點。這是因為經開區大部分支出主要用於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土地徵遷及平整開發,一般預算支出中剛性支出佔比較低,基本建設等彈性支出規模相對較大。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2、2018年信陽華信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體及相關債項評級報告

  • 財政核算口徑或層級

2017年信陽市經濟繼續保持增長,地方財政收入中一般預算收入100.45億元,同比增長6.1%。

統計的數據為窄口徑中的第一層級——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本級收入),即公共財政收支預算報表核算的總收入減去轉移性收入、調入收入和債務收入等。

  • 財政收入絕對規模、相對規模

2017年信陽市經濟繼續保持增長,實現財政總收入148.3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6.3%。2017年信陽市財政本年收入同比繼續增加,其中轉移性收入佔比為63.93%,佔比依然較高,信陽市對上級轉移支付的依賴程度仍然很高。

根據圖表22,2017年信陽市地方綜合財力=186.93+331.34=518.27(億元),其中186.93億元為本級收入,331.34億元為上級補助。從結構上看,轉移性收入是信陽市財政本年收入的重要來源,其中主要為一般預算轉移性收入。2017年,信陽市一般預算轉移性收入為323.36億元,同比增長11.58%,在轉移性收入中的佔比為97.59%,在財政本年收入中的佔比為62.39%,佔比較高,財政收入對上級轉移支付的依賴程度較高。

同時,2017年稅收收入在一般預算收入中的佔比為66.71%,較上年下降2.02個百分點,表明收入穩定性減弱。基金預算收入易受當地房地產及土地市場影響,具有一定不穩定性,2017年同比有所下降。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 財政支出

2017年,信陽市實現一般預算支出446.04億元,同比增長10.68%;其中狹義剛性支出與廣義剛性支出規模均繼續增加但佔比均有所下降。同期,信陽市教育支出為100.90億元,在一般預算支出中的佔比為22.62%,仍然是狹義剛性支出最主要的部分。2017年,廣義剛性支出佔比為67.71%,雖有小幅下降但仍保持較高水平。

2017年,信陽市財政自給率為22.52%,較上年下降0.97個百分點,財政自給率處於較低水平。

地方財力分析手冊(精編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