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甩手37家百貨 王健林“輕資產”轉型策略加速

萬達甩手37家百貨 王健林“輕資產”轉型策略加速

“2019年以後,新開業萬達廣場至少70%以上是輕資產”。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林在剛剛過去不久的2018年度工作總結大會上曾這樣說。

2015年蘇寧與萬達簽署緊密合作協議,時隔近四年後,蘇寧收購萬達百貨。2月12日,蘇寧易購正式收購萬達百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百貨”)下屬全部37家百貨門店,業內人士直言,百貨業務自2015年後不再是萬達集團的核心,此次出手或許對該集團而言,更加利於將戰略重心投放在日後運營的其他重點項目上。

做精自己擅長的業務更利於集團發展。據瞭解,此次萬達集團出手的37家萬達百貨門店大都位於一、二線城市的CBD或市中心區域。雖然佔據良好的地理位置,但隨著近幾年百貨大量閉店和轉型,此類業態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從2015年年初開始,萬達百貨就頻頻閉店階段,萬達百貨先關閉10家門店後,同年7月又關閉了46家百貨門店,至2015年11月,萬達百貨的關店數量達50多家,已超過萬達百貨全國門店數量的50%。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指出,在新消費時代,傳統百貨業正逐漸走向衰亡,消費者對百貨業態的購物需求也隨之弱化。在全國範圍內的百貨業中,萬達百貨並沒有突出特點,所以業績也並不理想。同時,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如果什麼業態都去涉及反而會拖累該企業的發展,不如針對自己擅長的板塊去做準做精,更利於企業品牌發展。正如萬達集團剝離百貨業務,可以將更多人力、物力投放在萬達廣場上,做到生活方式中心的定位,而內部的一些重點項目交給第三方運營,這樣更能發揮各自的優勢。此外,賴陽認為,轉型後的萬達百貨不應該繼續做百貨店,而更多的應該向生活方式中心轉型。因為大部分萬達百貨處於萬達廣場之中,蘇寧對萬達百貨的改造會影響萬達集團的其他板塊運營,如果做得不理想的話對萬達其他板塊業績可能會造成影響,所以在改造過程中還需要謹慎對待。

此外,萬達集團出售37家百貨門店也是加速該集團輕資產運營的手段之一。近兩年,萬達集團先後出售房產、保險、文旅、酒店等股權,不斷回籠資金,在2018年、2017年和2016年分別開出萬達廣場 49個、49個和50個,其中輕資產廣場分別為19個、24個和21個。

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林曾在2018年度工作總結大會上表示,2019年以後,新開業萬達廣場至少70%以上是輕資產,新開業酒店原則上全是輕資產。同時在2019年,萬達集團計劃收入2326億元。其中,商管集團收入438.3億元,包含租金收入386.2億元。王健林解釋,未來租金收入增幅略低,原因在於輕資產項目增多,輕資產項目收入扣除所得稅後就是利潤,而重資產項目租金雖然全歸自己,但要扣除各種費用。對於輕資產模式的普及,賴陽認為,隨著市場上越來越傾向專業性,做大做全不一定會比專注於一方面獲得的利潤更高,同時輕資產投入的人力、物力也相應減少。通過輕資產運營,企業可以最大程度提升運營效率和非租金收入佔比。此外,通過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資源整合可以將一個項目發揮更大的利益價值。

北京商報記者閆巖 劉卓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