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中的卒中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的卒中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這40年風雨歷程,雖路途艱辛,但是碩果累累。各種體制改革,以及對外開放的逐步加深,也正是改革開放使中國在各個方面取得了重大的進步,包括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外交等。在經濟上,我國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全球公認。實現持續了近40年的高速經濟增長,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在科技上,中國正在走向世界巔峰,引領科技創新潮流。中國新“四大發明”:國家名片高鐵、網購、支付寶和共享單車只是其中代表。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的卒中

一、40週年,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飛速!

從最初看病老三樣“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到如今的“B超、螺旋CT、磁共振儀”;從“赤腳醫生”到鼎級專家;從鄉村診所到“超級醫院”......四十年滄桑鉅變,中國衛生事業中的那些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赤腳醫生, 作為一個時代的符號已經退出歷史的舞臺。通過持續的醫改和新醫改,2017年我國醫保覆蓋人數超過13.5億,2018年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正式成立,健康事業處於新徵程的起點。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的卒中

中國部分年份主要健康指標

二、40年來,中國人均預計壽命顯著提高

2017年《中國健康事業的發展與人權進步》白皮書指出,中國目前已經在以下幾方面取得顯著進步:建立一種符合國情的健康權保障模式;健康環境與條件得到持續改善;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穩步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大幅提高;全民醫療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特定群體的健康水平顯著進步;積極參與全球健康治理和國際醫療援助。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1981年的67.9歲提高到2016年的76.5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990年的88.9/10萬下降到2016年的19.9/10萬,嬰兒死亡率從1981年的34.7‰下降到2016年的7.5‰,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但是......

三、卒中的高發病率給國人敲響了警鐘!

2018年12月20日NEJM上就發表了一項基於GBD 2016年數據開展的1990-2016年全球各國各地區終生卒中風險的統計研究,結果發現26年來全球成年人25歲後的終生卒中風險相對上升了8.9%,達到了24.9%,其中男性的風險為24.7%(23.3%-26.0%),女性的風險為25.1%(23.7%-26.5%),幾乎1/4的人這輩子註定要卒中。卒中所造成的傷殘調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years, DALYs)佔比超過5%,僅次於缺血性心臟病以及新生兒疾病,同時造成了全球超過11%的死亡,相當於一年就有617萬人死於卒中,在所有死因中位列第三。而中國更是被“點名批評”,中國人總體及男性終生卒中風險雙雙奪冠,均高達40%。

終生卒中風險不降反升,重重地打臉,尤其是中國。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導,在過去的四十年裡,腦卒中發病率在發達國家降低了43%,而在發展中國家卻增長了100%,發生於這些國家的腦卒中死亡數約佔腦卒中死亡總數的87%。若沒有有效干預措施,至2030年全球腦卒中死亡人數將增加至780萬。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的卒中

2016年全球終生卒中風險比較

在大約1/4的終生卒中風險中,18.3%來自於缺血性卒中,8.2%來自於出血性卒中,與我們通常的認知相一致。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於威脅生命的其它疾病不斷增加,在剩餘的時光中遇到卒中的可能性反而會相應有所下降,然而卒中的風險依然會上升。

而根據不同地區的統計結果顯示,終生卒中風險最低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但這可能是由於衛生條件太差,生命受到其它疾病威脅,命運連卒中的機會都沒有給他們。而東亞、中歐和東歐的卒中終生風險位居前三甲,第一名則是東亞地區,達到了38.8%。而在東亞這片土地上,中國又是“領跑者”!

四、巨大的反差,背後是什麼?

一邊是經濟的快速增長,各行各業在迅速發展,人均壽命也在延長,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1981年的67.9歲提高到2016年的76.5歲。但中國人的卒中發生率卻是在快速增長, 這個壽命增長是非健康壽命的增長? 從事卒中防治工作的人們也在思考,為什麼病人越治越多,是壽命的延長或者現代檢查手段的前進讓卒中病人更多地進入我們的視野嗎?我們的方向有問題嗎?

目前從政府與醫院主導的中國腦卒中防治行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各級卒中中心建設在全國廣泛開展,各級卒中學術會議頻繁召開,各種新藥物、新技術(介入和手術)、新器械層出不窮,看起來效果不錯,這些卒中病人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療,但似乎起效並不大,事倍功半,國人的卒中發病率卻直線上升呢? 根本在哪裡?

五、卒中,一種富貴病?

卒中,是一種生活方式病!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的進步,但健康生活觀念的相對滯後,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等疾病的發生顯著提高,同時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壓力的增加,缺少運動、熬夜和抽菸等不良生活習慣也較普遍;而這些均是卒中的危險因素。歐美的卒中發病率在下降,其關鍵在人們對卒中的認知提高,生活方式發生相應改變。

其中控制卒中的鑰匙,並不在醫生手上,而是在我們每一個個體的手上。90%以上的卒中均是可以避免的。

卒中高發的背後,是我們對這個疾病的認知不夠,衛生工作者的工作重點不到位,科普宣傳不夠。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的卒中

卒中的可控危險因素

■ 高血壓:卒中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風險因素。定期量血壓,正常的血壓最好保持在120/80 mmHg以下。如果你有高血壓,請配合醫生採取降壓措施。

■ 抽菸:吸菸會損傷血管,可能會引發血管內的栓塞,導致中風。所以請不要吸菸,避免吸二手菸。

■ 糖尿病:患糖尿病會使卒中風險增加1倍以上,請配合醫生一起管理糖尿病。

■ 高膽固醇:高膽固醇會增加動脈栓塞的風險,如果通向大腦的動脈被阻塞,就可能會導致中風。

■ 缺乏運動和肥胖:缺乏運動或肥胖都會增加心臟病和卒中的風險。

■ 頸動脈或其它動脈疾病:頸動脈為大腦提供大部分血液,動脈壁內的斑塊可能引發栓塞,導致中風。

■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識別和治療TIA可以降低嚴重卒中的風險。 TIA發病時類似卒中,但大多數短時間內能恢復。

■ 心房顫動或其它心臟病:房顫患者的心房並不能有序、有節奏地跳動,可能導致血液聚集和凝結,增加卒中的風險。房顫患者卒中風險增加5倍,其它心臟病患者卒中風險也更高。

■ 某些血液疾病:紅細胞增多會使血塊更容易出現,增加卒中的風險。鐮狀細胞性貧血患者的“鐮狀”細胞可能粘在血管壁上並阻塞動脈,增加卒中風險。

■ 過量飲酒:女性每天飲酒超過一杯,男性每天飲酒超過兩杯,均可能會導致血壓升高。酗酒會導致卒中。

■ 使用毒品:可卡因、搖頭丸、安非他明和海洛因在內的毒品與卒中風險增加有關。

■ 睡眠呼吸暫停:睡眠時的呼吸紊亂會增加卒中風險,其嚴重程度與卒中風險增加有關。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的卒中

卒中的不可控危險因素

■ 年齡增長: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卒中,但年齡越大,卒中的風險就越大。

■ 性別:女性卒中終生風險高於男性,避孕藥和懷孕額外增加了女性的卒中風險。

■ 遺傳和種族:卒中家族史人群的卒中風險更高。

■ 曾經卒中:曾經卒中的人再一次卒中的風險更高。

為了預防卒中,我們可做出的改變

不要吸菸並避免二手菸;

改善飲食習慣,選擇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鈉和添加糖較少的食物;

保持運動;

按照醫生的處方服藥;

定期量血壓並配合醫生管理高血壓;

保持健康的體重;

學會解壓,降低壓力;

學會在需要時尋求情感支持;

定期體檢。

“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中國人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保障人民健康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長時間的持續努力。

每一箇中國人,在卒中防治路上都是任重而道遠!讓我們從今天起就開始:健康生活、遠離卒中!

---------------------------------------------------

掃描二維碼,感謝您的關注!本微信致力於普及腦血管病的健康知識,歡迎提問,小編將做出及時回覆。 郵件請復:[email protected] 。我是清風醫生,感謝您的支持!

介入醫學APP

興醫中華 利民長遠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的卒中

神經介入資訊,神經介入最專業的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