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高官為何拜見皇帝時要跳一段民族舞?(上)

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皇帝在正殿的早朝後,如果覺得政務還沒辦完,會在後殿繼續接待大臣辦公。這時,京官五品以上(待制以上)的官員,先要報自家官職姓名,跪拜之後跳一段舞(稱之為拜舞),才能見皇帝。品階低的官員不需要跳舞。如果是皇帝封官,正七品以上的官(三司副使以上,相當於中等縣令以上)才能拜舞,在正殿大門外的臺階上拜謝舞蹈。沈括還說這是沿用唐朝的舊制度。

中國古代高官為何拜見皇帝時要跳一段民族舞?(上)

沈括

官員見皇帝要跳舞,這是什麼鬼?

從周朝一直到秦漢三國兩晉,中國都沒有拜舞的制度。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是鮮卑人建立的,"五胡亂華"。剛開始,鮮卑人文化比較落後,禮節簡單,一高興就手舞足蹈。有一次,北魏馮太后和孝文帝在大同的靈泉池宴請群臣。馮太后心花怒放之際,就讓大臣們每人跳個民族舞來拜壽,這大約就是拜舞的起源。

中國古代高官為何拜見皇帝時要跳一段民族舞?(上)

電視劇《錦繡未央》大涼公主原型即馮太后

隋唐的君主都有部分鮮卑血統,拜舞就逐漸制度化了。百官先跪拜,再舉手投足,作迴旋舞若干。一時間,大殿外,錦衣繡袍翩翩起舞。唐朝詩人王維的弟子皇甫曾在《早朝日寄所知》寫道:長安雪夜見歸鴻,紫禁朝天拜舞同。

中國古代高官為何拜見皇帝時要跳一段民族舞?(上)

雙人胡旋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