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差”不好當,這個夾在中間的人物是怎麼左右逢源的?

短短七個月,趙匡胤又升官了。別看只去掉“散員”二字,他卻從一個支隊負責人變成了禁軍第二大系統的副手。雖然目前只是以殿前都虞候的身份練兵,還沒有得到正式任命,但沒人敢小看這個欽定的練兵官。

郭榮清楚,超脫於侍衛親軍與殿前軍之外,編練殿前諸班,沒有足夠的職權和威望絕對不行。沒關係,朕都給你。

即位不到一年,沒有禁軍背景的郭榮,首先選用資歷中上、能力又佳,同時又是皇室宗親的李重進、張永德取代禁軍那幫老傢伙的位置,採用從上至下的方式,將禁軍控制在自己的手裡。但他對這兩個昔日的競爭對手也不放心,現在要趁著整頓禁軍的機會,大力扶植自己的親信,甚至必要時,取二人而代之。

該在軍中扶植誰呢?對昔日潛邸的隨從,郭榮逐個“上查三代,下查己身”,查來查去,確定趙匡胤是“第三梯隊”的不二首選。

‘‘欽差”不好當,這個夾在中間的人物是怎麼左右逢源的?

李重進

趙匡胤雖是將門之後,但其父趙弘殷在軍隊根基不深。趙匡胤從軍時間不長,也沒有盤根錯節的勢力。背景簡單,人畜無害,這種人只能依附於朕。

趙匡胤是朕一手帶起來的,他心裡也頗為自知。高平一戰,他的忠誠與能力都經住了考驗,德才兼備,他辦事,朕放心。

可是趙匡胤的心卻放不下。升官晉爵,成為皇帝心腹,喜悅無邊,壓力山大。

壓力首先來自張永德。

李重進擔任殿前都指揮使不到兩年,雖然尚未在殿前軍形成勢力,但影響力不容忽視。如今張永德接管殿前軍,正急於樹立威信,尋找親信。高平戰後,他在郭榮面前盛讚趙匡胤智勇,不僅因為深愛其才,更意在將其納入麾下,壯大自己的勢力。

趙匡胤自然也樂意向張永德靠攏。雖然有郭榮這座大靠山,但與趙匡胤天天打交道的畢竟是直接領導張永德。沒有張永德的支持,自己根本無法在殿前軍立足。

再進一步,張永德有更多面見郭榮的機會,而且能對郭榮產生影響。樊愛能等七十多人掉腦袋,趙匡胤官爵連升三級,全憑張永德一言推動。張永德的一張嘴,足能影響到趙匡胤的起落沉浮。

高平之戰,趙匡胤與張永德建立了“革命友誼”,這正好成為他尋找第二座靠山的資本。

然而郭榮一道旨意,險些把這個資本打得粉碎。

現在趙匡胤雖然成為張永德的副手,但殿前軍的第一負責人仍然是張永德。按理說,練兵這麼大的事,應該以部門對部門的方式交給殿前軍;可郭榮卻以人對人的方式,直接讓趙匡胤在殿前軍中負責練軍。

問題複雜了。趙匡胤夾在郭榮和張永德之間,如何自處?尤其是,如何面對堂堂殿帥、對自己有舉薦之恩的張永德?

‘‘欽差”不好當,這個夾在中間的人物是怎麼左右逢源的?

郭榮(柴榮)

仗著自己是“欽差”,在張永德面前耀武揚威?愚蠢!不管怎麼說,張永德仍然是殿前軍的最高統帥,仍然有很多關係和背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現在這隻駱駝生龍活虎?“滿招損,謙受益。”《周易》六十四卦,只有“謙卦”六爻皆吉。

張永德也在琢磨,自己要怎麼和趙匡胤相處。

郭榮明顯對我心存顧忌,既防著自己乘練兵收買人心,又防著趙匡胤和自己走得太近。說白了,就是防著我把殿前諸班練成張家諸班。至於趙匡胤,郭榮倒是一向看重他。說是讓趙匡胤來給我當副手,誰知道派來的是不是“監軍”?

練兵的事,自己就不便插手,更不能插手。只要籠絡住趙匡胤,殿前諸班就還是我殿前軍的力量。可是這個趙匡胤,真的不會取代我嗎?

如今的殿前軍,終於有了自己的獨立機構——殿前司——也是選練殿前諸班的最高機構。然而殿前司內,雲氣氤氳,香雖浸骨,卻難見濃煙之中,殿閣真面目。張永德喜好方士之術,人稱“張道人”,他在殿前司裡焚起了香。

今天是殿前司掛牌的第一天,也是趙匡胤作為殿前司副官、選練殿前諸班總負責人去見張永德的第一天。

這次對當事人而言頗為尷尬的會面,史書沒有詳載。

張永德陷入沉思,趙匡胤如履薄冰。郭榮的安排,不免讓二人心生芥蒂。

而更大的麻煩,來自侍衛親軍司。

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李重進的心情極差,郭榮選練殿前諸班,卻要動侍衛親軍的兵,這意圖再明顯不過:在壯大殿前軍的同時,削弱侍衛親軍。

公雞身上拔毛,哪隻雞能心甘情願?

趙匡胤在侍衛司門口踱步不進。他想過,不如把燙手的山芋扔給韓令坤和李繼勳。韓令坤是趙匡胤從小玩兒到大的發小兒,倆人當年一起賭錢,差點被坍塌的房子給埋了;而李繼勳為義社十兄弟之一,是趙匡胤的乾哥哥。兩人現在分掌侍衛司的馬軍和步軍,都是過命的交情。把選練侍衛親軍的事交給他倆來辦,李重進那邊的壓力,也就自然由他倆來扛。這樣如何?

‘‘欽差”不好當,這個夾在中間的人物是怎麼左右逢源的?

李繼勳

不妥!

事關重大,趙匡胤卻不跟李重進直接打交道,李重進一定會認為,這是趙匡胤對他蔑視,又或者是恐懼。何況韓令坤與李繼勳是李重進的下屬,李重進如果讓他倆抵制選練,他們就不得不執行。到頭來,趙匡胤還得親自去求李重進。

該面對的總要面對。趙匡胤無處可躲,只好硬著頭皮來到侍衛親軍司。

這又是一次對當事人而言頗為尷尬的會面,史書依舊沒有詳載。以常理推論,李重進的黑臉應該不會好看。

趙匡胤懷疑,讓殿前司的官來選練侍衛司的兵,是主上故意讓侍衛司與殿前司不和,從而達到相互制衡的目的。

兩司可以不和,趙匡胤卻不能跟李重進鬧得太僵——因為趙弘殷正在侍衛親軍任職,擔任鐵騎第一軍都指揮使。惹惱了李重進,父親的日子一定難熬。

但皇命難違。最後郭榮大筆一揮,不但把侍衛親軍中軍力不強的散都頭和控鶴軍劃給了殿前諸班,更將內殿直和鐵騎軍這兩支鐵軍改隸殿前軍。後兩支部隊,一個負責宿衛宮室,一個負責外出征戰,戰鬥力極強;更重要的是,李重進曾是這兩支部隊的指揮官。

郭榮這是釜底抽薪!李重進怒了。然而他無法找皇帝發火,只能遷怒於趙匡胤,遷怒於張永德,遷怒於殿前司。

趙匡胤徹夜難眠,自己小心翼翼,還是沒有躲過這劫。

郭榮安臥龍榻,兩司彼此制衡,自己可以高枕無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