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讀課外書的孩子將來在職場才更有領導力

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成績好的孩子將來不一定混的好,但是會讀書,尤其是會讀課外書的孩子將來都混的不會太差。

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要培養孩子有“見識”的那個“見識”決定的。什麼叫做見識呢?

會讀課外書的孩子將來在職場才更有領導力

一 什麼是“見”。

見識首先是“見”,要多見,見得廣。作為學生,能夠行萬里路去親身體驗各種生活以及各種文化的的不多,所以就要求同學們能夠讀萬卷書,來增加自己的見識,拓寬視野,在書中去發現一個又一個未知的世界。

未來的世界豐富多彩,它包括人文文化,社會科學。由於孩子們都面臨著需要通過一輪又一輪的考試才能達到下一個臺階,能上什麼大學卻又是由分數說了算。

所以很多家長雖然知道看課外書的益處多多,可是當課外書和課內作業相沖突的時候,他們都極力的反對孩子看課外書。

會讀課外書的孩子將來在職場才更有領導力

如果我們能夠走訪名校,那麼我們就會發現那些高分低能的孩子很多,他們對考試很在行。可是對考試以外的人情世故,各種文化的特色卻知之甚少。

這樣的孩子以後走到職場上,他們會一如既往的發揮會考試的優勢,他們會把有明確要求的本職工作做得很好,即便是需要他們精進自己的能力,提升業務水平,只要有明確的標準,他們也會去學習並把它做好。

但是,如果是工作的延伸,沒有明確的要求,需要各自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能動性的工作,他們就沒有太多的興趣了,甚至都想不到去做。

有調查顯示,一個在學校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孩子,在職場初期,因為長期養成的一貫認真的態度,他們還可以因為工作努力而有所提升;可是過了幾年後,我們會發現如果有相同的機會在進行領導選拔的時候,這些孩子很難入圍。因為他們在軟技能、判斷力和戰略能力上達不到要求。

會讀課外書的孩子將來在職場才更有領導力

二 見過之後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才能稱為“識”。

讀了很多書,見過很多事,認識了很多人,是不是就是有“識”之人了呢。

答案是不見的!見過之後,經歷過之後,能夠經過深入的思考,並形成了自己的見解。才能稱之為“識”。

這就要求大家在看書的時候,需要聯繫現實對很多問題和現象進行反思,並且能夠多方參考查證,這樣才會對行業、對社會現象、對人性有深度的理解,才能在遇到這個問題時有獨特的判斷依據,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一個人的產品和技術能力,可以從書中學到,但是一個人的思考和反思的能力,卻需要通過漫長的訓練,這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訓練,而閱讀就是對這種方式的最好訓練。

“見”是對外部信息的吸收,“識”是一個人的內在思考,吸收的多,思考的依據才多,才有可能進行全面思考。能夠縱觀全局,並且冷靜的準確的作出判斷,這是作為領導的必備素質,這不是一朝一夕看幾本領導力的書,上幾節領導力的課就能養成的。而是長久以來閱讀和思考的積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