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身不由己的江湖,永遠會有選擇的難題

心是身不由己的江湖,永遠會有選擇的難題

心是身不由己的江湖,永遠會有選擇的難題

上帝怕人活的寂寞,給了他情感;怕人孤獨,又讓他有了思維。然後人不停的用情感去糟蹋思維。突然有一天一個高人說,人不過是光與影的聚和體,原本就是通透的。

人生就叫讀懂你自己。你在多大範圍內讀懂自己,就有多大的地盤。與其挑剔生活,還不如花時間去滿意自己。等著生活如意,不如先給如意騰出空間。如果說,生活中總藏有美好,那就是,還能從呼吸中感受一份溫涼。不要讓白天去懂夜的黑,因為,白天就是白天,黑天就是黑天。人不過就活在這兩天中。人最終不是知識的進步而是意識的進步。知識可以學,而意識需要蛻變。人一蛻變,就會靈光。意識讓人有捕捉的能力,有時候看似漫無目的,其實乾坤早已在心中。知識有底氣,而文化是有底蘊;知識可以有力氣,文化可以有力量;知識是個死結,文化是個活釦;知識可以枯竭,而文化總有源頭。先做知識的搬運工,再做文化的先行者。

做自己最忠實的聽眾

。每天學會花時間去聆聽花開的聲音,譁眾取寵耽誤的永遠是自己。苦難和榮譽一樣都不值得炫耀。它們只不過是曾經攀登過的峰巔而已,終將在歲月的長河中化為笑談。生命因每天有所發現而生意思。自己永遠是自己的觀眾,就像把照顧自己的腳後跟,與照顧面容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面對生活,人永遠都在做一名學生。用書,先裝門面,再裝裡面。讀書不是學幾個時尚詞藻,也不是用幾個華麗的句子哄哄自己,而是學會用自己的無知去交換聖者的智慧。這樣才對得起付出。讀書跟厚度有關,但不取決於厚度,而是通過厚度,分離出人生精華;讀書跟文字有關,但不取決於文字,而是透過文字讀出你自己。不要變成道理是道理,人生是人生。

心是身不由己的江湖。物質世界永遠會有選擇的難題,這大概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所謂的舒適,就是懶得去想,所謂的不舒適就是多想了。所謂的想,也不過就是每天多問自己幾次。由於認知的侷限性,人很多時候會受資訊的影響。所謂的道理和規範又限制了人的諸多想象。人哪怕在習空見慣的現象中,能捕捉到一點不同,就可以有給思維插上翅膀的機會。空虛活的狹隘,而虛空可以活的博大。一個是獐頭鼠目,一個是虛懷若谷。情緒和情感都是能量,會活的人不過是能把兩者控制在一個合理的位置上,既不自虐,也不虐他。如果一個人單純求靜,而不得靜。那這種靜會因外界的一點風吹草動而被破壞,是經不起推敲的。如果一個人的靜源於對生命追求的一種篤定,那這種靜就有一種力量。

人不僅需要爛熟於心的知識,還需要落地生根的生活技巧,更需要由知識轉化而來的人文情懷。就像有一天明白了那白天與黑夜的交界面不過就是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罷了。人一生不去想是做不到的。而,想什麼,怎樣想才是最重要的。其實想來想去不過是,怎麼很好地合理利用腦子這個工具而已。就像月亮很美,那指月之手更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