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之父留下謎題,指數基金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

美國股票基金資產中被動管理的資金數額很快就會超過積極管理的資金數額,而“被動型”基金正被用於積極型管理。

指数基金之父留下谜题,指数基金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

先鋒基金的創始人傑克·博格爾(Jack Bogle)於1月16日去世,享年89歲。他為許多人開啟了低成本投資的時代。 他在1975年底為個人投資者推出了第一個指數共同基金,用於被動投資:跳過股票篩選,節省費用,跟隨市場整體的起伏。晨星公司(Morningstar Inc.)的分析師表示,被動管理的美國股票基金的資產可能超過積極管理的資產。根據彭博情報分析師艾瑞克·巴爾丘納斯(Eric Balchunas)計算,博格爾降低了整個行業的費用,他的一生中可能為美國投資者節省了約1萬億美元。

博格爾投資理念是:有效地擊敗市場是十分困難的事,不如退而求其次,接近市場指數投資。目前來說這個理念體現得很好,截止去年八月份,美國大型混合類別基金中只有17%的積極管理基金在20年內超過了被動管理基金的表現。

指数基金之父留下谜题,指数基金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

現今與指數相關的“被動化”投資大多隻是名義上的被動化,許多指數基金的投資者並不滿足於像河上的橡皮鴨一樣隨波逐流。投資者們不再是試圖通過挑選股票來擊敗市場,而是試圖通過選擇指數來做到這點。 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崛起幫助了投資者,目前美國擁有3.5萬億美元的ETF資產。大多數ETF被認為是被動的,因為他們的經理在選擇股票方面沒有自由裁量權,但他們允許投資者參與幾乎所有可能的產業、資產類型和地理區域的投資。 (博格爾去年在彭博訪談上稱ETF為“混合形式”的指數基金。)

根據指數行業協會(Index Industry Association),目前存在超過370萬個指數——儘管大部分的指數都沒有被資金追蹤,這表明了被動化管理理念的靈活性。“現在指數已經異變成了大家長期以來用來判斷的那種類型:積極管理化了。”晨星公司全球ETF研究主管本·約翰遜(Ben Johnson)在1月18日的專欄中寫道。

“智能”基金(測試階段)是投資者在變得越來越主動的同時仍受益於成本節約和指數自動化的另一種方式。 智能基金不是按照公司的市場價值持有其股份,而是將其與其他一些指標(如銷售額,股息或賬面價值)成比例地持有。 它的目的同樣也是打敗市場——通過挖掘一些有助於投資者在一段時間內表現優異的因素。例如,價格較低的股票與其賬面價值的關係。根據ETF.com網站的數據,智能基金管理的資金超過8000億美元。

指數相關的策略如同寒武紀物種大爆發一般迅速湧現,其中包括複製各種對沖基金策略或通過在市場陷入困境時將更多資產轉為現金來抑制波動。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安德魯·盧(Andrew Lo)在2015年的一篇名為“什麼是指數”的論文中寫道:這些產品“模糊了被動與主動之間的界限”。

指數基金的崛起不僅改變了資產管理業務,它也可能對公眾型公司的管理方式產生影響。與積極的投資者相比,指數基金經理更傾向於推動公司治理的改善。同事,他們似乎更傾向於董事會成員獨立於管理層。根據2014年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Todd Gormley,Donald Keim和Ian Appel撰寫的一篇論文,平均而言,被動投資者的所有權每增加10%,,董事會董事在獨立董事會中所佔比例會增加9%。

基金經理的積極性並不一定是好事——比如說,如果經理人利用他們的影響來抑制競爭。博格爾在世時曾對學術研究的理論表示擔憂,認為消費者可能會受到指數基金和其他類型基金的崛起的傷害,這些基金擁有彼此競爭的公司的大量股權。一項研究似乎發現,在競爭航空公司通過資金實現高度交叉所有權的航線上,機票價格上漲幅度更大。

去年,管理指數基金以及積極管理基金的全球最大基金經理貝萊德公司在一份文件中警告說,其“業務運營,聲譽或財務狀況”可能受到一些“解決機構投資者共同所有權問題”的政策的損害。聯邦貿易委員會正在認真對待這一概念,並於12月6日在紐約大學法學院舉辦了為期一天的研討會。

一項建議的補救措施是限制競爭公司最多持有1%的基金份額。如果它想超過這個門檻,就只能擁有該行業中一家公司的股份。而這將破壞大型指數基金公司的商業模式,毫無疑問會讓很多基金投資者感到不安。 (目前還不清楚它會帶來什麼樣的差異,因為公司經理仍然會知道基礎投資者是多元化的,並且擁有競爭對手的股份。)

正是因為指數投資的普及帶來了這些問題。博格爾,指數投資的開創者,即自豪又保持著危機感。他在去年十一月份的華爾街日報專欄中寫道:“我們現在要問自己的問題是:如果它們(指數基金)以後變得太成功了會造成什麼影響?”

(☺| 內容源自彭博,由ETFmap小編翻譯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