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槍SKS披上風騷的戰術外衣就可以吃雞了

隨著遊戲《絕地求生》的大火,一大批知名槍械進入了廣大玩家們的視野。M416(現實中為HK416)、毛瑟98K等通常活躍在軍迷圈中的名槍,一下子走進大眾視野,成了大眾津津樂道的“吃雞神器”。

在吃雞中,由於不俗的精度、威力、射速,SKS深受眾多玩家喜愛,尤其是鍾愛遠距離快速射擊的玩家。當然,為了配合遊戲機制,SKS披了一層風騷的戰術外衣。

穿上“馬甲”的SKS形象深入人心,以至於原本木託形態的SKS默默無聞,甚至被一些玩家當成了毛瑟98K。比如筆者曾聽過一位網友吐槽,他指著軍訓的56半說:說這是中國仿製的SKS,可一幫同學卻起鬨說是這是98K。

一代名槍SKS披上風騷的戰術外衣就可以吃雞了

△ 吃雞中的SKS

一代名槍SKS披上風騷的戰術外衣就可以吃雞了

一代名槍SKS披上風騷的戰術外衣就可以吃雞了

△ 這是我找到的最接近吃雞中的魔改SKS了,使用配套的專用異形彈匣

一代名槍SKS披上風騷的戰術外衣就可以吃雞了

△ 改到親媽都不認識的無託SKS

一代名槍SKS披上風騷的戰術外衣就可以吃雞了

△ 正版SKS,除了那個木託,實在看不出來和98K有什麼相似之處

一代名槍SKS披上風騷的戰術外衣就可以吃雞了

SKS是由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謝爾蓋·加夫裡羅維奇·西蒙諾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設計,並於1945年設計定型,SKS,或者說СкС,是俄文Самозарядный карабин системы Симонова的縮寫。相對於當時常見的步槍,SKS“個子”較小,長度較短,亦被認為是一款卡賓槍。

一代名槍SKS披上風騷的戰術外衣就可以吃雞了

△ 西蒙諾夫(圖中穿西裝者)1894年9月22日出生在俄羅斯的一個農民家庭,早年輟學,先是在鐵匠鋪打鐵,1915年開始作為一名機械師在一家小工廠上班,1917年,他開始在的科夫羅夫工廠工作,1929年在費德羅夫指導下成為槍械設計師,主要設計機槍和半自動步槍,直至1970年退休。西蒙諾夫於1986年5月6日去世,被安葬在莫斯科,享年92歲SKS是蘇軍裝備的最後一支採用傳統佈局的步槍,使用7.62×39mmM43彈,是蘇軍第二支使用M43槍彈的制式武器(第一是RPD機槍)。SKS主要由圖拉兵工廠於1949年至1955年間製造,伊熱夫斯克兵工廠在1953年和1954年也曾參與過製造,蘇聯總產量約為270萬支。

二戰期間,各國的全威力彈,比如德國7.92×57mm(8×57mm)毛瑟彈、英國.303槍彈、美國.30-06槍彈,有效射程均可達到1000米左右,但二戰期間的戰鬥大都發生在100-300米之間。因此,這些全威力步槍彈都存在著嚴重的威力過剩,只有訓練有素的射手,如狙擊手,才可以發揮出全威力步槍彈真正的潛力。

在威力過剩的同時,全威力步槍彈也純在不少的弊端。它的後坐力太大,即使是半自動槍械,後坐力也往往會超乎想象。而針對全威力步槍彈開發的步槍,往往體積、重量巨大,對射手的素質相當挑剔。

正因如此,二戰中的美國基於.30溫徹斯特彈(.30卡賓、7.62×33mm)開發了M1卡賓槍,廣泛裝備了二線人員,作為M1加蘭德步槍(使用.30-06全威力彈)的補充。德國則更進一步,開發出了7.92×33mm中間型威力槍彈,並設計出了劃時代的Stg44突擊步槍,讓蘇聯人大吃苦頭。作為劃時代的槍械,Stg44讓蘇聯人大吃苦頭的同時,也刺激了蘇聯中間威力槍彈與突擊步槍的發展。

一代名槍SKS披上風騷的戰術外衣就可以吃雞了

△ .300溫徹斯特、7.92×33、7.62×39、5.56×45、5.45×39、5.8×42

一代名槍SKS披上風騷的戰術外衣就可以吃雞了

△ 看大小猜威力SKS的設計工作開始於1943年,其初衷是提供一種與德國G43、美國M1加蘭德步槍相抗衡的武器。但是陰差陽錯,SKS沒有像G43和加蘭德一樣使用全威力槍彈,而是使用了蘇聯當年剛剛研製成功的7.62×39mm槍彈——可不要忘了,這可是一款中間威力槍彈。

二戰結束後,各國都開發了一批使用全威力彈的半自動步槍,如比利時的FN49步槍、法國MAS49/56步槍、捷克斯洛伐克的Vz52/57等。所謂彈是槍械的靈魂,相比於這些半自動步槍,使用中間威力槍彈的SKS,體積小、質量輕,後坐小,在槍械可控性上具有明顯優勢。SKS繼承了蘇式武器一貫的耐用可靠、易於維護使用和製造成本低等優點,同時還擁有出色的精度。

但成也風雲,敗也風雲,中間威力槍彈賦予了SKS更好的可控性,也讓SKS提前淡出了舞臺。

1954年,蘇聯炮兵總部(對,蘇聯炮兵總部負責步兵槍械)開始了槍械統一化進程。此時的蘇軍,擁有三款使用7.62×39mm槍彈的槍械——SKS半自動步槍、AK47突擊步槍和RPD輕機槍(56半、56衝、56班),蘇聯人期待能夠優化出一款統一的槍械裝備部隊,而不是同時裝備3款槍械。

一代名槍SKS披上風騷的戰術外衣就可以吃雞了

一代名槍SKS披上風騷的戰術外衣就可以吃雞了

一代名槍SKS披上風騷的戰術外衣就可以吃雞了

在“三進一”的角逐中,總體佈局最為老舊、甚至連全自動射擊都無法實現的SKS自然首先被淘汰出局。“三進一”的難點,在RPD和AK47之間展開。作為一款突擊步槍,AK47更輕更短,結構也更簡單,比RPD輕機槍更適合大批量裝備部隊,但其30發的彈容量卻無法讓炮兵總部滿意。最終,隨著卡拉什尼科夫設計出75發彈鼓,這場比賽最終結束。最終,AKM和RPK,成為了蘇聯新一代制式槍械,SKS從此退居二線。當然,除了“三選一”的升級方案,圖拉廠的克羅波夫試圖“另起爐灶”,重新設計了一支突擊步槍和輕機槍,但最終不敵卡拉什尼科夫方案。

回想1943年,SKS就已經展開了相關研發工作,少數SKS早在二戰末期就在一線部隊進行過戰鬥測驗。可如今,SKS卻只能默默在俄羅斯、中國等儀仗隊中服役。

一代名槍SKS披上風騷的戰術外衣就可以吃雞了

△ 2001年6月5日,在烏克蘭基輔的戰爭紀念館,一名手持SKS的烏克蘭陸軍儀仗隊員在雨中站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援助計劃的一部分,SKS被廣泛出口,當時羅馬尼亞、東德、中國等國都獲得了生產許可,中國版SKS被稱為“1956年式半自動步槍”,東德版本被稱為“S型卡賓槍”,阿爾巴尼亞版本被稱為“561型”,朝鮮被稱為“63式”。在許多國家,SKS及其仿製品頗受歡迎,它龐大的產量使其購買相對便宜,而7.62×39mm彈藥也是目前市場上最便宜的子彈之一。

一代名槍SKS披上風騷的戰術外衣就可以吃雞了

△ 1968年建設生產的56半,只要200刀,天朝特產帶回家

一代名槍SKS披上風騷的戰術外衣就可以吃雞了

△ 外國小哥用56半加撞火槍托潑水(某主播:我SKS兩秒17發沒有開掛,手動滑稽)在蘇軍機械化集群作戰的戰術背景下,士兵更需要短距離的迅猛火力,AK47明顯更適合機械化步兵使用,所以,也無怪乎SKS成為了一種過渡性武器。不過,大部分社會主義國家都沒有那麼“豪邁”,更沒有蘇聯鋼鐵洪流平推的實力,SKS依然被作為主力步槍裝備了很久。例如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都是56沖和56半互相搭配。而對印自衛反擊戰、珍寶島衝突、對越自衛反擊戰等多場戰鬥,都印證了SKS優秀的性能。

一代名槍SKS披上風騷的戰術外衣就可以吃雞了

△ 1964年全軍大比武,“夜襲陽明堡戰鬥模範連”第21任連長宋世哲使用56半取得40秒40發子彈命中40個目標的好成績,毛主席看了非常高興,說:“把神槍手的槍拿來看看”。並端起56半作了瞄準動作雖然SKS產量遠遠少於無處不在的AK步槍,但SKS步槍和其仿製品仍然相當常見,由於通用M43彈,在不少蘇制彈藥氾濫的戰亂地區,我們依然能找到SKS的身影。

一代名槍SKS披上風騷的戰術外衣就可以吃雞了

△ 使用SKS的越共

一代名槍SKS披上風騷的戰術外衣就可以吃雞了

當然,SKS也存在一些設計缺陷,比如在劇烈震動中,自由浮動的擊針可能會誤擊發子彈。同時,缺乏保養的SKS的擊針限位銷可能會卡住擊針,使擊針頭部突出於槍機彈底窩,在槍機復進到位後,擊針就會立即擊發子彈。因此,大部分國家在仿製SKS時,都對SKS的擊針設計進行了結構優化。

一代名槍SKS披上風騷的戰術外衣就可以吃雞了

△ 司登衝鋒槍的槍機彈底窩,擊針固定於此,凸出於彈底窩鏡面。槍機將子彈推入槍膛後,擊針立即擊發,SKS的槍機缺乏保養的話就可能出現類似擊發在下一講中,我們將依託《world of guns》中的SKS/M59,講解一下SKS步槍的內部結構,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