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時你家通常都會做哪些好吃的菜?

靜心匠道


我的記憶裡,年夜飯那就是媽媽的辛苦勞作。永遠是忙碌的身影在廚房裡晃來晃去。從進入臘月二十以後,似乎在媽媽的世界裡永遠有忙不清的活計。

在我們北方年糕是過年必吃的,他有著“年糕年糕年年高”的諧音和美好寓意。小的時候記得媽媽都去磨粘米,並泡發了紅豆和大棗上過整年糕。多少年了可能是圖簡單省事,媽媽總是到集市上去買,買了黃色的夾著紅豆和大紅棗的年糕,有時候是放在火上切成薄片煎著吃,放上白糖;有的時候適合饅頭,等其他主食上鍋蒸著吃,年糕一般是趁熱吃涼了就有些硬,口感不好了。

過年包的餃子在我小時候看起來是那麼多,都放滿兩三個蓋簾呢。記事起我就幫著剁白菜。我家愛吃的永遠是白菜肉餡兒的餃子。尤其是除夕的餃子講究餡料更精緻,而且還不能煮破。年三十的晚上圍坐在電視機前,幫媽媽趕餃子皮兒,我和媽媽成為除夕夜的主要勞動者。媽媽雖然累,但是很開心,我能幫他分擔一點點,小時候的我也很高興。

初一當天的飯在我們那裡有個傳統,永遠不能在外人家裡吃。也就說基本上初一當天的飯都是在自己家裡吃,不留外人的。初一那天的早晨, 六點之前我們就起床了,起床之後,媽媽就負責煮餃子,因為是在除夕晚上提前包出來的。吃完餃子之後,村裡的男女老少都會到各家各戶去拜年到家之後拉著媽媽,先拜年說吉祥話,然後在一起吃點瓜子說會兒話,好像一年沒有見到的親戚在初一當天都能遇到並祝福吉祥。

當拜年的人們散去之後,媽媽又開始準備中午的大餐。當然其他各家各戶也是這樣的。媽媽的傳統保留菜譜就是鐵鍋燉大魚和紅燒肘子。然後再加上其他的三幾個小菜炒一炒。我則來個白玉豆腐松花蛋,再來幾個綠色的小炒,再做上一個湯菜。一般都都做八個菜,同諧音發。在中午吃完飯之後,在中午一點鐘中央1臺重播春節聯歡晚會。有趣的節目往往再重複一遍,勞累了好多天的媽媽總是下午休息半天,睡會兒覺。因為媽媽不會打牌,在初二以後的日子裡,走親訪友媽媽樂此不疲。媽媽帶著我們去看看姥姥舅舅他們,正月裡總是去看看患病不能行走姑姑,親情在她心裡比什麼都重要。

多少年過去了,這種傳統依然保留到現在。歲月流轉,雪染韶華,母親的年紀越來越大了,大部分菜都需要我的打理,但是都需要她的指點。感覺年夜飯的味道每年都不一樣了,似乎又都一程不變,年夜飯的豐富大餐,維繫著歲月和世故割不斷的親情,連結著我們永恆不變的孝心、愛心。





有來有趣23


小時候蒸饅頭,豆包,殺豬煮肉,灌腸,蒸年糕,包粽子,有時候還炸油條麻花,大年初一包餃子,想起來就覺得饞。現在不行了,饅頭要買,買點肉夠過年那幾天吃就行了,再買點鮮菜,夠吃兩三頓就行了,大年初一吃一頓餃子就不錯了。原因就是胳膊被摔過,又反覆勞累,和麵啥的不能幹了,腦子又不好用了,都忘了怎麼做飯了,一句話,有的吃就不錯了,不強求有沒有好吃的。我還記得我曾經炸的雞腿雞翅和帶魚挺好吃的,現在怎麼就啥也不行了。


沙漠玫瑰8682


臘肉,豬頭香腸


打不倒的劉小美


好吃不過餃子,好玩不過………………包餃子!


居民的小公僕


葷素搭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