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的澱粉加工設備才有競爭優勢

紅薯澱粉加工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常以鮮薯和幹薯片為原料進行加工。傳統的加工方法主要是採用清洗、粉碎、分離,然後進行沉澱、起粉、曬乾,整個生產過程週期長,一般第一週期(既完成第一沉澱前),就需要8-12個小時,然後進行第二、三次沉澱,反覆操作,直至沉澱物看起來較為乾淨為止。有的地方還會選擇酸漿法進行處理,整個流程下來要2-3天,不僅工時較長,露天手工的操作方法、簡陋不衛生的加工環境使得澱粉質量沒有保障,並不能適應市場的新需求。

從我國整個紅薯澱粉加工市場來看,絕大多數還是以簡易的小型加工為主,粗劣澱粉製品較多,產品低層次相對過剩,而品質優良的紅薯澱粉則需求旺盛。縱觀中國澱粉加工行業發展趨勢,傳統中小型的紅薯澱粉加工設備需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升級換代新設備,提高澱粉成品品質,產生好的經濟效益。

自動化的澱粉加工設備才有競爭優勢

就現階段而言,紅薯由於收穫季節集中、加工時間短,體積大,並且種植區域多在丘陵和山區,交通運輸不便,所以仍需以中小型加工為主,投資也不宜過大,可以採用分散加工,集中精製的方法。

要提高澱粉的質量,主要從澱粉加工流程上進行考慮,可以引入澱粉精製系統和真空吸濾機,澱粉精製系統(旋流站)可以代替沉澱池與酸酸漿法,真空吸濾機可以對精製後的澱粉漿直接進行脫水,從而提高澱粉加工效率,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引進氣流乾燥機,使整個加工流程在幾分鐘內完成。這樣的配置不僅可以使澱粉質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出粉率也會大幅提高,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大的加工量。

自動化的澱粉加工設備才有競爭優勢

機械化、智能化加工時代的到來,傳統落後的加工方式會逐漸退出舞臺,屆時我國紅薯澱粉加工行業將會結合科技力量,生產製造中高端自動化的機械設備,屆時澱粉質量將會得到整體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