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從房地產業向農業與機器人進軍了

作為地產行業龍頭老大碧桂園的創始人,楊國強的一些思考可能會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有借鑑意義。

1月21日,在碧桂園舉行的2019年度會議上,楊國強談到了他對地產行業發展趨勢、公司業務重點、提升全週期競爭力的思考,同時也介紹了現代農業和機器人等業務的最新動態。

過去的2018年,碧桂園在銷售規模上,依然維持了行業第一的地位。但去年年中的數起安全事故,也讓這家公司經歷了風波並作出了反省。

2018年也是市場急劇變動、樓市政策依然趨嚴的一年。對於今後的地產行業形勢,作為龍頭老大的代表,楊國強認為,現在可能有些人不曉得前路是怎麼樣,產生一些迷茫,並且當前中國經濟形勢複雜,但還是要對經濟穩定增長、長期向好抱有堅定信心。

碧桂園從房地產業向農業與機器人進軍了

面對市場下行,楊國強認為首要就是財務穩健,接下來要以銷定產、量入為出。同時要追求有質量的發展,科學地去謀劃,提升全週期競爭力,精準地投入,實現長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的有機結合。

從2018年年中開始,碧桂園開始提質增效,追求更有質量的增長。雖然規模增速有所放緩,但全年的權益銷售金額依然達到5018.8億元,同比增長31.25%,全口徑銷售額也位於行業龍頭地位。

在這一規模基礎上,地產行業未來將繼續是碧桂園的三大重點產業之一,另外這家公司還會重點聚焦農業和機器人產業。

進軍現代農業,是楊國強在去年6月正式提出的。在他們的戰略規劃中,將引入一流的農業生產技術、設備,發展公司+農戶新模式。同時還會建設農業博覽園,進軍農機業和種業,打造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連接農戶和市場的平臺,是他們2016年創立的社區生活服務品牌鳳凰優選,主要以社區門店形式存在。截至去年12月,鳳凰優選已在廣州、寧波、武漢、常州等全國80餘個城市開設門店超過1000家,目前出售數百種經由碧桂園團隊甄選過的農副產品。

楊國強認為,鳳凰優選應該對地產的幫助是很大的。這個平臺可以直接去產地,不經過中間商渠道,自己種養、自己生產,每一個商品都用心地謀劃。

按照規劃,未來五年內碧桂園將在機器人領域投入至少800億元,要將機器人更廣泛地運用到建築業、社區服務、生活起居等各類場景當中。目前,其研究方向包括機器人餐廳、SSGF項目、智能工廠機器人谷以及芯片等。與農業一樣,科技項目對碧桂園的地產業務也能進行聯動支持。據莫斌介紹,碧桂園的工業化住宅將很快就能實現機器人建造。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碧桂園先是在6月宣佈成立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正式進軍現代農業;9月又宣佈進軍機器人領域。一年之內,碧桂園佈局跨度之大、步伐之快,受到多方關注。

在位於順德鎮北滘的博智林機器人實驗中心,用於建築機器人和服務類機器人研發、展示的實驗室已搭建完成。工程師將整個實驗室劃分為十餘個小實驗區,在這些用黃色護欄圍起來的一個個"小搖籃"中,服務於新型工業化建造的建築機器人正在有序地測試、成長。

碧桂園從房地產業向農業與機器人進軍了

數百公里外,碧桂園聯手科技公司打造的惠州潼湖科技小鎮內,數臺無人駕駛車已在園內穿梭載客,具備問詢、引路、講解功能於一體的機器人投入使用,智慧餐廳引入人臉識別、無感支付功能,實現"靠臉吃飯",一個極富科技感、宜居宜業的創新創業小鎮已初具雛形。

在過去,商業模式創新需要做閉環鏈條,去爭取規模性優勢,這個過程比較漫長,碧桂園已經歷過了、也做到了;碧桂園現在要做的科技創新,也並非空穴來風、另起高樓,而是在過去長期投入積累基礎上的,在集團高層做出決策之時,實際上已經體現出了相應價值,現在要做的是放大升級、融合賦能。

有人說,房產行業現在已經接近了"天花板",未來的發展會很受限。誠然,如果領域內的企業不知革新,不思突破,那麼未來可能真的會很狹窄。但如碧桂園這樣,身處頂端,但仍努力征服自己,勇於打破舊有的模式,乘科技進步之東風,就有了登頂新一座高峰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