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陶藝歷史知識|日本陶藝“永仁壺”事件

1943年,日本愛知縣幾個道路修改工,在翻修道路時,發現了一個瓷瓶,上面刻著“永仁二年”的銘文。第二日,這個瓶子登上報紙版面,“鎌倉時代的古瀨戶陶瓷被發現”一時成為話題。


世界陶藝歷史知識|日本陶藝“永仁壺”事件


接著,研究專家順理成章的到來,加藤唐九郎是這個的研究專家。在1946年,瓷瓶在東京美術俱樂部展出,加藤唐久郎做解說。之後他還在自己編纂的《陶瓷大辭典》中以文獻插圖的方式介紹了這個瓶子。1948年,文部技術官員、陶瓷研究家小山富士夫提案指定這個瓶子為重點文物,因為銘文尚存疑問而被推遲。時隔十一年,1959年,小山富士夫又請求重新指定提案。此時,未遭到任何議論(之前反對指定的傢伙已經歸西了),滿場一致通過這個重要文物的指定。就在翌年2月,讀賣新聞報道了“永仁之壺贗作疑惑加深”,陶瓷界一片譁然。唐九郎成為懷疑對象。

其實早在該瓶子發掘出的當地就有謠傳這個是假的,1959年,名古屋丸榮百貨店舉辦了“火和泥土的藝術展”之後,外界越發肯定“永仁壺(‘壺’日文翻譯為瓶罐,後面直接引用‘壺’)”存在問題,但是唐久郎堅持強調“壺是真的,懷疑是捏造的”,之後他兒子爆料說這個壺其實是他們家裡做的。唐九郎的解釋是,“贗品是針對真品而言,而這個壺就是真品,因為它是我做的,除此之外沒有別的真品了。”


世界陶藝歷史知識|日本陶藝“永仁壺”事件


第二年,科學分析確定其不是鎌倉時期作品,並解除了“永仁壺”重要文物的指定。小山富士夫也引咎辭職。

有人說唐九郎是為了錢,也有的說他是為了自誇、炫耀技術,以此出風頭,因為當時他並不出名。也有為他點讚的,說他愚弄了當時那些文部技術官員,敢於打破陶藝圈子規則。

事實證明,小山和唐九郎這兩個醜聞涉事者,在日本國民心中,身份地位還是挺高的。

當時的日本陶藝圈其實正處於一種“突破”的狀態,才有了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事件。不過,從唐九郎操作的這次自我宣傳事件來看,手段還是很高明的。唐九郎在此次自我包裝事件中有幾條重要線索:鑑定、美術俱樂部展覽、寫書、文部技術官員、重要文物指定。

“永仁壺”事件中的唐九郎是工藝展提案者之一,小山富士夫就是日本傳統工藝展多屆的審查委員。重要文物的指定也是由其主辦方日本工藝會操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