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知己|韓國當代陶瓷藝術處於怎樣的現狀呢?

徐虹談到,整個展覽中呈現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無論是氣質還是造型,以及線條的處理和顏色的配置,或者觀念和思考的維度,都有明顯的差異。雖然藝術家並不刻意強調自己的文化身份,但從他們熟稔的技術和鮮明的風格中,可以看到其中文化傳統的脈絡與影響,以及藝術家個人氣質、趣味與傳統的關係等。

我們來看看在韓國的藝術和文化背景之下藝術家的陶藝創作:


陶知己|韓國當代陶瓷藝術處於怎樣的現狀呢?


李澤守(韓國) 重生(景德鎮系列) 2016-2017

韓國藝術家李澤守的陶瓷作品《重生》成為整個展覽的引題,他的作品由近百件小型陶瓷碗秩序排列成圓形,所有的碗的碗底都墊著來自中國和韓國的傳統陶瓷瓷片,是傳統燒瓷過程中殘缺之後打碎的殘片。託著的小碗也分別在韓國和景德鎮完成,藝術家同樣用拉胚的方式把這些中韓兩國、古今不同的瓷器結合在一起,其中有非常明顯的拉胚過程中旋轉的紋樣,藝術家指紋的印跡,也能呈現出中國瓷土和韓國瓷土材質的不同,青色和灰白麵貌的不同,有瓷器的精美,也有燒製塌陷的器型。

“這樣的碗就從具有功能性的碗轉變成視覺上供人們欣賞的藝術品,碗這樣一個日常實用的瓷器開始變得陌生、複雜。”白明解讀說,這些精美和殘缺的瓷碗、瓷片共同組成一個圓形,配上燈光打下來的虛擬的光影,整個作品改編了原有的面貌,作品的光感和量感讓觀眾感受到視覺震撼,體現了陶藝在當下的核心話題:來源於傳統,表達的是今天。

李澤守的創作方式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韓國藝術家的創作方向,展覽中同樣也有來自日本76歲的藝術家寄神宗美,是日本現代陶藝的旗手藝術家八木一夫的弟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