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對立面,你看哪面

凡事都有對立面,你看哪面

你知道中國律師的鼻祖是誰嗎?他叫鄧析,是春秋戰國人。此人一生以教人訴訟和幫助別人打官司為職業,可謂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大律師”。關於他有這樣一個事例:

一年夏天,洪水氾濫,一富人不幸被淹死,屍體被某人撈起。死者家屬聞訊趕來,想出錢贖回屍體,對方卻挾屍要價,價錢高的離譜。死者家屬讓鄧析幫忙。鄧析說:“你放心等著吧。那遺體如果你不去買,別人一定不會買的。”死者家屬一聽有道理,就回去耐心等待了。過了一段時間,得屍者見死者家屬不著急贖屍,而屍體已經開始腐爛了,情急之下也去找鄧析。鄧析說:“你把心放到肚子裡吧,死者家屬只能來你這裡買屍體。”得屍者覺得在理,就高高興興地回去了。

故事的結局雖然不得而知,但可以預見,如果死者家屬和得屍者都遵從鄧析意見一直等下去,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家屬得不到屍體而傷心,得屍者得不到錢而傷財。當然,在這裡鄧析被認為是反面教材,我們並不提倡你效仿他。但鄧析觀察、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值得你借鑑。

在上例中,鄧析用逆思維心理,在客觀事物發展變化的矛盾中,既看到了事物矛盾對立的一面,又看到了事物發展統一的一面;既看到了積極的一面,又看到了消極的一面。若是死者家屬和得屍者也知道這個方法,看到自己的利弊,能平心靜氣地談談,都退讓一步,問題便可圓滿解決。

世間萬物,其對立面都是一種客觀存在,只有相對,沒有絕對。早在幾千年前,中國《易經》八卦的陰陽理論就闡明瞭宇宙間一切事物的對立性。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發表了物質相對論。我們也常說,“河有兩岸,事有兩面”,沒有高山顯不出窪地。有有就有無,有天就有地,有甜就有苦,有黑就有白,有正就有邪,只不過它們具有或隱或顯、或大或小、或強或弱的區分罷了。

但是,我們經常以“比較”的態度來看待“世界”,而且往往還只想保有自己喜歡的一面,這就是我們地通病。如果你從相對立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你的思想就會暫時處於一個不定的狀態,然後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這種思想的“懸念”使思考能力之上的智力活躍起來,並開創出一種新的思維方式——逆思維。

做任何事都不要被狹隘的想象力控制,直接去找問題的答案往往找不到最準確的那一個,相反,在它的對立面可能有著最正確的答案。

凡事都有對立面,你看哪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