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購新規推出月餘,新三板兩魯企“嚐鮮”回購新招

◆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春節前夕,山東新三板企業老來壽(430492)發佈回購股份方案稱,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及公司價值的認可,擬以自有資金回購公司股份,用於減少公司註冊資本。老來壽此次擬採用的回購方式為競價方式回購。經濟導報記者獲悉,這也是繼去年12月28日新三板股份回購辦法出臺後,首個競價回購的案例。

事實上,在上述回購辦法出爐後至今,共有海能儀器(430476)、基康儀器(830879)、老來壽3家企業發佈回購方案,紛紛採用新的方式回購自家股份。海能儀器也是一家新三板上市魯企。

“股份回購能使被嚴重低估的公司增加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利於優化資本結構,穩定大股東的控股能力。”華北地區一家券商的場外市場部負責人郝慶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當前新三板市場環境低迷,完善回購制度可成為產業資本增持的一個渠道補充,也可為公司價值起到一定的糾偏作用,並滿足企業股權激勵等方面的訴求。”

回購方案助推股價

由於此前的限制,掛牌公司採用要約回購、二級市場回購方式回購股份或回購股份用於股權激勵的業務並未充分展現。為此,股轉系統在去年12月28日發佈了《掛牌公司回購股份實施辦法》,規定了以競價或做市轉讓方式回購股份、以要約方式回購股份、在符合《回購辦法》規定的情形下向特定對象回購股份這三種回購方式。

很快,在上月中旬,便出現了新規以來首家發佈回購方案的新三板企業海能儀器,這也是回購新規出臺後首家用做市方式進行回購的企業。該公司回購方案為:將以總額最低為1000萬元、最高為2000萬元的資金,以做市轉讓的方式按最高回購價格4元/股進行回購,預計可回購不少於250萬股,佔公司目前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3.34%,並將自回購生效通過日起12個月內完成。在公告前海能儀器的成交價為1.95元/股,回購價較這一價格高出不少。結果也不出市場所料——公告後一天海能儀器開盤即大漲,股價漲幅一度超過30%,最終盤末股價漲幅穩定在18%左右。同時,海能儀器的成交量也隨之放量,全天成交額達到250萬元左右,高出前期日均成交額數倍。

同樣採用做市方式進行回購的基康儀器在1月22日發佈回購方案,其擬以做市方式回購不超過690萬股,回購價格不高於3元/股,預計回購資金總額不超過2070萬元。1月23日,基康儀器股價也隨即大漲11.63%。如此的漲幅,創下了公司自2016年以來最大的單日股價漲幅。

“股價和經營業績長期偏移,是不少新三板公司心中難言的痛。”郝慶說道。拿濟南企業海能儀器來說,該公司去年上半年營收達7425萬元,同比增長36.92%;淨利潤243萬元,同比增長近300%。雖然盈利能力在上升,但是其股價卻一路走低,與公司經營相偏離,這應該是其推出回購方案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2月21日,海能儀器在山東證監局完成了上市輔導備案登記,目前正接受海通證券的上市輔導。

老來壽回購資金存缺口

目前,海能儀器為基礎層做市股,每天均有成交;基康儀器為創新層做市股,成交也很活躍;作為創新層集合競價股的老來壽,每天的成交量則相對稀少。在股東數量上,老來壽也有明顯差距。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6月30日,海能儀器共有股東310名;截至去年9月30日,基康儀器共有股東472名,而同一時期老來壽股東僅有114名。

但與海能儀器、基康儀器相比,老來壽的回購金額更高,回購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也明顯更高。根據老來壽披露的回購方案,本次回購股份的價格不高於3.8元/股,具體回購價格將由公司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在回購實施期間綜合二級市場股票價格、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確定。擬回購股份數量不少於1200萬股、不超過2400萬股,資金總額不超過9120萬元,實施期限為自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回購方案之日起不超過12個月。由於老來壽是創新層集合競價股,目前每天僅有5次撮合成交機會,成交量較少,回購對股價的影響效果亟待後續觀察。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老來壽總股本僅為6163萬股,此次擬回購股份的數量不少於1200萬股、不超過24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19.47%、不高於38.94%。即便按照低比例來看,無論在新三板還是A股,這都是相當高的回購比例。

據悉,老來壽主要從事保健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4年1月在新三板掛牌。截至2018年末,老來壽未經審計的貨幣資金餘額為7146.54萬元。這意味著,如果按照上限9120萬元來回購,在佔用老來壽全部貨幣資金的情況下,還有缺口。但老來壽稱,公司尚有6100萬元的資金被股東佔用尚未收回,在股份回購實施期間能夠收回資金佔用款;公司轉讓三亞雷聲船舶維修實業有限公司80%股權尾款1040萬元,能夠在2019年5月份到期收回;另外,2019年,老來壽銀行貸款授信額度預計有1000萬-1500萬元。這三部分款項,將為公司此次回購提供充足的資金來源保障。

仍是一把“雙刃劍”

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新三板企業從二級市場回購股份,以提升股權價值或用於員工激勵計劃的需求,亦或因業績對賭到期回購的需求,都十分迫切。從A股市場來看,回購潮便多發生在市場低迷時期。回購的目的主要包括盈利補償、市值管理、實施股權激勵、股權激勵註銷、重組以及其他。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組組長彭海認為,“參考A股和海外二級市場的經驗,回購對市場整體短期影響有限,如果後續新三板政策能持續跟進,未來市場行情可期。”不過,彭海強調,通過二級市場進行股份回購,對公司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此舉雖然能夠對公司的經營以及中小股東權益帶來正面作用,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在彭海看來,回購舉措有利於直接提高相關公司的EPS(每股收益),有利於穩定大股東的控股能力。此外,回購也是防止惡意收購的有效方式。但利好的背後,風險猶存。因為回購需要佔用大量資金,可能會對企業現金流造成影響。此外,提高EPS會造成公司經營狀況優異的假象。

另有市場人士對經濟導報記者分析,新三板公司回購股份較A股公司條件更寬鬆、資金來源更廣泛。對一些基金而言增加了可能的退出路徑,但實際操作上或存在困難。除了股東戶數較少的掛牌公司,一般公司在二級市場實施回購很難做到“精確定向”回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