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微信時代禮儀須知:點贊,意味著啥?

「调查」微信时代礼仪须知:点赞,意味着啥?

「调查」微信时代礼仪须知:点赞,意味着啥?

打開微信,點贊比比皆是。給曬圖點贊、給轉發的公眾號文章點贊......微信點贊曾經是一個新穎、時髦的行為,解放了我們不少腦力。但點贊背後,還是有不少門道的。

隨著“好友”越來越多,朋友圈點贊對一些人來說成了需要拿捏分寸的舉動。更讓人困擾的是,人們常常遇到索贊行為。這個贊點還是不點,需要細細思量,令人左右為難,成了朋友圈的社交潛規則。今天,思響哥和大家聊聊微信點讚的那些事。

「调查」微信时代礼仪须知:点赞,意味着啥?

點贊已經逐漸脫離了最初只為表達讚賞而“伸出的手指”,開始包含更多的意義,很多人在點贊前不禁要多思考一分,點贊逐漸變成了中國人人際關係中微妙的、複雜的、費思量的一個功能。

細思量,微信朋友圈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一種鏡像,甚至是一種透視。傳統中國社會被社會學家費孝通稱為是一個“差序格局”的社會,人和人的關係都分遠近親疏,就像一粒石子丟入湖中會有一層層的漣漪泛開,石子落水的中心是自己,一圈圈展開的是家人、親戚、朋友、同事等,由近及遠代表的是不同遠近親疏的關係,每個人行事都要考慮這個人與你的關係距離,一言一行都要按照這種關係對應的模式來行事,否則就可能被看作“不懂事”或者“不會做人”。

以往,社會階層這樣的說法可能只是社會學家的分析,普通人大多並不在意,高也好、低也好,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井水不犯河水”。但微信的出現多少帶來一些煩惱,它使得社會的遠近親疏、社會的等級高低放在了一個朋友圈,成為人們每天要面對的一個事實。同學群、老鄉群、單位群、家庭群、家族群、戰友群、行業群、生意群……五花八門,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群。只要聚會、開會、集會,無不建群,“人以群分”成了“人以群聚”。

產生的效果就是“差序格局”加“社會階層”,把遠近親疏不同、社會階層各異的人統統裝入朋友圈,構成了世界上最為複雜的“好友”關係。這一切構成了一個現代中國的“圈層社會”,原來差序格局的“圈”和社會等級的“層”納入一體,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展示的生活方式多姿多彩,各自顯現的和潛藏的價值觀紛呈,信息和謠言混雜,慈善和詐騙相映,“好友”越多越要面對精神和思想的“分裂”,“好友”的交際越多,越難以調和,越要面對前面所說的點贊之累。

其實,微信之累豈止是點贊,是面對複雜社會之累。因為微信正成為一個窗口,透視這個社會的貧富衝突、官民衝突、地域衝突、價值觀衝突、利益衝突;朋友圈正成為一個折射世間萬象的稜鏡,亦幻亦真。也許微信的設計者試圖為這個“圈層社會”增加彼此不可視的屏風,才為微信朋友設置了標籤,開通了好友權限的功能。

索贊之謬

比起“圈層社會”下人們需要拿捏點不點贊、如何點贊、感受點贊之累,更加荒謬的是,在功利世界人們常常遇到讓人煩惱和厭惡的索贊行為。

微信索贊有很多形式,許多人對微信集贊都不陌生。之前經常能看到商家的宣傳,分享一個鏈接,集齊多少個贊能獲得獎品,有的人出於好奇或者受獎品誘惑朋友圈,邀請朋友幫忙點贊。許多人並不喜歡這樣的分享點贊,但也礙於朋友邀請只好勉強幫忙,涉及到人情面子,小小的點贊也會被人們看得很重。

一些人明知道這些是偽劣產品和虛假宣傳,關係親近的人可以選擇誠意告知,奉勸對方不要受低價誘惑,天上不會掉餡餅;但有時候感覺對方屬於“圈層社會”的不同區隔,知識和價值觀相距遙遠,感覺解釋無用,擔心以誠相告會讓對方覺得是不肯幫忙,會得罪人,但如果違心地點開鏈接註冊賬戶點贊幫忙又很不情願,左右為難。

還有一種典型的索贊行為是微信投票。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微信投票成了一種流行的方式,單位選服務標兵、社區選“五好家庭”、城市選文明單位,甚至學術機構評選優秀成果和作品也開始用微信投票的形式了。這種由徵集來的微信點贊數量決定優勝者的方法更是害人,迫使人們通過微信朋友圈調動很多微信好友來參與。

這樣的微信投票活動正大量用於幼兒園、中小學和其它教育機構的兒童和青少年的比賽和評選活動,幼兒園兒童的繪畫、中小學生的美術、作文、發明創造都會發到微信圈徵集投票,這時候的家長就要發動一切可能的朋友圈關係爭取儘量多的點贊。

這時的家長已經顧不了微信圈好友複雜的關係了,群發全部好友,分發到各種群,恨不能再多加入一些群來發,拉票成了日常最重要的活動。一些活動方會要求每天投票,連續投一週或十天,這就使得家長的拉票活動變得異常辛苦,每天都要重複同樣的拉票行為,到活動結束不知說了多少感謝,賠了多少笑臉,發了多少紅包。但卻不知最終多少個參與評選的家庭會對最後評選的結果表示滿意……

這樣投票選擇的優秀和優秀的實際情況毫無關係,只表示誰發動的人數多,誰的關係多,微信投票的過程不科學,最後的結果自然也難以公平。所以,微信點讚的民意是“偽民意”,微信點讚的民主是“偽民主”,這樣的微信索贊行為是地地道道的擾民。對於微信索讚的困擾,有人評論道,“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朋友圈漸漸地演變成‘拉票圈’,離原本建立友情,搭建溝通橋樑的初衷漸行漸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