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證明聖德太子是否真實存在過,日本人居然做出這種事?

這些年,一談到工作細緻認真、具有匠人精神一類的話題,便要把日本人民抬出來宣講一番。

關於國人對於日本人民工作態度的認可,別的不說,光看看日本代購們的銷售量,瞧瞧日本原產馬桶蓋、電飯煲的購買量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說起來,日本人民的認真和較真,不止表現在製造產品上面。而是均勻的分佈於各個領域。極端一點的,高曉松在節日中談講臺灣歷史時曾以頗“友邦驚詫”的語氣提起,駐臺日軍在日本宣佈投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交接時,單子上哪怕一把菜刀、一根擀麵杖都寫的清清楚楚。讓圍觀的臺灣人民們也是各種不適應。

再比如,在進行歷史研究的時候,日本學術界更是將這種龜毛的國民性發揚到底。日本歷史學教授小島毅在其所著《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中記述了這樣一則考古事件,

比如日本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聖德太子。在日本人心目中,他是奠定了日本基礎的人,建構了有系統的政治秩序,舉凡冠位十二階的制定,憲法十七條的執筆,以及派出遣唐使、遣隋使等決定,都是他的著名政績,所以一直以來,他的事蹟,都被日本人當成一位偉大的歷史人物傳頌。

不過,自百年前,就有日本學者對於聖德太子是否存在的問題表示質疑,爭論至今,沒有定論。

關於聖德太子確有其人的鐵證,主要是日本奈良的法隆寺,相傳是聖德太子于飛鳥時代所建。而對於認真到龜毛的日本人民而言,做個歷史研究,也要搞的和別人不一樣。

不一樣到,認真的日本人民為了證明聖德太子是個虛構人物,對於法隆寺五重塔心柱的木材採伐年代做了年輪測定,根據年輪測定,木材是594年採伐的,這就可以證明,法隆寺是在聖德太子誕生時就已經建好了的。

雖然碳14測定一類技術現在在考古界已經得到普遍應用了,但面對日本人民如此細緻入微的考據研究,讓讀者們除了在內心咆哮道:你們這樣做,考慮過那根木材的感受嗎?好歹,人家也是文物吶。木材說:寶寶心裡苦啊,寶寶就是不說!握拳。

感慨之餘,也不由人不佩服日人的腦洞之大開,考據之嚴格了。似乎,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方面,日本人比我國人民進步的,不止一點點?或許,我們只有大步飛奔,才能趕上日本人的速度吧。

為了證明聖德太子是否真實存在過,日本人居然做出這種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