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效電影的前世今生,不是五毛那麼簡單

提高我們處理多任務的能力,會妨礙深入思考和創新的能力。你處理的事情越多,專注就越少,你思考推理的能力就越差。---喬丹·格拉夫曼

喬丹·格拉夫曼的這句話,在生活或者工作中還是在具體的某個場景中,都是適用的。

成為一個導演在現在的階段好像沒那麼難了,不能說阿貓阿狗都能拍電影,但是好像真的門檻變低了嗎?成為一個導演很容易,成為一個好的導演很難很難,除了社會資本主義的不斷的“強姦”之外,還更要有過人的才華,豐富的想象力。有人說好導演都有一個特別的東西---思維!思維這東西我都是敬而遠之,敬而畏之,不敢妄加猜測,市場上有很多披著導演的外衣幻行於世,打著電影的旗號毫無顧忌的圈錢。其實看穿了,也就那樣,看亦可,不看亦可。

中國特效電影的前世今生,不是五毛那麼簡單

一部好的特效電影離不開好的導演,更離不開好的特效團隊以及優秀的演員,經得住推敲的劇本,這都是必不可少的。這些暫且不表,只道特效。

五毛特效是網友對國產電視劇特效粗製濫造現象的 吐糟 。由於這類特效效果差,反映出製作技術水平低,網友也由此推斷製作成本也低廉,“只值五毛”,因此這類特效就被稱為五毛特效。

中國特效電影的前世今生,不是五毛那麼簡單

中國特效電影風風雨雨的走過了近20個年頭,我們國產電影也一直被影迷所詬病,五毛特效的吐槽,也說明了對影視行業的無奈和恨鐵不成鋼,好萊塢的特效壓制了國產電影的票房,但是又更好的告訴我們不能固步自封,無時無刻的在提示我們,中國特效電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特別佩服特效團隊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在一張綠色幕布上描繪我們想不到的、不敢想的特效畫面!

如果說電影是夢,那麼電影特效團隊就會讓夢成真。

中國是缺特效團隊嗎?

中國缺錢嗎?

中國特效電影的前世今生,不是五毛那麼簡單

不,我不認為中國缺特效團隊,光我知道的美國特效大片《速度與激情》部分系列、《2012》、《環太平洋》、《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等等,裡面都有大量的中國特效小夥子和小姑娘,有一家特效公司Base FX(不清楚自行百度),除了老總是美國人外,總部在北京450名特效人員基本都是中國人,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中國有那麼多特效人員並且大片質量也不錯,為什麼中國全資電影又沒有好的特效大片?

這件事就和導演或製片人息息相關,這也是第二個疑問:中國缺錢嗎?

理念和思維不同,擺在中國往往只有一個問題被困擾,那就是------省錢。

好萊塢拍攝特效目的是為了加強電影的畫面感,讓影片故事看起來更像是真實發生過一樣,為了讓觀眾能在電影裡面享受特效帶來不一樣的故事和觀影感受,而我們中國就不一樣了,劇情需要的話,完整的特效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資本家追求的就是短期能換取可觀的利益,而不是追求行業或者影視的內核文化,利益為主的影片必然不會帶來導演或者編劇想要的效果,有能力的導演也是在這個尷尬的問題中被硬生生的把做電影的初衷和夢想給打碎。

一切向錢看已經不是隻發生在影視行業了,這是個社會問題,我們無能為力,但是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內心的那份初心。

中國特效電影目前和好萊塢相比較,就像是一個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對壘,值得寬慰的事我們已經在這條路上成長了,不再是那個懵懵懂懂的兒童了,我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少年叛逆卻又想掙脫固有的牢籠實現自我夢想的那個不羈少年。

經得住多大的罵,就能承受多大的榮耀。

想要掙脫固有思想,那我們就得不斷學習,不斷接觸新事物,在傳統文化中加入現代化的知識,形成獨特的擁有中國文化的特效大片,那樣我們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才能在好萊塢的重重包圍下殺出一片天。在世界電影舞臺上有屬於我們中國電影的掌聲。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持續學習的能力

比持續學歷能力更重要的是知識的產出能力

學習各種文化知識是為了更好的捕捉事物的原理,豐富我們的大腦,跳出好萊塢的包圍圈,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

當到了這階段的時候,需要做的就是像喬丹·格拉夫曼說的那樣“提高我們處理多任務的能力,會妨礙深入思考和創新的能力。你處理的事情越多,專注就越少,你思考推理的能力就越差”。

期待我國成長中的特效片:《鬼吹燈之雲南蟲谷》

中國特效電影的前世今生,不是五毛那麼簡單

《流浪地球》

中國特效電影的前世今生,不是五毛那麼簡單

中國電影的“前世”背上了五毛的稱號,“今生”可不只是五毛那麼簡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