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奮鬥讀本」林忠欽:志存高遠書寫報國之志 惜時如金凝聚奮鬥動力

「爱国奋斗读本」林忠钦:志存高远书写报国之志 惜时如金凝聚奋斗动力

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愛國奮鬥精神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在廣大知識分子中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的有關工作部署,中國科協組織編寫了《愛國奮鬥精神學習讀本》,作為加強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建設和科研道德培養的重要讀物,先期已出版理論篇和榜樣篇。“科協改革進行時”將為您陸續刊發讀本文章,敬請關注!

「爱国奋斗读本」林忠钦:志存高远书写报国之志 惜时如金凝聚奋斗动力

志存高遠書寫報國之志

惜時如金凝聚奮鬥動力

—談青年學子如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

林忠欽

在廣大知識分子中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對於把各方面優秀人才,特別是青年學子,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鬥中來,形成不懈奮鬥、團結奮鬥的生動局面,具有深遠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面對新的征程、新的使命,當代青年學子應主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奮鬥向上情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不負時代使命、不負人民期待的貢獻。

肩負歷史使命、把握時代脈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

祖國的發展就是青年最大的際遇。只有與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同向同行,當代青年學子才能書寫精彩人生。

1977 年,黨中央決定恢復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改變了一代人的命運,這一代人也為國家與民族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學生,我和其他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從工廠、農村、部隊、學校進入上海交通大學學習。我們揹負著理想與激情,懷揣著對知識的極度渴望,珍惜機遇、下定決心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在物質極度匱乏的情況下,用奮鬥與創造書寫絢麗青春。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中,我們這一代人與祖國同向同行,在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各個崗位上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在國家強盛、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在未來的歲月中還將繼續擔當責任、發揮作用。

當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賦予了廣大青年學子從來未有的寶貴機遇,歷史的接力棒將交到當代青年人手上。當代青年學子在2020 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正處在人生髮展青年時期;到 2035 年中國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將處在人生髮展壯年時期;到 2050 年中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將處在人生髮展中年時期。可見,青年學子的成長過程與實現中國夢的進程相互交融,與民族和人民的命運緊密相連,應當義不容辭地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與時代同行、與強國共進,奮鬥的青春必將更加亮麗!

篤定理想信念、珍惜青春時光,紮根祖國建設各行各業

當代青年學子要切實擔當起時代使命,就要篤定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珍惜美好的青春韶華,勇於作為、樂於奉獻,紮根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廣闊舞臺和祖國各項事業之中。

志不強者智不達。上海交通大學老校長唐文治先生曾說:“須知吾人慾成學問,當為第一等學問;欲成事業,當成第一等事業;欲成人才,當為第一等人才。”在跨越三個世紀的辦學歷程中,上海交大培養了江澤民、錢學森等一大批國家民族的棟樑之材。他們立鴻鵠志、成大事業,是交大人愛國奮鬥、建功立業的典範和榜樣,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交大人在各行各業踐行“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精神。青年學子應當樹立“志存高遠,矢志一等”的理想追求,不能做時代的旁觀者,而要做參與者、推動者,才能在開創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中成就事業、成就自我!

“一寸光陰不可輕”。遠大志向的實現,離不開一步一個腳印地奮鬥。惜時如金是青年學子必須堅持的人生準則。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青年時期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最富創造力的一段時光,是能夠與內心的夢想激情對話、與同齡人相互激發的黃金時光。交大傑出校友吳文俊、徐光憲等著名的科學大師都是在青年時期像海綿吸水一樣地把握時間,奮發學習、勤於探索,這為他們未來在各自領域做出成就奠定了基礎。廣大青年學子也應繼承和發揚惜時如金的精神,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養成持續學習、終生學習的習慣,不斷提升學以致用的能力,在學習中再創造,才能在不懈的奮鬥中開拓進取、創造輝煌!

在紮根中茁壯生長。根深才能葉茂,樹的生長關鍵在於紮根,人的成長同樣如此。在茫茫大漠,胡楊不僅是獨特的亮麗風景,而且是抵禦風沙的英雄,正是因為它們把根牢牢紮在最需要的地方,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任憑烈日暴曬、風沙吹打而千年不倒,才能把沙漠變成綠洲。在胡楊身上,既體現著倔強生長的美麗,也詮釋著奉獻擔當的豪情。人的青春一生只有一次,青年不應該在選擇中迷失,也不應該為未來而彷徨,而應該沉得住氣、靜得下心,把根扎住扎廣,而且要把根紮在遼闊的祖國大地上。只有一代代青年在各行各業紮根奮鬥、擊水中流,我們的國家才能繁榮昌盛,我們的民族才能輝煌永續。寧為深山樹,不做溫室草。這是當代青年人應有的氣節和擔當!

願廣大青年學子志存高遠,在奮鬥中開啟錦繡未來;惜時如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歲月印刻在祖國的壯麗事業上;紮根奉獻,把一腔青春熱血書寫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卷軸上,為國家和民族作出不負時代的貢獻,成就無悔的人生!

林忠欽,男,中共黨員。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長期從事薄板產品製造工藝與質量控制技術研究,建立了中國汽車工業的製造質量控制技術;提出了數字化封樣技術,有效縮短了車身的開發週期,提升了開發質量,大幅降低了開發成本;建立了中國的汽車板使用技術。

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3 項、省部級一等獎 5 項,教育部“長江學者成就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獎等。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