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級過關就意味著能彈好琴嗎?

考級似乎已經成為了中國大部分家長最重視的問題,當我在各個地方做講座,到了家長提問這個環節,都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家長關心如何快速的考級考過超過了如何讓孩子把鋼琴彈好本身。

考級過關就意味著能彈好琴嗎?


很多人不禁會問,能夠把考級考過不就是彈好琴麼? 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當你考過一個級只能夠客觀的說明具備一定的演奏水平,但不能說把琴彈好,甚至不能說你已經具備了考過這個級別的鋼琴水平。就如圖很多中國考生在出國前能夠把托福考到很高分,但出國完全不能和外國人交流;只是在考試前突擊,背了很多單詞和例題,有一些都不知道自己所做的題的內容,但知道該選A還是選C,因為曾經見過,就這樣得了分。

在我看來,這樣的高分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可怕的是這樣的情況完完全全發生在現今中國的鋼琴學習常見問題中。我見過的,許許多多的孩子花長時間去磨考級那幾首應試曲目,其他基礎都不練,最後“滾瓜爛熟”的在考場騙了評委,家長開心的慶祝。這其實是完全錯誤的學習方法,也騙了考生本人。

考級過關就意味著能彈好琴嗎?


有些家長會說,我們孩子不走專業,只想快速的拿到考級證書,所以不想這麼紮實的學,突擊拿到證書就行。這樣的心態我很能理解,但我要說的是這樣的心態導致學習會延著一個錯誤的方向進行:越急功近利,越會不重視基本功和綜合素質,多種多樣曲目的全面學習。只磨考級那幾首曲子,認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但恰恰相反,這樣所謂速成的學習反而會浪費時間。不科學的拔苗助長,只能夠造成基礎不穩。

如果演奏者紮實,全面的學習,具備充分的基礎和實力,這樣花很短時間就可以通過各式各樣的考級。但拔苗助長式的學習,會花正確學習好幾倍的時間,還絕對打不到前者的質量。就是很多家長這樣的心態助長了一些不負責任的鋼琴培訓機構和老師,承諾快速拿到考級證書的機構在我看來都是違背職業道德的,每位老師都應該全方位的,真切的去考慮如何提高孩子的水平。

考級過關就意味著能彈好琴嗎?


那正確應對考級的心態和學習方法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考級只是對於我們演奏到一定水平相應的一種認可,而不應該懷有磨幾首曲子去“拿下證書”的心態,那樣不可能成功,是自己騙自己的想法,也很容易導致孩子厭惡鋼琴學習,因為長時間只去攻幾首曲子會很乏味。 鋼琴的學習應像搭配每日的飯菜一樣,注重全方面的營養。

大體包括基本功(音階,琶音,和絃等) 在每天的練習中堅持基本功的練習,不用每天很長時間,但堅持用一定時間練習,掌握和熟悉所有調性的音階琶音,這對於鍵盤的熟悉很重要;練習曲的正確進階,可以由車爾尼教程等等直到肖邦練習曲,不需要每條都彈,但有挑選的紮實學習; 巴洛克古典作品包括巴赫、斯卡拉蒂、莫扎特、海頓、貝多芬等作品需要按照作品難度去熟悉;浪漫派直到現代作品,門德爾松、肖邦、李斯特等等。

考級過關就意味著能彈好琴嗎?


這裡只是大體舉個例子,學琴要接觸各個時期的作品,從音樂史和音樂風格的角度讓孩子瞭解經典曲目,從而提高演奏水平的同時提高對於古典音樂的欣賞水平和自身修養。 在正確的學習路上,演奏者可以快樂、全面的接觸各種風格的作品,也對於作曲家們有了充分的瞭解,同時要注重試奏的提高、視唱練耳樂理的練習,這些都是要養成學習習慣的,同時是在國內並不受重視的。多去分享音樂,自己練的曲目多去彈給人聽,找到演奏的感覺,也鍛鍊了心理素質, 學習鋼琴的意義最重要的就是與他人分享對音樂的理解而不是磨幾首曲子去掙得考級評委的認可。

如果按照正確的學習心態和方法去學習,考級會變得水到渠成也很輕鬆,因為自身水平和境界不同了,應對幾首考級曲子也自然信手拈來,稍加認真準備就可以了。

考級過關就意味著能彈好琴嗎?


這裡並沒有太多關於如何應對考級的內容,但真心希望家長能夠有好的心態,急功近利的心態去學習我認為還不如不學,會造成很多彈琴的問題,也背離了學習鋼琴的初衷。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既提高了水平,又節省了時間,也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