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投入實戰擊落敵方的空空導彈,性能非常優異,美國十分倚重

眾所周知,現在的空空導彈主要用來在戰機之間進行對抗。擊落對方戰機就可以獲得勝利,但是真正實用的空空導彈最初是由美國人發明的。

第一種投入實戰擊落敵方的空空導彈,性能非常優異,美國十分倚重

參考消息2月17日報道稱,伊朗自力更生仿製美戰機,採用俄系導航系統。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了美國的AIM9響尾蛇空空導彈。這是上個世紀50年代美國研製的一型近距離紅外製導空空導彈,也是全世界第一種投入實戰,並有擊落飛機記錄的空空導彈,開創了導彈對抗的先河。AIM9空空導彈有多種改進型號。AIM9空空導彈是由美國的雷錫恩公司研發,1953年原型彈發射成功,1956年開始裝備美軍,使用單位包括美國四大軍種。外銷數量與使用國家非常多,這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空空導彈之一,也是現在還在實戰中廣泛使用的少數導彈之一,曾經參加過越南戰爭,馬島衝突和海灣戰爭等等。

第一種投入實戰擊落敵方的空空導彈,性能非常優異,美國十分倚重

AIM9空空導彈的導引頭結構酷似人類的眼睛結構,使用一個矩形透鏡安裝在導彈的頭部,其對角線交點為垂直固定在導彈軸線上,透鏡可以圍繞這個圓心水平運動。紅外線感應器則被安裝在透鏡的後方,當透鏡平面的長軸導彈的中軸線還有目標通過鏡片直射的紅外線感應器的紅外線處於同一個水平面的時候,目標發射的紅外線就可能被紅外線感應器感知。

第一種投入實戰擊落敵方的空空導彈,性能非常優異,美國十分倚重

AIM9空空導彈通過改進跟蹤方式來提高自己的命中率。它採用不同的跟蹤方式,一種被稱為偏制導引的跟蹤方式,它並不直接飛向紅外線感應器感知到的目標方向,而是飛到目標未來要到達的位置,在那裡與目標匯合。但是僅僅依靠這種方式還是不夠的,它必須具備飛行中修正自身方向的能力。所以在導彈尾部的穩定翼面外側,又加裝了很小的控制翼面,被稱為陀螺舵。飛行的過程中,高速氣流流過這些翼面,如果導彈開始自旋,高速氣流流過控制翼面的時候產生的扭距必須使它恢復穩定狀態,保證跟蹤精度。這樣響尾蛇導彈的設計師們用一種很簡單的機械裝置,達到了與複雜的控制系統相同的效果。

第一種投入實戰擊落敵方的空空導彈,性能非常優異,美國十分倚重

AIM9空空導彈大部分都採用了MK36無煙發動機作為自己的動力系統。由於導彈飛行的時候沒有明顯的軌跡尾氣產生,所以敵軍飛行員難以通過肉眼來發覺,及時避讓更是不可能。此外,動力系統還包括專用的固定裝置,用來將導彈固定在發射架上,導彈尾部的尾翼用來保證導彈飛行穩定,避免空中翻滾。尾翼上的陀螺舵用來避免導彈飛行中出現自旋,到了最新型的AIM9X則取消了這個設計,因為導彈內部已經有專門的姿態控制系統,保證導彈飛行的過程中不會發生自旋。最新型的響尾蛇導彈還採用了矢量控制系統,通過改變發動機尾噴口的方向來控制導彈的飛行方向,從而使導彈有了更加敏捷的飛行能力與攻擊能力。作為一款非常優秀的導彈,美國人對響尾蛇導彈十分倚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