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最扎心的辯題:被誇“努力”,到底值不值得開心!

如果被人誇你很努力,你會不會開心?

《奇葩說》最扎心的辯題:被誇“努力”,到底值不值得開心!

01

世道變壞,是從嘲笑努力開始的

你可能也聽過類似的話:

“熬夜加班有什麼用,開個直播就能一夜暴富。”

“再努力工作又怎樣,女神還不是嫁了拆遷戶。”

“辛辛苦苦搬磚,還不如轉發王思聰一條抽獎微博。”

在這個崇拜“速度”和“效率”的時代,埋頭努力的人成了被諷刺的對象。

有人說過一句話:世道變壞,是從嘲笑努力開始的。

很多人只看見別人畢業不到4年、月收入就突破10萬的奇蹟,沒人在乎背後的苦逼。

印象最深刻的有兩件事,一是為了堅持每天寫行業早報,大過年的騎著摩托車,在大馬路上找信號。另一件是為了不打擾合租室友,在凌晨1點跑到小區裡錄課程。夜晚,時不時被經過的送貨車和鄰居犬吠聲打斷,一次次從頭再來。

聽著心酸嗎?我覺得一點也不。因為每個努力的人,都經歷過類似的苦逼。

那為什麼有人不願意被誇“你真的很努力”?

我想是因為,在大多數人心目中,努力=沒實力。

就像《奇葩說》秦教授說的,天賦不是人人有,但努力人人都能做到。

人人都能做到的事,還叫什麼實力,頂多只能算蠻力啊。

可是大家細想一下,這真的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嗎?

就拿今年再度翻紅的演員韓雪來說,她在《聲臨其境》裡的表現豔驚四座,才氣逼人。當時我很意外她怎麼這麼厲害,後來才知道作為“花瓶”,她竟然這麼努力和自律:

早上7點半起床,晚上11點準時上床睡覺,每天寫一小時日記,臨睡前至少看1小時書。自學英語,每天3小時,足足堅持了三年。

我相信以上每一條,普通人都能做到,但能像她這樣保持的,恐怕寥寥無幾。

蔡衝說過,曇花一現的努力,是假努力。常態化的努力,才是真正的努力。

這樣的努力,你敢說不算是實力?

02

你必須狠狠努力,

才能看起來毫不油膩

這兩年,引起我們不適的網絡熱詞,除了“中年危機”,還有“中年油膩”。

什麼樣的特質算是油膩。

是年齡嗎?是倒退的髮際線,凸起的大肚腩?還是腰上掛鑰匙,手上戴佛珠?

都不是。

真正的油膩是不自我更新:固守著前小半生的認知,還自以為很有底氣。

《奇葩說》裡面就有兩個人到中年,但完全不油膩的金牌主持人。

一個是永遠讓你覺得如沐春風、體面溫和的蔡康永。

另一個就是被蔡康永誇“不擺架子,不封閉自己,永遠捨得打破自己去接受新事物的”主持人馬東。

在《奇葩說》裡,他毫不避諱地探討著年輕人的話題,不時蹦出一句:你找個人相愛,就是為民除害。

有人說:馬東特別open,是個“新新人類”。

這個新新人類割掉眼袋,努力減肥,去蹦極、學潛水,玩最新款VR遊戲,穿著肉色秋褲在寒冬裡狂奔……

離開如魚得水的央視,加盟愛奇藝,創造出一檔打破傳統、火爆網絡的娛樂節目,他身體力行地證明了一件事:

你必須狠狠努力,保持活力,才能看起來毫不油膩。

03

看《奇葩說》的時候,總有彈幕在興奮地刷:陳銘肯定是冠軍,XX又躺贏了。

在創業被神化的這些年,每個人都想輕鬆躺贏,但就像馬薇薇說的,“其實我們是躺著都努力,連睡覺都在想,怎麼才能贏。”

你可能天賦很高,也可能後臺很硬。但如果不努力,天賦會消失,後臺也撐不住你一輩子。

正如萬達董事長王建林的兒子-王思聰,賭王之子何猷君。

這樣的富二代,天賦高大家都知道,但他們私下裡有多拼,很多人都選擇性失明。

《奇葩說》某集花絮,有人跟隊長邱晨說:拜託你們努力得低調點,不然會給大家很大壓力。

但邱晨說,“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可以讓每個人都更努力。”

努力才是這個世界上最樸實的信仰,信仰的背後是你獨有的格局和上進的野心!

努力,是為了讓未來的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

被人誇努力,其實是值得開心的

希望每一個未來的你,都能發自內心地感謝現在拼命的努力的自己!

《奇葩說》最扎心的辯題:被誇“努力”,到底值不值得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