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這個“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的山西娘子關的工程師男人,再次與中國電影人協力將中國科幻電影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如果說貓眼9.2、淘票票9.3、豆瓣8.4的評分還被部分媒體歸功於中國情結、家國情懷佔主要的的話,那麼全球電影評論的權威標杆IMDb(互聯網電影資料庫)8.1評分,讓包括製作團隊自己和國內眾多影評人都大吃一驚,原來,我們真的來到了科幻電影的第一梯隊。

要知道,被譽為“硬科幻”經典的《火星救援》IMDb也才是8.0,《地心引力》IMDb7.7,登月經典電影《阿波羅13號》IMDb7.6。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劉慈欣此前多次說過,《2001太空漫遊》是他心目中的偉大作品。

這種部電影,在科幻電影史,乃至整個電影史上,也是泰山北斗一般的存在。

同時他也說道:美國科幻片拍了一個世紀,像這樣的電影,兩隻手數得出來。

昨天在圖書館翻到一本書《劉慈欣論科幻》,其中就收錄了一篇劉慈欣幾年前寫的文章"我最喜歡的科幻電影",一共28部。藉此《流浪地球》電影票房衝破20億元之際,我們略作整理,分享給大家。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我們增加的英文名和年份,是為了便於大家搜索電影介紹和資源。

看看他喜歡的科幻電影是哪些,他是怎麼評價的?

最後,《流浪地球》是否能衝破50億元大關?期待!祝福!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科幻電影

1.正統類的科幻電影

2001:太空奧德賽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編者注:就是大家熟悉的《2001太空漫遊 》)

有人說,《2001》之前沒有科幻電影,之後也沒有。這話雖然有些誇張,但真的再也沒有一部科幻片能帶來那樣的感覺,其立意之高,境界之深遠,目前還沒有能超越的。庫布里克稱它為一部宗教電影,應該是很貼切的,但它帶給人的宗教感覺不是來自上帝,而是整個宇宙。這部在無邊的空靈與寧靜中緩緩行進的電影,已經成為科幻迷的聖經,帶給他們於無聲處聽驚雷的震撼,當然,同時也是很多觀眾最有效的催眠片。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黑客帝國 The Matrix (1999)

對於科幻電影愛好者來說,對存在的思考是這部電影最大的魅力,儘管這種思考不是太徹底。在那以暗黑為基調的半虛擬世界中,本來已經被現代物理學搞得飄忽不定的現實存在,又多了一種更加詭異的可能的本質,這個世界,可能除了0和1之外什麼都沒有。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星球大戰系列 Star Wars (1977首部)

大人和孩子可以在一起做的一場華麗的大夢,理性地向深處看可能什麼都沒有,感性地去感覺它又擁有一切。單純、天真和幼稚不一定是科幻電影的短處,星戰系列離開這些特質反而魅力全無了。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E.T. 外星人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

這部影片使我們覺得外部宇宙不再那樣陌生和冷酷了,群星間充滿著溫情和善意,宇宙間的勢力分成兩部分:外星人和孩子是善的一方,大人們是惡的一方,也許外星人也都是孩子。這是最美好的願望,儘管理智告訴我們,下面這部片子可能更接近真實。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獨立日 Independence Day (1996)

拋開美國領導世界保衛地球這樣一個讓許多人感到不快的想法,這部片子第一次生動展現了外星文明的宏大,那些遮天蔽日的巨型宇宙飛船,彷彿大地的一部分升上了天空,與之相比,以前科幻片中出現的外星文明都是些難以嚇住人的小玩意兒了。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Cube系列 (1997首部)

(就是《心慌方/異次元殺陣》三部曲)

科幻中非現實的世界就像動物園的籠子,現實的人被放進去供我們觀賞,他們在籠子中恐懼、無助、奮鬥、掙扎、變態,最後逃出或滅亡的過程,使我們得到了莫大的滿足。而這個系列對籠子的設計製造很有創意,把人放進去後更好玩了。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日本沉沒 日本沈沒 (2006)

(《日本沉沒》有1973和2006兩個版本,我們選了2006版海報)

一直認為,一種文學形式只有在表現出其他文學形式無法表現的東西時才有存在的價值,這部電影對日本民族產生的那種精神衝擊,只能由科幻方式產生。看《日本沉沒》想得最多的是中國科幻電影,像這樣把現實扭一個大角度的作品在國內最有希望取得突破性成功。《中國沉沒》不可能,《中國漂移》呢?《中國飛昇》呢?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火星使命、紅色星球、火星叔叔馬丁、火星人玩轉地球、世界大戰

(估計大牛說的《火星使命》就是2000年的火星任務 Mission to Mars ,很經典!)

不知為什麼,在有關火星的電影中,由地球去火星的故事都嚴肅正經,從火星到地球的故事都瞎搞,當然,《世界大戰》是個例外。《火星使命》明顯採用了《2001》的故事結構,但遠未達到後者的境界。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大沖撞Armageddon (1998),彗星撞地球 Deep Impact (1998)

這類大災難影片其實是美國的主旋律電影,都充滿著很單純的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色彩,也最能彰顯超級大國的風範。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太空險航 / 突破二十五馬赫 SpaceCamp (1986)

不是太有名,20世紀80年代曾在國內上映,幾乎就是美國版《飛向人馬座》,描寫幾個孩子在一次意外中乘航天飛機升空,也是一部很純淨的電影。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中的航天飛機從裡到外都不是什麼電腦特技,而是地地道道的真傢伙。當時看到那幾個孩子飛上太空軌道時,自己曾熱血沸騰,心想要是這樣的事輪到自己,就是回不來也值了。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倒計時(不確定說的是哪一部電影)

(我們配了一張1995年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非常經典的登月電影《阿波羅13號 Apollo 13 的海報)

描寫宇航員為期一年的登月探險,是所看過的科幻電影中在技術描寫上最嚴謹的一部,情節平實但真實,正值阿波羅登月期間上映,也許是真實的登月更有吸引力,該片沒有引起太大反響。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AI人工智能、變人、霹靂5號、我,機器人

這四部經典的機器人電影中,最喜歡的是《AI》,最厭惡的是《變人》,雖然這幾部電影中都有人類中心論的影子,但在《變人》中表現到令人作嘔的地步,難道人類真美妙到連死亡都要被機器人模仿嗎?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2.稍微另類的科幻電影

風之谷、天空之城、蒸汽男孩

工業革命的蒸汽時代被宮崎駿的想象巨手拎起來放到了未來,而從17世紀到現實的這一段,咔嚓一下被從歷史的膠片拷貝中剪掉了,還真沒見過這樣子懷舊的。想象中的未來是一面重現過去浪漫的大鏡子,這一首首動畫詩篇所創造的令人陶醉的美,真的是獨一無二的。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飛向太空 Солярис (1972) /索拉利斯星(蘇聯版)

偉大的蘇聯電影啊,在科幻上總算是留下一些東西。

(編者注:本片豆瓣8.5分,很震撼,被拿來與《2001太空漫遊》比較。最後一個鏡頭實在太牛逼,回味無窮被提名1972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並獲同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和國際影評人協會大獎。)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巴西 / 妙想天開 Brazil (1985)

一部反烏托邦電影,有《1984》的影子(據說該片曾命名為《1985》),但比起前者來,《巴西》的色彩要豐富得多。那個世界的氣動技術似乎特別發達,到處都是錯綜的管道,那些裝在電腦屏幕前的方形放大鏡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真的出現過,不過是裝在小屏幕電視機上。那首用作片名的天籟般的歌曲在灰暗世界上空蕩,彷彿來自天堂的召喚。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3.很另類的科幻電影

圓周率 / 死亡密碼 π (1998)

描寫一個天才用計算機探尋一個關鍵的數字,這個數字是開啟世界的鑰匙,是上帝的名字。很獨特的一部電影,表現手法在科幻片中也很少見。想想是否真的存在這樣一個數,就像在電腦中一個無人知曉的命令,可以啟動一個改變世界的程序,真是很有意思的事。(編者注:一部很驚豔的驚悚科幻電影)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浩淼的藍色遠方/ 藍星人懷鄉曲 The Wild Blue Yonder (2005)

好美的名字,但在哪一年的上海電影節上放映時好像沒幾個觀眾能堅持到最後。一部有紀錄片風格的科幻片,這部影片獲得2005年威尼斯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聯盟獎,它對科幻迷來說還是很有看頭的,探討了許多人類存在的哲學問題,但至少從沉悶上,它是把《2001》比下去了。摘一段網上的評論:

“這是什麼樣的導演啊!電影院裡坐著什麼樣的觀眾啊!值得同情的是那些原本希望借看電影向女生表白的男生們。電影結束,你的表白肯定會失敗,因為女生絕對不會認為,喜歡看這樣電影的人會是一個有生活情趣的人。”

這樣的科幻電影,有一兩部很好,不要太多,也不可能太多。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潛行者 Сталкер (1979)

看不懂。不過看多了一眼見底的科幻片,偶爾看一部這種連表面都不知道是什麼的電影也很有意思,塔可夫斯基很大方,把他的這部電影全給了觀眾,反正我們猜到什麼就是什麼。影片充滿隱喻和象徵,以及隱喻的隱喻和象徵的象徵,晦澀愛好者們有福了。

劉慈欣:我最喜歡的20部科幻電影!

淘電影|永遠沒有片荒的地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