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對話|大變局形勢下的依道與因變

大咖對話|大變局形勢下的依道與因變

2018年11月2日,在第十一屆中國保險文化與品牌創新論壇主題對話環節。吉祥人壽總裁唐玉明、華貴人壽總經理劉衛平、華泰人壽常務副總經理李平坤、復旦大學保險研究所所長徐文虎等嘉賓圍繞主題“大變局形勢下的依道與因變”展開認真、熱烈的討論。

2018年,變局已經到來,重構正在發生,中國保險業將走向何方?什麼是我們應該堅守不變的保險之道?我們如何因勢而變?應該進行怎樣的戰略調整和創新?這是當前行業亟待解答的問題。對話嘉賓們獨到深刻的觀點,生動幽默的語言,引發與會全體嘉賓高度共鳴。這是一場心靈與思想碰撞的盛宴。

大咖對話|大變局形勢下的依道與因變

對話由天安人壽多元行銷部總經理王東主持。

唐玉明:先活下來,再擁抱變化,形成核心競爭力

大咖對話|大變局形勢下的依道與因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保險業經歷了30多年的變化。保險業這30多年的經歷,概括起來有三個特徵,一是經驗不足,二是認識不夠,三是出現了一些亂象。

但中國保險業越來越走向成熟,越來越像一個能夠參與全球競爭的行業。從這個意義上說,保險的經營之道還是要回歸本源、擁抱科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落實股東、客戶、員工的利益,等等。

在一個新的變革形勢之下,保險公司要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推進發展?我認為要把握幾個關鍵詞。

一是敬畏。要敬畏市場,敬畏規律,敬畏客戶,敬畏監管,包括敬畏股東。

二是守本。守經營之本、行業之本、職業之本。職業經理人作為執行者和履行者,要秉承企業家精神,這一點非常重要。

三是對標。雖然我們不能全方位與先進的典範對標,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對標來學習和提升,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四是精細。吉祥人壽作為湖南本土的公司,要深根湖南、面向全國。為此我們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叫“三個擔子”。

五是進化。按照進化論的觀點,吉祥人壽確實還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們也有優點,那就是轉型快。在這樣一個大變革的時代,我們要思考如何在當下先活下來,然後擁抱變化,慢慢形成核心競爭力。

劉衛平:立足貴州,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專

大咖對話|大變局形勢下的依道與因變

華貴人壽是去年成立的,有幾個特點。

第一,有政府監管局和股東的大力支持,這是一個福分,非常難得。

第二,有一個非常睿智的領頭人,那就是汪振武董事長,他思路非常清晰,精力充沛。對於公司的發展,他都制定了詳細的規劃。

第三,戰略非常清晰。華貴人壽的定位是做在產品和服務上輕型化的平臺型公司。華貴人壽堅持價值理念,有合理的法人治理結構,嚴格的管理,合理化的人才培養。同時對於成本控制、風險管理、集約化管理都制定了嚴格和細緻的要求。

第四,量體裁衣,減輕股東的壓力,走一條低資本消耗的經營之路。

另外,華貴人壽只做“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專”,要做第三方渠道產品與服務的堅實供應商。

李平坤:適應保險發展規律,慢也是快

大咖對話|大變局形勢下的依道與因變

“保險姓保”是保險發展的規律,適應保險發展規律,慢也是快;違反保險發展規律,快就是慢。堅守自己的理念,堅守自己的原則,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努力、能力、耐力、定力。

保險確實有很多的空間可以發展。人的生老病死殘都有風險,壽險的空間是非常大的。有數據統計,今年1-8月份保險公司給付出去的健康險只佔醫療總支出的2%,而保險公司的健康險賠付應該佔10%才合理。2017年中國人均壽險的支出是1957元,而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萬5千多元。這個比例也非常低,正常的比例是15%-20%。因此,我國的保險業發展空間非常大,保險還是要回歸本源,做好“姓保”。

華泰人壽近年來回歸到了價值層面的發展模式,這個模式叫“又好又快”。同時已經做到了專業化、智能化、自主化、系統化等“四化”。智能不一定會顛覆這個行業,但一定會賦能這個行業。自主化是業務渠道的概念。目前華泰人壽的主要問題是靠內勤驅動發展,外勤不夠強。現在是“單輪驅動”,要變成內勤和外勤“雙輪驅動”。只有外勤發動起來,營業部經理當家作主,公司才會有更好的發展。

系統化不僅是指貨源管理、系統管理,包括公司的整體運營,這些都是必須要做的。華泰有一個比較突出的特色是產壽互動,還一個有很好的優勢,那就是有很多家門店,這些門店都是可以做壽險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創新有產品的創新、模式的創新等等,但是門店的創新確實給華泰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

徐文虎:在監管合併大變局裡抓緊轉型

大咖對話|大變局形勢下的依道與因變

保險業從4月份開始監管變了,但是保險的發展沒有停。監管合併了以後怎麼辦?帶來了一個大變局。

建議保險公司抓緊轉型。現在是大變局,利用這個機會正好轉型。轉型過程一直很長,要從原來的初型市場轉為中型市場,就是競爭力市場。要主動轉型,不要被動轉型。轉型的關鍵是提高保單的技術含量,提升技術能力。在市場轉型過程中,大公司邁得快,中小公司也有很多機會,建立一個新的起跑線。只要主動轉型,抓住保險科技也好,抓住技術提升保單也好,都是機會。一定要抓住現在的機會,依道而行,因勢而變,提升經營能力。

瞭解了保險監管的軌跡,瞭解了保險市場轉型,就明白今後轉型最關鍵的一點是迴歸根本。抓住兩條,一是保險保障本身的迴歸,二是保險資本運轉,這兩點不能偏離,是前後關係,是聯動的。要把國外好的發展經驗、好的激勵機制引進來,但是要改變成適合中國市場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