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

中东大铁路 〖25〗 音乐百年

上世纪初,哈尔滨出现了一支名震东亚的交响乐团,不仅在国内是水平最高的乐团,还先后三次出访日本,演出空前成功,日本报纸称,"乐团荟萃着耀眼的音乐界精英,可以和欧洲最好的乐队相媲美","这是远东第一交响乐团"。

这支乐团就是现在哈尔滨交响乐团的前身,音乐人称"老哈响"。

不过当年这支乐团都是由俄国音乐家组成,它的全称叫中东铁路管理局交响乐团。

哈尔滨的西洋音乐史和中东铁路的有着密切的关系,1898年随着铁路建设者的涌入,第一架钢琴被汽船从哈巴送到了"田家烧锅"。在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典礼上,有一支从莫斯科赶来的西洋管弦乐队助兴演奏,这支乐队(或者是一部分)后来就留在了哈尔滨。

中东铁路建成通车后,以俄罗斯人为主的铁路员工队伍迅速扩大,对音乐文化的需求逐渐迫切。日本作家岩野裕一编著的《满洲音乐史》记载"中东铁路管理局于1908年初将俄国阿穆尔铁路第二营管弦乐队调入哈尔滨,成立了"哈尔滨(中)东清铁路管理局交响乐团"。"他们的首场音乐会是1908年4月间在铁路协会(应为铁路俱乐部)后花园里举行。"演奏的两首交响曲目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1812庄严交响序曲》和《鲍罗丁交响曲片段》等,由指挥家尊杰利执棒指挥。这是这支乐团最早的交响音乐会的记载。

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

这是当年铁路俱乐部的后花园

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

这就是著名的贝壳型露天音乐厅

这个贝壳型舞台,由俄国人设计,1903年建设,声学效果非常理想,本来这是个科学优雅的作品,不知哪位农民给它起个形象的外号"半拉瓢儿"(一种舀水的工具),一叫就是半个多世纪,1982年被拆毁。

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

当年的中东铁路管理局俱乐部,现在是哈尔滨铁路局文化宫

哈尔滨中东铁路俱乐部,是当时哈尔滨交响乐团演出的主要场所。贝壳露天剧场就在俱乐部的后花园

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

1920年乐团演出

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

1938年时的演出

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

1942年露天演出

资料记载,中东铁路交响乐团的演出还是很紧张的,他们夏季只要天气允许,每逢周一、三、五、六晚上,交响乐团部分成员会在露天音乐厅演出,周日下午4时,吹奏乐队单独还有演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大量俄国音乐家来到了哈尔滨,使乐团进入鼎盛阶段,涌现了一批国际水准的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乐团从1920年起,由交响乐团、合唱团、吹奏乐队及与交响音乐相关的声乐演员组成,人数保持在一百五十余人,其中交响乐团成员有五十余人,这是当时中国一支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编制最大的以演奏交响音乐为己任的音乐团体。

除了为歌剧、舞剧伴奏外,乐团还排演了大量的交响乐曲目,1927年,演出了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这是这部高难作品的中国首演。1933年起,乐团排演了《伊万·苏萨宁》、《黑桃皇后》、《卡门》、《蝴蝶夫人》等歌剧。

上世纪40年代后,交响乐团里逐渐有了中国人的身影。建国后成立的哈尔滨交响乐团深受中东铁路交响乐团的影响,把它看做自己的前身,1961年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首场演出也是在铁路文化宫的露天音乐厅举行。

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

1961年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首场演出

前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评价:"哈尔滨交响乐团"为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先行者。

对于谁才是中国最早的交响乐团可能会有争议,我这里采用了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刘学清先生的结论。

西洋音乐和乐器何时传入中国已不可考证了,但是西洋乐队在中国的活动还是有记录的,清朝税务总司英国人赫德曾在天津创办了西洋乐队,人数只有十几人,应该属学生性质;北京的西方大使馆内有几支小型的室内乐队,这应该算是音乐沙龙。清朝末年只有上海有一支像样的西洋乐队,"工部局乐队",成立于1879年,初始是礼仪性质的吹奏乐队,1912年成立管弦乐队,只是上海这支乐队中有不少华人和华裔,相比中东铁路局交响乐团基本由俄国人组成更有中国特点。

从交响乐的角度,中东铁路局交响乐团应该在中国境内最早、水平最高的专业乐团。

限于篇幅,只谈及了交响乐,其实中东铁路带来的俄国音乐对哈尔滨、对中国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21年俄侨音乐家在哈尔滨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西洋音乐专科学校,后陆续又有4所音乐学校,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早期的音乐人才,也为哈尔滨这座移民城市培养了音乐的土壤,哈尔滨不同时期的涌现的大批音乐人才都成长于这块艺术的沃土。

2010年6月22日,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的美誉,实至名归。

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

现在的哈尔滨交响乐团在维也纳演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