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可以顯著改善難治性疾病

前言

幹細胞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代表著未來醫學發展的一大方向。臍帶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指存在於新生兒臍帶組織中的一種多功能幹細胞,它具有幹細胞的共性,即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免疫調節和歸巢功能。

幹細胞——可以顯著改善難治性疾病

我國開始試驗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臨床上一些難治性疾病,如脊髓損傷、腦癱、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系統性紅斑狼瘡、自身免疫肝病、心血管疾病等,根據初步的臨床報告,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對這些疾病的治療都取得明顯的療效。

神經系統疾病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在適宜的條件下能分化為神經元及神經膠質細胞,還可分泌多種神經營養因子,如神經生長因子、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膠質細胞源性神經營養因子,促進神經細胞修復併產生功能,改善患者認知或者運動功能。

腦癱

小兒腦癱為腦性癱瘓的簡稱,是指小兒因多種原因(如感染、出血、外傷等)引起的腦實質損害,出現非進行性、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而發展為癱瘓的疾病,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

大量研究證實,幹細胞治療能有效改善腦性癱瘓患者的病情,患者進行幹細胞移植後,可在一定程度上顯著提升各項運動能力。

幹細胞——可以顯著改善難治性疾病

脊髓損傷

脊髓損傷是常見的創傷性疾病,這種疾病的發生往往導致損傷節段以下肢體出現嚴重的功能障礙。近年來,世界各國經濟建設和高速公路不斷髮展,脊髓損傷率出現逐年增高趨勢。研究表明,經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後,患者多表現為運動或感覺功能改善,大小便控制能力增強,提高了生活質量。

幹細胞——可以顯著改善難治性疾病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是一種漸進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它影響大腦和脊髓中與運動相關的神經細胞,造成運動神經元死亡,令大腦無法控制肌肉運動,肌肉也會因缺乏運動而萎縮,以至癱瘓,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人”。

以幹細胞移植為基礎的神經修復、神經調控的綜合治療方法,主要利用幹細胞的自我更新、歸巢、修復等功能主動去修復神經細胞,以改變神經細胞功能狀態。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接受幹細胞治療後,症狀得到明顯改善,說明幹細胞治療 ALS 是有效的。

自身免疫疾病

大量的文獻報道了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發揮免疫調節作用的機制,研究發現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可抑制由絲裂原或異體淋巴細胞激活的T、B淋巴細胞和自然殺傷(NK)細胞的增殖,抑制樹突狀細胞的發育與成熟,從而發揮免疫重建的功能。

系統性紅斑狼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多發於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臟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結締組織病,早期、輕型和不典型的病例日漸增多。2014年3月,《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hUCMSCs)治療難治性系統性紅斑狼瘡(SLE)臨床研究》,對40位常規免疫治療無效或反應差的難治性紅斑狼瘡患者進行幹細胞移植,利用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的免疫調節功能,重建患者免疫系統,使系統性紅斑狼瘡症狀得到緩解。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應介導的慢性進行性肝臟炎症性疾病,嚴重病例可快速進展為肝硬化和肝衰竭。《實用肝臟病雜誌》上報道,7名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經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後,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與治療前比,治療後患者症狀有所改善,包括精神狀態好轉、食慾增加、睡眠改善、肝區不適及疲勞感減輕等。

心血管類

血管疾病:主要指動脈粥樣硬化、炎症性血管疾病、功能性血管疾病、血管的真性腫瘤性疾病等。其中以動脈粥樣硬化最為常見。目前血管疾病在人類疾病死亡原因中已接近首位,其中主動脈、冠狀動脈、頸動脈、腦動脈是主要罹患部位,因而心肌梗死和腦梗塞成為這種血管疾病的主要後果。

心梗

心肌梗死是一種嚴重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於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導致心肌壞死。大量心肌細胞的不斷死亡是心肌梗死發展為心力衰竭並最終導致死亡的重要病理機制。由於心肌自我再生能力有限,挽救和修復受損的心臟組織則成為治療心肌梗死的目標。幹細胞因其能夠自我更新複製、具有多向分化的功能成為治療心肌梗死研究熱點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當然,除了在這些領域,臍帶間充質幹細胞還在代謝類、婦科類、眼科類等領域內開展研究應用,並取得良好效果。未來,隨著幹細胞技術的不斷髮展和相關技術的突破,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將惠及更多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