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你錯過了哪些科技大事件?

01、銀河系恆星盤翹曲結構被證實

北京時間5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在線發佈一項重大研究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領銜的一支國際合作團隊首次向人們展示出銀河系恆星外盤的翹曲結構。該成果更新了人們對銀河系形狀的認知,在為人們最終理解像銀河系這樣的巨大盤星系如何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關鍵線索。

春節期間,你錯過了哪些科技大事件?


02、東京工業大學更精確地預測核裂變產物

據Phys 2月6日報道,東京工業大學的科學家改進了現有的數學模型,更精確地預測核裂變產物。研究人員通過使用4D Langevin方程改進了基於3D Langevin方程的現有模型,將之前的碎片裂紋尖端變形量用兩個獨立變量代替,允許兩個碎片的尖端變形量不同。該模型可以較好地解釋個別同位素的標準裂變模式和超短裂變模式。

春節期間,你錯過了哪些科技大事件?


03、硅藻第一個光合膜蛋白結構

日前,被戲稱為“奇葩”光合物種——硅藻的第一個光合膜蛋白結構解析研究工作,已由該所沈建仁和匡廷雲研究團隊完成。北京時間2月8日,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硅藻捕光天線蛋白(FCP)捕獲藍綠光和淬滅過剩激發能的結構基礎”,獲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以長文形式發表。

春節期間,你錯過了哪些科技大事件?


04、第三極立體觀測佈下“天羅地網”

“監測第三極水循環,除了跟蹤氣溫、溼度、氣壓,降水、風速等傳統氣象要素外,還需要通過測量大氣水汽中氫和氧穩定同位素比率來獲得更多關於水循環的信息。”第二次青藏科考首席科學家姚檀棟院士前幾天剛從西藏林芝科考現場回來,他介紹,科考隊這次用“極目一號浮空艇”垂直上升3000米左右,抵達海拔6204米的高空,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浮空艇在如此高海拔測量高空水汽穩定同位素。

春節期間,你錯過了哪些科技大事件?


05、全新機制提升紅外探測器靈敏度

想要有一雙穿透黑夜的“千里眼”,該怎麼做?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紅外探測器。但由於價格昂貴、靈敏度低、可集成性差,紅外成像的應用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在民用領域。近日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王肖沐、施毅課題組和物理學院的繆峰課題組,研製出一種基於全新工作機制的紅外探測器件。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

春節期間,你錯過了哪些科技大事件?


06、我科學家實現室溫固態可編程量子處理器

近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首次在室溫大氣條件下實現基於固態自旋體系的可編程量子處理器。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NPJ量子信息》上。


07、哈勃望遠鏡發現海王星與天王星大風暴

美航天局2月7日說,哈勃太空望遠鏡去年9月發現海王星北半球上有一個黑色旋渦。研究人員分析認為,這是一場巨大的風暴。這個“黑風暴”寬度超過1萬公里,風暴右側是亮白色的“伴侶雲”。據介紹,這是因為風暴周圍的氣流受擾動,甲烷等氣體凝固為冰晶狀物質,從而形成亮白色的雲。

春節期間,你錯過了哪些科技大事件?


08、太陽系邊緣發現神秘天體

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天體懸浮在太陽系邊緣。它們被認為是早期太陽系的殘餘。

由於它們距離地球非常遙遠,而且大多不受輻射和更大行星的影響,所以它們在很大程度上仍像當時那樣,這可能會讓科學家找到辦法去追溯太陽系在行星形成之前的樣子。

春節期間,你錯過了哪些科技大事件?


09、魚也能認出鏡子裡的自己

日本和德國一項合作研究發現,一種名為“裂唇魚”的海魚能認得鏡子裡的自己。這是首次發現魚類也具有黑猩猩、大象、海豚和烏鴉等少數動物才有的這種能力。

春節期間,你錯過了哪些科技大事件?


10、“火星合月”2月11日上演 “星月童話”扮靚天宇

天文專家介紹,2月11日,夜空將上演“火星合月”的美麗天象。屆時,如果天氣晴好,我國公眾用肉眼即可看到紅色的火星與皎潔的月亮相互輝映、齊放光芒的景象。

春節期間,你錯過了哪些科技大事件?


11、新研究開發“增肌式”自生長材料

日前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北海道大學龔劍萍團隊受到骨骼肌生長特性的啟發而開發出員研發出一種新材料,可以像健身增肌那樣在反覆拉伸後變得更強健,未來有望用於製造柔性“機械護甲”。

春節期間,你錯過了哪些科技大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