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一般是指战国和汉以前的玉器,明以前的玉器称为古玉,汉以前的玉器称为高古玉。高古玉以为主,历来千里挑一,留存至今大部分在慱物馆及少数藏家手里。。近些年来,古玉成为有一定实力收藏爱好者的追逐目标,古玉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更成为收藏爱好者频频出手的动因。因久远的年代、丰富的文化内涵、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更是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追捧。如何鉴定呢?

一、藏玉器首先应该认真细读、多读有关古玉的专著,这些学术著作凝聚着丰富的知识。推荐的书籍有;清末吴大征所著《古玉图考》,对古玉的时代、用途、名称、尺寸均有详尽说明和考释,且绘图精确,颇有参考价值。

当代主编的《.玉器》,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玉器全集》一至六卷,的《》,昭明、利群的《中国》,的《玉器史话》,香港的《鉴别古玉》、《民间古玉》、《护身玉》、《保值白玉》,台湾古玉专家李更夫老先生的《玉器鉴定全集》(上、下册)等。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二、直接接触非常重要,一般人在博物馆只能隔着看,应该尽可能多地上手细看各门各类的古玉。摸多了就能感觉出其中的区别。真古玉器玉质老旧、手感沉重、外表柔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浆滋润。新玉没有这些感觉。

三、至少宋代就出现仿古玉,当时有人以虹光草伪造鸡血沁,清以后造假越来越多,也有前无古人的创造,如“狗玉”、“羊玉”、“风玉”等新品,引人上当。

四、的仿品、?品大都采用价格低廉的岫岩玉、独山玉、蓝田玉或其它低质杂玉,这些玉硬度大都低于5.5。和田优质玉料现在每年产量极少,市场价每公斤已逾10万元人民币,其硬度为6至6.5,因成本和加工难度高,做伪者极少采用和田白玉。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五、一般小钢刀硬度为5.5左右,用力戳玉器,仿品、?品就可以一目了然。

六、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的以玉粉经人工高压合成的伪玉,颜色和硬度近似,鉴别时要特别留心。

七、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银沁、尸血沁、朱砂沁、铜沁、表面氧化层等。?品的沁斑有些是油炸的,有些是火烤的,有些是用化学药水浸蚀的,应弄清楚真品和?品在颜色、光泽、厚薄诸方面的差异和区别。

八、玉器表面的雕刻线条断面不同,有V形、半圆形和U形等,U形是现代“机器工”特征。

九、雕刻的线条槽口表面皮壳,在颜色、包浆等方面一致的是真品,线条槽品两侧边有毛道崩裂现象的是现代“机器工”的特点。



如何鉴定高古玉器


高古玉器不仅有古朴的包浆、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而且又有神韵鲜活的外表,而现代的仿品却缺少高古玉独有的神韵。正因为如此,高古玉也受到了很多古玉收藏爱好者喜爱!但目前高古玉市场上的高古玉真伪难辨,也令众多古玉收藏爱好者吃亏上当,以下小编就总结了一些高古玉简单实用的辨伪小窍门,希望此文能够对各位古玉收藏爱好者有所帮助。

玻璃光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玻璃光一般在潮湿和密闭的环境中容易形成,颗粒细、密度大的玉质容易形成,盘过的比没有盘地的容易形成。玻璃光泽,又似由内发,其色蓝盈盈的,还能反射其他物品的影子。沁成时间在1200年以上。

包浆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传世玉器生成包浆很快,有二三十年变可显现。入土生成包浆就很慢,最快也得百年以上,不少的玉器在地下永远也不出包浆。玉生包浆,年代越久,包浆就越厚。

玉萎缩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由缝隙处萎缩,再形成线状萎缩,再导致边缘等处的大面积萎缩。用几百年至几千年不等。

绺莹沁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绺莹沁里面沁进一般色彩需七八十年,要沁入水银需200年以上。

黑漆古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多由墓坑中的水银所沁,有凹陷现象或闪现银星。时间在1600年以上。

开窗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古玉受沁最慢的地方是表面最光洁和距离边缘远的地方,在到了满沁或者快到满沁的状态时,往往会留有一小块尚未受到沁染而显露原来玉器底子的地方,这片地方就称为“开窗“,从开窗的地方能清楚地看到玉器原来的本来面目。沁到这样的程度,需要1800年以上。

变形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松软的玉器,遇到外力,就可能扭曲变形。刚出土的松软古玉,在初盘时期,不要过于用力,以免损伤玉器。经后之后,就会变得坚硬起来。

花脸沁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花脸沁往往有多种沁蚀,比如色沁、土沁、水银沁、钙化等,至少需要600年以上。

牛毛纹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牛毛纹一般由水银、铅锌等物质沁成,线状,顺着某一个方向排列。时间需要800年以上。

全皮色

某种单一皮色基本能布满整器,包括色沁、石灰沁、土沁、水沁、钙化、包浆等,但并未将玉器的肌理渗透。时间需要1300年以上。

铁红沁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受铁或土沁所致。受沁的程度有重有轻,重的地方还带有棕红或黑红的块状物。沁成这种程度需要千年以上的时间。

石灰沁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石灰沁轻者在玉器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灰白色或青灰色膜,需要四五百年时间。石灰沁重者,玉内开始变得发红,像小孩子的脸色,称为“孩儿面”需要千年以上时间。沁蚀的更重者,形成一层不透明的皮壳,有薄有厚,称为“鸡骨白”,需要1500年以上的时间。沁得最重者,状如朽骨,时间要在3000年以上。

血沁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又称血古。古人认为血古为血所沁。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血液时间一长就不再是红色。这种色是由尸骨、色液、颜料、石灰、红漆、木料、土壤等东西共同沁成的,可将玉器沁成猩红色、枣皮红、酱紫斑等色。不过,要形成枣皮红和酱紫斑得需要700年以上的时间。

朱砂沁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主要受殓葬的朱砂所沁。朱砂沁入玉里的速度很慢,大都附在玉器的纹饰处、镂空等凹陷和粗糙处,将附近的玉皮染红。若将白玉的玉肌沁成淡棕红色,得要1800年左右的时间。

水银沁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水银沁的水银既来自殓葬水银,也来自土壤中的水银。一般来讲,土壤中的水银不能把玉器沁成半截黑或全黑,所以人们习惯将沁成半截黑或全黑的叫做黑沁古,将沁成线状的或小斑点的叫做水银沁。千年以内的水银沁一般不太黑,2000年以内的水银沁不亮,2000年以上的水银沁又黑又厚又亮。

土沁

土沁一般由红土和黄土沁成,呈浇黄至土红色,中间似乎有一个小核,核周围呈现放射性云块形斑痕状,好似用黄色炸药的鞭炮崩的痕迹。过千年的土沁,其核的部位会出现疙瘩或小坑,或变为土咬或蛀蚀。

水沁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净水能使玉器晶莹、滑润,几百年之内的,呈玻璃质的蓝绿萤光,被称为“澄潭水”;几百年以上表面就长一层水锈。大部分的水沁是污浊之水,玉器被染上污浊之气,或被水中矿物质所沁,300年开始长水锈,1000年可使玉表面不透光,1500年以上使水锈变得十分干老。

钉金沁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钉金沁的沁占呈钉子眼儿状,带色,抽坑,有棕色、紫色、灰色、黑色等,大都伴有线状凹陷。呈灰黑色或黑色的叫钉金水银沁。形成钉金沁至少需要1500年以上。

凹陷

开成凹陷之沁,原因之一是沁进的物质与玉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挥发、流失一部分;原因之二是重金属沁入。时间分情况而异,一般在六七百年以上就会开始显现,时间越长,凹陷越重。

饭糁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是指在玉的里面生成的点状、颗粒状的带色物质,就像玉的里面有大米饭粒、小米饭粒、玉米糁,有的还伴有粥状物。沁成这种情况,玉质疏松的600年即可,致密的需要2000年以上。

冰裂纹

冰裂纹又称“开片”。是玉石的自然老化(例如受热胀冷缩和水、空气作用,以及弱酸、弱碱的腐蚀)现象,以及沁进之物的催化作用的结果,需要的时间要在1900年以上。

钙化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这是玉石一种变质现象,多由氧化和复分解过程而形成比较疏松的物质,所以较为松脆,怕磕碰。这种钙化层就越厚。

全色沁


讲解:战汉时期的高古玉 如何鉴定


也称坩色沁。这种沁的特征是,大面积的乃至整个玉器,从外到内沁成某一主色调。名称有坩黄、坩青、虾籽青、皮蛋青、秋葵黄、枣皮红、老土红、冰糖色、玫瑰紫等几十种。沁成这类颜色至少要用1500年以上。

以上沁蚀状态生成时间,是相对于中等的土壤、气候条件而言的。我们习惯将古玉存放环境为分干、中、湿以及热、温、寒等若干类土壤气候类型。若在干性和高寒地区环境内,沁蚀的速度就慢得多;在密闭及腐蚀物少的环境里,沁蚀的速度就会更慢一些;在湿热性环境内,沁蚀的速度就会快得多;在强酸、强碱或海滩盐地区的环境中,沁蚀和腐蚀的速度就更快。古玉所处的小环境还分水坑、火坑和干坑。一般讲,水坑之玉多斑点,形如虫蛀;火坑之玉多裂纹,形同石灰;干坑之玉皆带有枯槁之色、土锈之痕。三者如无变质或蚀缺,盘之日久,皆可复原,但水坑不如火坑,火坑不如干坑,火坑之玉是最难恢复原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