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年人均收入遠超1萬,人人都是“萬元戶”,為啥還是不滿足?

在以前,農村有個說法叫“萬元戶”。誰家要是被人稱為“萬元戶”,在那個年代,在農村就算是富貴人家了。可以說,“萬元戶”就是以前農村比較成功的一類人,很多農村人的目標,當時就是成為“萬元戶”。

農民年人均收入遠超1萬,人人都是“萬元戶”,為啥還是不滿足?

轉眼時間來到了現在,經過幾十年的不斷髮展,在各有關部門的大力幫扶下,農村人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收入水平也越來越高了。早在好些年前,不少農村家庭,全家人一年的收入,就已超過了一萬元。因此,“萬元戶”這一說法,在農村逐漸就沒人提了。

最近幾天,農村農業部宣佈,2018年,全國農村居民,也就是農民,人均年收入預計達到14600元。這個收入,已經創下了有統計以來,農民人均年收入的最高水平。平均下來,2018年一年農民的收入近1.5萬元,這就意味著,要是按過去“萬元戶”的標準,別說一戶家庭了,農村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稱做“萬元戶”。

農民年人均收入遠超1萬,人人都是“萬元戶”,為啥還是不滿足?

以前總是說,要減輕農民負擔,既然現在農村“人人都是萬元戶”,農村人現在的擔子,應該小很多了吧?但事實並非如此。很多農村人坦言,現在的身上面臨的各種壓力,尤其是經濟上的壓力,似乎比過去更重了。這是為什麼呢?

1、收入多了,但種地掙錢越來越難

以往農村人的收入,主要來自種地。種地雖然辛苦,但不需要東奔西走,一家人一年到頭都在一起。而現在農村人種地掙錢,越來越難。雖然農民人均收入不斷提高,但這其實主要是外出打工帶來的“貢獻”。

農民年人均收入遠超1萬,人人都是“萬元戶”,為啥還是不滿足?

最初時,農村人外出打工,一般都是家裡的青年人,考不上大學就去南方工廠打工。到了後來,各種壓力下,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開始進城打工,不僅僅是青年人,還包括四五十歲的壯年,甚至五六十歲的老人。

以往一家只有一兩個十八九歲、20出頭的孩子外出打工,現在上到爺爺、中間的父母,下到年輕人,一家三代人同時在外打工的現象,在農村很常見。

農民年人均收入遠超1萬,人人都是“萬元戶”,為啥還是不滿足?

一家好幾個人同時在外打工,家裡只留下一個老人看著承包地和小孩。但這樣常年“背井離鄉”,和至親一年只見一兩次面的生活,農村人想要嗎

就是這樣,打工帶給農村人的收入,才在不斷增加。人均近1.5萬的年收入,種地可能只有一兩千塊錢。

2、收入增加,但各種開銷也“水漲船高”

現在收入增加,另一方面,農村人面臨的開銷,也在不斷增加,甚至增速比收入增長速度更快。在農村人的生活中,生活費、日常的醫藥費包括新農合、新農保費等,都是每一個人都不得不花的。僅以新農合為例,費用不斷上漲,2019年大部分地方都是每人220元,這樣一家人就要一千多元。而最初時,每人只需要10元錢,一家人也不過幾十塊錢。

農民年人均收入遠超1萬,人人都是“萬元戶”,為啥還是不滿足?

除了這些每人都有的開銷,農村的支出大項——結婚彩禮、蓋房子或者買房子、汽車、大病花銷,都在不斷增加。以結婚彩禮為例,以往可能就是幾百塊錢、幾千塊錢就行了,現在很多農村都是“萬紫千紅一片綠”“三斤三兩”,動不動就是十幾萬起步。

至於說蓋房子、買房子,以往幾萬塊錢就能在農村蓋很氣派的房子,現在至少也得十來萬。要是到城裡買房,沒有幾十萬很難。

農民年人均收入遠超1萬,人人都是“萬元戶”,為啥還是不滿足?

因此,雖然農村人的收入已達歷年最高,但農村人面臨的各種壓力,依然不小,未來還要更加努力!

你是農村人嗎?你去年掙了多少錢?一定超過這個年均收入了吧?歡迎交流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