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與娃哈哈爭天下如今給拼多多做代工,秋林的故事要如何講下去?

文|李珂

兩家“秋林”,同出一脈,發展歷程卻截然不同。但無論是多元化擴張的秋林集團,還是聚焦食品主業的秋林股份,如今都陷入了“尷尬”局面。

曾與娃哈哈爭天下如今給拼多多做代工,秋林的故事要如何講下去?

1、集團“炸雷”

“‘投資不過山海關’,這句老話最近又在圈內流傳開了。”一投資圈從業者告訴食品君。

以上言論的背景是,“歷史悠久、馳名中外的黑龍江老字號”哈爾濱秋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秋林集團),不幸成了2019年首個“炸雷”的企業。

這家“創建於1900年,先後由沙俄資本家、英國匯豐銀行、日本商人和前蘇聯政府經營,最後有償移交我國。經歷4次擴建改造,現發展成為一個以商業為主的集團化、現代化大型商業零售企業”。可就是這個企業,從1月末至今短短20天左右的時間裡,經歷了業績預減,股份凍結,董事長、副董事長一併失聯等變故。

曾與娃哈哈爭天下如今給拼多多做代工,秋林的故事要如何講下去?

“秋林集團的炸雷,在很多投資圈的人看來,並不意外。”上述從業者表示。

公開信息顯示,秋林集團從事的主要業務是黃金珠寶設計、加工批發;百年老店秋林公司的商業經營;百年曆史秋林食品的生產加工批發零售以及相關金融業務的開展。

數據顯示,自重組以來,秋林集團的百貨零售業務和傳統食品業務日漸式微。2017年,公司合併報表淨利潤1.63億元,其中百貨零售業務淨利潤僅152萬元,食品業務淨利潤933萬元,二者合計不過一千多萬元。

曾經,民資的入駐以及多元化業務的擴展拯救了這家岌岌可危的哈爾濱百年企業。近年來,秋林集團雖一直處於盈利狀態,但公司的淨利潤已連續兩年出現了大幅下滑。2018年前三季度業績顯示,公司在1-9月份實現淨利潤僅為5553.43萬元,比上一年同期下滑了47.48%。

更嚴重的是,今年1月底,秋林集團發佈了2018年業績預減公告,預計去年全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7800萬元-9500萬元,同比減少48%到58%,可謂“腰斬”。

營利雙雙下滑的原因在於,自家的黃金也賣不動了。

秋林集團稱,由於公司黃金飾品市場銷量下滑,導致公司所屬海豐縣金桔萊黃金珠寶首飾有限公司生產加工訂單量不足,加工業務利潤下滑。同時,子公司深圳市金桔萊黃金珠寶首飾有限公司銷售的黃金飾品利潤率下降,導致2018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

事實上,秋林集團除了佈局黃金產業,還先後佈局了航空、智能製造等多項產業。據媒體報道,2017年秋林擬設立10億元基金,重點投資通用航空產業領域,並覆蓋“工業4.0”、智能製造等。這一舉措標誌著秋林集團正式涉足通用航空領域。

不過,2018年,秋林集團就因收購、業績連年大幅下滑的河北宏潤核裝備科技有限公司而被質疑收購“垃圾公司”,投資圈更是斥責其“財務混亂,決策盲目”。

如今,這家百年老字號將何去何從,牽動著每一個老哈爾濱人的心。不過,對於眾多非東北地區的“吃瓜群眾”而言,他們更操心“秋林出事了,秋林格瓦斯還好嗎?”

2、難兄難弟

事實上,生產格瓦斯的“秋林”與上述秋林集團已沒有多大關係了,此次明顯“躺槍”,不過,這家“秋林”的近況也不甚樂觀。

2004年,國企改制時,秋林糖果廠作為秋林集團的不良資產被剝離出來,後變更為哈爾濱秋林裡道斯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後者也是成立於2011年的哈爾濱秋林飲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秋林股份)第四大股東。

彼時,秋林糖果廠的廠長仲兆敏,如今持有秋林股份77.26%,並間接持有哈爾濱秋林裡道斯食品有限責任公司25.01%的股份。

簡單說,生產秋林格瓦斯的企業,早已從秋林集團中剝離出來了。秋林集團的危局也不會影響到格瓦斯飲料。

可前述“操心”的吃瓜群眾也並非庸人自擾。畢竟,近年來,格瓦斯在業界的存在感越來越低了。

如今,娃哈哈與秋林的“格瓦斯大戰”,已過去五年多了。曾經的“世界五大飲料之一”格瓦斯在短暫爆發之後逐漸沉寂,目前,娃哈哈格瓦斯基本處於停產狀態,秋林格瓦斯也基本上退守東三省了。

彼時,娃哈哈格瓦斯大舉進軍全國市場,秋林格瓦斯順勢與其死磕。在宣傳、渠道、價格全面劣勢的情況下,秋林格瓦斯的“潰敗”似乎在所難免。

曾與娃哈哈爭天下如今給拼多多做代工,秋林的故事要如何講下去?

而娃哈哈,利用其品牌影響力讓“格瓦斯”的知名度一躍而起。彼時,不少人認為,伴隨著娃哈哈的加入,格瓦斯這個品類,有望形成一個增量市場。遺憾的是,格瓦斯飲料的消費者認可度並不高,而娃哈哈也沒有足夠的耐心。

對娃哈哈而言,格瓦斯不過是一年推出的數百個單品中,並不那麼特殊的一個。如果市場反響平平,自然不會給其太久的培育期。

2014年9月,娃哈哈的銷售人員對媒體披露,娃哈哈格瓦斯已經“死了”——“格瓦斯火了一段時間,說賣不動就沒人買了,然後就開始各種處理。”

結果是,在格瓦斯品類裡,老大打響了知名度後,就走了。留了個半熟的市場給老二。此後幾年,秋林股份的業績也的確實現了持續增長。公開信息顯示,秋林格瓦斯2013年銷售額為2.6億元;此外,秋林格瓦斯母公司秋林裡道斯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仲兆敏曾公開表示,2014年秋林格瓦斯的銷售目標是4億元。

可那之後,秋林股份就拒絕向媒體透露其銷售數據。

2015年末,秋林股份成功登陸新三板,但次年就交出了一份並不漂亮的成績單。數據顯示,該財年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17億元,同比增長29.93%,由此可以推出,2014年秋林股份的營業收入約9000萬元,遠未達到“4億元”目標。

在2016、2017財年裡,秋林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29億元和1.53億元,以接近20%的複合增長率持續上揚。

但好景不長,秋林股份2018年半年報顯示,企業實現營收7317.87萬元;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9.39萬元。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317.87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了4.78%,實現淨利潤59.39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66.11%。

“送走”了娃哈哈這個勁敵,為什麼秋林股份卻並未如期迎來銷量的全面增長?

3、擴張困局

秋林股份面臨的最大難題始終都是:走不出東北。即便當初娃哈哈“橫插一腳”,但秋林股份也未能借機起勢;而娃哈哈離場後,市場更是缺少了強勁的推動力。

一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渠道的掌控、網點的密集程度、操盤管理思路還是資金實力等各方面,這家東北企業都不具備“走向全國”的能力。

在市場大舉擴張的同時,秋林股份未考慮到地域差異。格瓦斯飲料之所以在東三省賣得好,是因為東三省在地域上接近俄羅斯,能夠適應俄羅斯的風味和習俗,除了格瓦斯,還有俄羅斯傳統的紅腸和大列巴麵包在東三省都賣得比較好。但這並不代表其他區域的人都能接受,從事實來看,南方的消費者大多喝不慣格瓦斯。

在秋林向全國擴張的過程中,沒有對經銷商做深入的考核,甚至招了大量毫無經驗的新經銷商,草率地把產品交給經銷商運作,經銷商只知鋪貨,卻未實現動銷。一旦市場形勢不再順風順水,他們應對變化的能力就變得很差。而這,也嚴重傷害了市場對其的信心。

業績壓力下,一向聚焦食品主業的秋林股份,也開始謀求“開源”。2018上半年報中,秋林股份表示,正在加大工業化旅遊項目以及OEM代工業務等。

食品君多方探尋,終於在市場上找到了一款秋林股份的代工產品,正是去年引起輿論諸多爭議的拼多多爆款——“藍炫”可樂。彼時,藍炫可樂因其酷似百事可樂的商標圖案和瓶身設計,成了拼多多平臺上“山寨”產品的一員“大將”。

曾與娃哈哈爭天下如今給拼多多做代工,秋林的故事要如何講下去?

這款售價遠低於百事可樂的碳酸飲料,由宗創建新(天津)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委託天津秋林格瓦斯食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而後者,於2011年6月9日在天津市寶坻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法人為仲兆敏。

曾與娃哈哈爭天下如今給拼多多做代工,秋林的故事要如何講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拼多多開始加強平臺產品管控,打擊假冒偽劣擦邊球產品的相關行動後,“藍炫可樂”已從拼多多下架。在某些論壇上,還能找到少許消費者對該產品的評價,“原來是格瓦斯代工的,難怪這麼難喝……”

彼時,娃哈哈的強勢介入給格瓦斯這個品類帶來了很大的想象空間,也給秋林股份帶來了崛起的機會,可惜的是,至今,秋林格瓦斯都沒能實現全國佈局。

“雖然擴張不利,但如果深耕區域市場,利用好當地人對格瓦斯較高的認可度,秋林股份的未來仍有較大的成長空間。不妨學學廣東的天地一號,深挖廣東市場,紮根核心市場,一年也能做到十多個億。畢竟,當年秋林格瓦斯鼎盛時期,喊出的口號也不過4億元……”一業內人士說。

雖然,秋林集團的“炸雷”不會影響到秋林股份的發展,但秋林股份以及秋林格瓦斯的未來,真的需要秋林股份“用心”經營。

曾與娃哈哈爭天下如今給拼多多做代工,秋林的故事要如何講下去?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