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這幾種老思想害苦了幾代人,“元凶”就是以下幾點原因!

以前在農村,許多舊觀念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已經根深蒂固,不過隨著科學時代的發展,人們不斷接觸許多科學的新觀念,這才慢慢的發生了改變,不過這幾種老思想依舊害苦了好幾代人

農村這幾種老思想害苦了幾代人,“元兇”就是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重男輕女

第二,嫁出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第三,孝順父母就是絕對的聽從

我相信,這幾種觀念在農村一定是非常常見的,有些甚至到現在仍舊延襲著這樣的舊思想,而這些就是都是不好的觀點,但為什麼依舊沿襲下來了呢?而造成這些的“元兇”就是一下幾點:

第一點、勞動能力,

想當初,我們的社會也是母系社會,就是女人當家作主的那種,而且社會關係非常和諧,可以說是隻知其母不知其父,因為當時人類群居之後,食物來源是這樣的:女人負責採食野果,男人負責出去打獵。

因為動物是靈活的,不容易打獵到,而果子之類的比較容易採食,於是女性的地位高於男性,後來隨著生活的穩定,人類開始從事田間耕作,男人的力氣比女人的大,這時候勞動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於是男人的地位漸漸的超過了女人、因此形成了父系社會,只知其父不知其母,甚至女子出嫁後,姓氏會冠上夫姓!

第二點、傳宗接代,

因為隨著男性的地位的鞏固,人們都一致認為只有兒子才能夠有資格傳宗接代,家裡的產業只能夠有兒子來繼承,女子嫁出去之後就算是潑出去的水,不能夠繼承家中的財產,除非她是家中的獨女。更有老人認為,沒有兒子就是無後之人,可見女子的地位多麼底下。

農村這幾種老思想害苦了幾代人,“元兇”就是以下幾點原因!

第三點、被孝道所捆綁

以前的人是很注重孝道的,更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古代的君王如果不孝會被世人所詬病。曾經當官,用的並不是科舉制而是推薦制,如何進行推薦呢?這時孝道就顯得很重要了。若是為官期間父母去世的,可以休一年的假期去守孝,不孝的人會被世人非議,甚至丟了烏紗帽。本來孝順父母是一件好事,但是總有一些為老不尊的人,將孝順視為愚孝,不聽從他的話就是不孝。

第四點、文化程度

因為女子的社會地位低下,除了一些富家子弟的女子可以享受讀書以外,普通家庭別說是貧困家庭了,就是家底較好的,女子也是不讀書的,因為覺得女子讀書長大了也要嫁人,沒有必要花心思培養。

更有三從四德要遵守,丈夫去世之後,不改嫁被視為貞潔,改嫁後難免會受人白眼,甚至遭受非議,更有“寡婦門前是非多”的說法。丈夫去世之後,若無子女繼承財產,家族裡的人會將男子的田地、房屋收回,就像魯迅筆下寫的祥林嫂。

農村這幾種老思想害苦了幾代人,“元兇”就是以下幾點原因!

第五、孩子的歸屬

人們對於姓氏往往都是很在乎的,一般女子出嫁後,所生的子女都歸夫姓,少數情況下隨母姓,而且認為跟誰姓就是誰家的人,即便是現在,也有許多家庭因為孩子的姓氏而鬧矛盾。

農村這幾種老思想害苦了幾代人,“元兇”就是以下幾點原因!

第六點、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在以前女子出嫁後,會一直跟隨夫家生活。更有婚禮上,女子出嫁當天,女子一出門便向門外潑水,寓意“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從此她變成了孃家的外人。如果運氣好的,還有夫家能夠接納她,如果不好的話,那媳婦就始終是外人,而且是變得兩邊都不是“人”了!在土地確權時,一些戶口在孃家的外嫁女,還遭受了不分配的待遇!

這些舊觀點會隨著時代的發展,漸漸被新觀念所代替,所以不管怎麼樣,女性最好能夠在社會中,擁有一份自己的事業,不管錢多還是錢少,至少你都能夠避免伸手要錢的尷尬。

當然,也不是說家庭主婦不好,而是在很多家庭裡,不理解、不懂得體貼妻子的丈夫,會覺得他比你高一等。畢竟碰到一個明事理、懂得體貼妻子的丈夫和婆家真的不容易。

農村家庭也要捨得讓自己的子女接受更多的教育,希望重男輕女的思想能夠徹底翻篇!

朋友們,你們怎麼看?歡迎在留言區發表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