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用的沙陀騎兵是五代時期的著名精銳,為什麼對上朱溫的宣武軍卻敗多勝少?

文史愛好者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沙陀騎兵其實就是遊牧民族的騎兵,本身和其它時代的像突厥,匈奴的騎兵並無不同,唯一的區別就是沙陀人。


沙陀人是歷史上有名的僱傭兵民族,人人皆兵。唐初跟著唐朝人打仗,後來又是吐蕃人的先鋒。復歸唐朝後基本上就是唐人的僱傭兵,後來唐河東節度使將沙陀人遷到河東,建立沙陀軍,成為唐朝可以倚仗的一隻強大的力量,此後唐朝大大小小的戰爭基本都有沙陀人的參與,唐末鎮壓黃巢起義沙陀人更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其首領李克用受封晉王。

幾百年的戰爭歷史使沙陀人形成了剽悍,好戰,不怕死的風格。李克用,李存勖,李存孝,李嗣源等沙陀人首領都是出了名的名將。


至於李克用和朱溫交戰多次戰敗是真的,甚至梁軍(朱溫封梁王)還將太原城包圍過,李克用甚至打算遠走大漠。只不過後來梁軍內部瘟疫肆虐,不得已退兵。

李克用為什麼能被朱溫收拾的這麼慘,守仁君認為有幾個原因。

李克用是一個相當厲害的將軍,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統治者,他身上還是有很多遊牧民族的習性。唐末天下大亂,但是李克用的根據地河東卻因為特殊的地形優勢得以遠離戰亂,安寧富饒。但是李克用作為一個統治者卻不知如何理民,在其它藩鎮燒殺搶掠就算了,在自己的地盤也不幹好事,縱容手下擾民,肆意搶掠殺人。搞得原本富饒的河東居然出現了人相食的情況。

而朱溫的地盤雖然是久經戰亂的河南,但是他在自己的封地輕徭薄賦,勸課農桑,穩定社會環境。使河南這個原本屍橫遍野的廢墟逐漸煥發出生機。朱溫是由弱到強,李克用是由強到弱。


朱溫的地盤雖然處於四戰之地,但是朱溫卻能夠穩紮穩打,打下一地,安定一地,聯弱克強,收了一大批小弟。而李克用仗著自己強大的沙陀騎兵經常四面出擊,借道遠征。打贏了往往自己撈不著好處,打輸了就只能全軍覆沒。而且導致李克用盟友盡失,內部也經常發生叛亂,最有名的就是李存孝了。朱溫在一步一步強大自身,而李克用則完全沒有章法,幸虧後來聽勸和燕王劉仁恭聯合,稍稍穩定住了局勢。

而朱李後來局勢的反轉就基本上是因為李克用生了個好兒子。朱溫的兒子連豬狗都不如。(朱溫親口說的)當然,還有大名鼎鼎的楊師厚和他的銀槍軍的倒戈


守仁讀仁


不知道題主看了什麼資料,才會感覺李克用打不過朱溫的宣武軍。

其實晉梁之間最直接的衝突,就是圍繞魏傅地區展開的鬥爭。

李克用的失敗就是從此開始的。

此前無論是剿滅黃巢,還是打擊大宦官田令孜,李克用的沙陀軍始終都是以一種無敵的姿態呈現在大唐百姓的面前。

朱溫投降之後,聯合其他藩鎮圍攻黃巢起義軍,可惜收效甚微。

是李克用出馬之後,才打得黃巢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就這一點上,朱溫就比李克用差得遠呢。

朱溫圖謀山東地區的時候,李克用只是派出了義子李存信到山東,就打得梁軍節節敗退。

我不明白為什麼題主會說李克用的沙陀騎兵趕不上樑軍。

李克用之所以會落了下風。

其實不是打不過朱溫,而是因為兩個人。

一個叫羅弘信,一個叫劉仁恭。

羅弘信,魏傅節度使,駐軍魏州。

李存信借道魏州,去山東支援朱瑄、朱瑾兩兄弟,對抗梁軍。

結果李存信卻在魏傅地區大肆劫掠了一番,惹得羅弘信不愉快,再加上朱溫的挑撥,羅弘信這才出兵,與梁軍前後夾擊,大敗李存信。

李克用聞信大怒,出兵魏傅,打得羅弘信節節敗退。

朱溫出了一個餿主意,讓羅弘信在水邊與晉軍作戰,導致沙陀騎兵戰馬失陷,這才讓李克用大敗,李克用的兒子李落落也被生擒了。

即使這樣,李克用依然能和朱溫與羅弘信的兵馬打成平手,相持對峙。

於是第二個人物出場了。

就在李克用和朱溫、羅弘信對峙的時候,幽州劉仁恭背叛李克用。

李克用大怒之下,前去幽州絞殺劉仁恭。

結果因為輕敵,被劉仁恭打得都大敗虧輸,從此再無力與朱溫爭鋒。

沒過幾年,朱溫稱帝,李克用悲憤而死。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

並不是李克用打不過朱溫,而是朱溫從來不單獨與李克用發生正面衝突,而是藉助他人力量拖垮李克用。

與其說宣武軍戰鬥力強過沙陀軍,不如說朱溫比李克用更懂人心。

(可這段歷史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一下我的頭條號哦,最近正在寫這方面的文章)

我是@盜帥夜留香YE,關注我,一起交流更多的文史話題。


盜帥夜留香YE


決定戰爭勝負的不僅在於戰場上的拼殺,還在於戰場外的博弈。李克用與朱溫鬥了二十多年,最終落入下風,和中央朝廷對雙方的態度有著很大的關係。

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李克用助朱溫擊退黃巢,解除汴州危機,夜宿城內上源驛,哪知夜裡遭朱溫襲擊,死裡逃生,由此二人結下深仇。事後李克用八次上表還在成都的朝廷,請求主持公道,但唐僖宗君臣不願惹事,不肯追究朱溫的責任,只是下詔安撫李克用而已。這不能不使李克用心生芥蒂。

隔年剛回到長安的朝廷為了鹽池管理權,與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爆發衝突,在大宦官田令孜的張羅下,關西鳳翔、邠寧兩鎮將軍隊開到前方,叫嚷著要和王重榮幹架。這邊王重榮叫來李克用幫忙,打得朝廷是一敗塗地,田令孜帶著唐僖宗再次西逃。而邠寧節度使朱玫在長安另立新帝,一下子成為眾矢之的,李克用和王重榮幫助朝廷擊敗朱玫,朝廷也選擇了原諒他們舉兵之過,但一個怨朝廷不除朱溫,一個怨大臣跋扈,實際矛盾仍未消除。

光啟三年(公元887年)九月,戶部侍郎張浚拜相。此人和宋朝張浚同名,同樣官至宰相,也同樣的志大才疏。其初入仕途得大宦官楊復恭幫助,後依附於田令孜,在楊復恭取代田令孜後二人互相攻擊。楊復恭又與李克用關係匪淺,張浚想除掉楊復恭,自然就也將李克用視為威脅了。

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三月,唐僖宗去世,其弟唐昭宗即位。兩年後,李克用遇到了麻煩事。盧龍節度使李匡威和雲州防禦使赫連鐸連兵擊敗圖謀雲州的李克用,與朱溫共同上表請討李克用,成南北夾擊之勢。長安朝廷內部有不同意見,四相中杜讓能、劉崇望持反對意見,張浚想借此打壓楊復恭,極力主張出兵,說:“今兩河藩鎮共請討之,此千載一時。”唐昭宗覺得這樣做有些理虧,“往日敗黃巢,收復長安之功,李克用為第一。今乘其危困而加兵,天下其謂我何?”另一員宰相孔緯勸解道:“陛下所言,一時之體也;張浚所言,萬世之利也。”最終使得唐昭宗同意出兵。

大順元年(公元890年)五月,朝廷以張浚為帥,率大軍五萬髮長安,並節制各道軍馬,共討李克用。當時李克用所屬潞州(昭義節度使治所)已為朱溫佔據,張浚派新任昭義節度使孫揆到潞州上任,半道遇上河東驍將李存孝,三百沙陀騎兵全殲朝廷兩千人,活捉了孫揆。接著,李存孝解澤州之圍,收復潞州,朱溫諸將相繼敗走,張浚已成孤立之勢。十月,解除北面危機的李克用調兵遣將,乘勝進擊,朝廷軍全面潰敗,張浚僅剩一萬人,困守晉州。李存孝認為捉了朝廷宰相沒啥用處還要被人罵,就後撤了五十里,張浚才得以脫身逃回長安。

李克用雖然取勝,但對朝廷落井下石的行為仍是憤懣難平,上表說:

臣父子三代,受恩四朝,破龐勳,翦黃巢,黜襄王,存易定,致陛下今日冠通天之冠,佩白玉之璽,未必非臣之力也。若以攻雲州為臣罪,則拓跋思恭之取鄜延,朱全忠之侵徐、鄆,何獨不討?賞彼誅此,臣豈無辭!且朝廷當阽危之時,則譽臣為韓、彭、伊、呂;及既安之後,則罵臣為戎、羯、胡、夷。今天下握兵立功之人,獨不懼陛下它日之罵乎!

唐昭宗無話可說,只能貶了孔緯和張浚,勸李克用撤回晉陽。是戰李克用兵威大震,朝廷震恐,但接下來的幾件事給了李克用不少不利影響。一是大順二年(公元891年)楊復恭失勢被逐,使李克用失去朝內重要支持力量;二是乾寧元年(公元894年)李存孝怨功高賞薄,受人讒言,被李克用殺害,軍中士氣為之一挫,李克用向東擴張的計劃也因此受阻。

總的來看,李克用在此十餘年間屢遭朝廷和藩鎮的攻擊,雖然取勝,但實力不能不受損,加之上面兩事的影響,已經逐漸開始走下坡路。反觀朱溫在朝廷的縱容下,漸次攻滅淮西、武平、天平、泰寧諸鎮,佔據東都、河陽、忠武、義定諸鎮,盤踞河朔百餘年的魏博、成德二鎮俯首,中原盡落朱溫之手。

乾寧二年(公元895年),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邠寧節度使王行瑜、華州節度使韓建連兵犯長安,殘殺宰相,唐昭宗逃往南山。被朝廷猜忌的李克用再次揮兵勤王,而被朝廷依賴的朱溫正忙著吞併兗州。河東軍平定王行瑜,迫使李茂貞、韓建向朝廷謝罪,使唐昭宗重回長安。李克用原本想一塊平了總惹事的李茂貞,但朝廷怕李茂貞由此擴張勢力,拒絕了這一提議,李克用只好就此撤回河東。

李克用撤兵後的第二年,李茂貞又跳出來恐嚇朝廷,唐昭宗想往晉陽避難,而身邊的人嫌路遠,君臣就跑到了韓建的華州,朝政盡落韓建之手。李克用聽說後,一邊嘆息朝廷當初不聽自己勸告,一面準備再次勤王,並罵韓建是個笨蛋,“為賊臣削弱帝室,將來不被李茂貞捉住,就被朱溫俘虜”。但河東軍這次卻沒能入關,因為盧龍節度使劉仁恭和李克用鬧掰了,李克用親自率兵出擊,反而大敗而還。已經蕩平中原的朱溫見有機可乘,給了李克用沉重打擊。

光化元年(公元898年),朱溫派人奪取李克用洺、邢、磁三州。勢力大不如前的李克用與李茂貞、韓建和解,三方同意唐昭宗返回長安。接著,唐昭宗又勸李克用與朱溫和解,李克用想要答應,但當初是朱溫對自己下毒手,要和解得朱溫先開口,今非昔比的朱溫拒絕和解,要徹底剷除李克用。這時的朝廷想要向當初制衡李克用那樣制衡朱溫,已經是力所不及了。養虎為患,而非坐山觀虎鬥,成為唐朝後期最嚴重的政策錯誤,併為帝國掘下了墳墓。

天覆元年(公元901年),朱溫率大軍進攻河東,連取河中府、晉、絳州,李克用派人求和,朱溫不同意。到了四月,朱溫軍又取沁、澤、遼三州,李克用部下或降或逃,僅李審建、王周兩將就率領一萬二千人馬投降朱溫。朱溫大將氏叔琮等進至晉陽城下,賴李嗣昭、李嗣源等力戰,才保住城池。

長安城內,宰相與宦官鬥爭加劇。同年十一月,宦官韓全誨等迫唐昭宗往鳳翔,宰相崔胤招朱溫入關,西攻鳳翔李茂貞。李茂貞躲在城裡不出,李克用派兵增援,朱溫聽說後,決定集中力量再次進攻河東。

天覆二年(公元902年)三月,朱溫將氏叔琮、朱友寧於蒲縣大敗河東李嗣昭、周德威數萬人馬,乘勝再攻晉陽,嚇得李克用準備啟程逃回塞北。最後雖然守住了城池,但幾年間李克用再不敢硬碰朱溫了。

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四月,朱溫稱帝,唐亡。五月,梁軍就向上一年突然倒向河東的潞州發起攻擊,雙方相持不下。數月後,天祐五年(公元908年)正月,李克用去世,朱溫還沒來得及高興,李亞子就在潞州給了他一個教訓。

應當說,朱溫的稱帝讓曾經相互攻擊的反對勢力抱團取暖,馳騁沙場數十年的朱溫面對少年李亞子,已經是力不從心,攻守之勢將再次逆轉。


閒語


李克用其人唐末五代時的藩鎮節度使,也就相當於我們所說的近代的軍閥,是古代少數民族沙陀人,由於祖上為唐王朝做出過貢獻,所以賜國姓李。因一目失明,別號又叫“獨眼龍”,少時性格直爽,驍勇善戰,軍中人稱“李鴉兒”。所組建的軍隊都是挑選沙陀人中的青壯年組成,個個驍勇彪悍,多以騎兵為主,作戰機動性強,在唐末各藩鎮中也是數一數二的精銳,屬於私人武裝,在古代也叫牙兵。所以其軍隊稱為鴉兒軍。
朱溫梁朝太祖皇帝,在還沒建立梁朝之前,唐僖宗賜名朱全忠,但是其人一點都不忠,先是跟隨上司黃巢起義,關鍵時刻卻反水投靠了唐王朝,反過頭來幫助唐王朝打黃巢。在唐末五代各藩鎮中將無恥下流,陰險狡詐發揚到底,硬生生將唐王朝推下了萬丈深淵。毛主席曾經也在史評中提到過,將朱溫跟曹操相提並論說朱溫處四戰之地,而狡猾憂過之。可見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朱溫確有其過人之處。


有一句話說的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李克用所帶鴉兒軍,實力強,本身就是精銳,特別是手下將領個個驍勇善戰。但李克用自身來說,智謀上面還是有所欠缺,倒不如說沙坨軍成就了李鴉兒!再看朱溫,當時統領的是宣武軍,有組織有結構,以步兵為主,紀律性強。朱溫治軍嚴酷,為了防止臨陣脫逃,打仗不賣命,制定了一項軍法稱跋隊斬,凡是逃跑的一律斬首,士兵臉上刺青,防止逃跑。可見朱溫雖說狡猾如狐,其在治軍管理方面自有過人之處。在我看來,一直軍隊的強大,主要還是取決於所領導者的綜合實力,所以說李克用的精銳騎兵對上宣武軍會敗多勝少。


惡古來


朱溫部隊將領及骨幹多是黃巢亂軍投降過來,久經陣戰,大浪淘沙百戰之餘之精銳。朱溫前期用兵嚴謹,調度得當,加之後勤保障得力,部隊戰鬥力很強,相較多憑個人勇武的沙陀部落武士,能憑藉組織和紀律對抗,雖武力值稍遜,但長程戰力較優。朱溫及部隊的長處在於陣地戰、遠距離行軍和機動防禦戰,類似於日本戰國時期武士軍隊,所謂站如松、行如風、不動如山。後期隨著黃巢降將骨幹的自然更新換代,逐漸喪失了機動行軍和耐久戰的悍勇,只餘下陣地防守一項,對以騎兵為主的河東部隊逐漸喪失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