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上裝激光為啥被撤回,竟然因為太耗電?

YAL-1機載激光系統:中道崩殂的科幻利器

在科幻作品中,激光武器早就是爛大街的標準配備。大到恢弘的殲星艦、宇宙要塞,小到單兵裝備,基本是人人可配,處處開花。然而現實中的激光武器,目前還進展緩慢,主要用於制導,實戰應用較少。這裡面,有一款損耗巨資最終卻被放棄的機載武器,那就是美國的YAL-1。

YAL-1是美國在新世紀開始研發的一款機載激光武器,用改裝的波音747-400F飛機,上面安裝功率達兆瓦級的氧碘化學激光器武器系統,從而形成“飛行炮塔”,其目的是攔截戰術彈道導彈。該設計於2004 由美國國防部開始,最初預定在2008年服役。

飛機上裝激光為啥被撤回,竟然因為太耗電?

這款系統使用紅外線傳感器搜索導彈,在發現目標之後,通過三道低功率追蹤激光來計算導彈的航向、速度、瞄準點以及當前大氣擾動,再以主炮發射激光,持續3-5秒破壞導彈。由於受激光功率和作用時間影響,激光可能無法徹底燒燬導彈,但是隻要將導彈外殼加以部分削弱,便可能破壞導彈的空氣動力屬性,甚至讓導彈在內外壓力作用下自行瓦解、墜毀。本系統採用的COIL激光器, 共分成六個模組, 每個重約3噸。 開火時, 五秒鐘所發出的能量等於一個美國家庭一小時的用電量。

飛機上裝激光為啥被撤回,竟然因為太耗電?

在飛機上運載激光武器,摧毀導彈,這個概念聽起來很靠譜。不幸的是卻受制於很多其他因素。首先激光武器本身的性能受到限制。項目原目標是能夠摧毀600公里外的導彈,然而由於功率、瞄準和大氣干擾等原因,實際上多數時候只能摧毀300公里外的目標。另外,該系統從設計上,瞄準的是上升段的導彈排出的強烈熱訊號,很難攔截終端、下降段、飛行段的導彈,這樣一來,有效發射時間可能只有導彈噴出射流的那短短8到12秒,勉強有兩次射擊機會。

另外,發射激光需要極大的瞬時功率,飛機上不可能裝在核電,因此暫時只能採用類似火箭的化學燃料。每架飛機可以攜帶發射20發的燃料,低能量發射對付小導彈時可以發射40發。這種燃料不能空中補充,必須降落才能補充。這實際上削弱了波音飛機作為發射平臺的應用性。此外,每次出擊還要有戰機和電子干擾機護航。距離太遠了可能在探測和射擊上鞭長莫及,距離太近了又可能遭到敵方防空導彈的襲擊。

飛機上裝激光為啥被撤回,竟然因為太耗電?

這樣,由於其涉及的各項技術在當前環境下難以達成有效的戰果,美國國防部最終於2011年終止機載激光器研發項目。在此之前,該項目總耗資超過50億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