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學家揭祕:電信詐騙是這樣一步步誘你上鉤的……

犯罪学家揭秘:电信诈骗是这样一步步诱你上钩的……

犯罪学家揭秘:电信诈骗是这样一步步诱你上钩的……
犯罪学家揭秘:电信诈骗是这样一步步诱你上钩的……犯罪学家揭秘:电信诈骗是这样一步步诱你上钩的……
犯罪学家揭秘:电信诈骗是这样一步步诱你上钩的……

九成詐騙源於信息洩露

2014年,知名演員湯唯被騙走約21萬元人民幣,讓更多人認識到了電信詐騙。

2016年,山東臨沂準大學生徐玉玉被騙走準備交學費的9900元后傷心欲絕,最終心臟驟停,不幸離世。

此後,陸續發生了多起大學生遭遇電信詐騙,甚至因此自殺的事件。

今年7月,河南破獲特大電信詐騙案,犯罪團伙在短短半年的時間內就詐騙千餘人,受害者遍佈全國20多個省份,涉案金額上億元……

電信詐騙不僅侵犯他人財產,一旦氾濫,還容易誘發不勞而獲、損人利己的惡劣風氣,侵蝕積極向上、踏實肯幹的價值觀。坑蒙欺詐者得利,誠實信義者吃虧,這種反面示範效應會直接降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傷害社會運行的基本規則和公共秩序,成為一大社會公害。

犯罪学家揭秘:电信诈骗是这样一步步诱你上钩的……

近年來,在持續打擊下,電信詐騙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遏制,但仍然多發,王大偉分析,屢打不絕有多方面原因。

行騙手法翻新太快

隨著移動互聯網、快捷支付等新技術的湧現,詐騙分子不斷利用新生事物,尋找電商平臺等的管理漏洞實施詐騙,讓人防不勝防。

公民信息監管不嚴

王大偉說,九成電信詐騙案件源自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

因此,必須加大監管力度,把個人信息放進“保險櫃”,尤其是銀行、電信、電商等保有大量用戶資料的行業、平臺,不僅要加強硬件設施建設,提高用戶數據庫的安全性,防止不法黑客侵襲,更要嚴格監管,妥善保存和處理用戶信息,堵住內部人竊取販賣的漏洞。

詐騙來源難以追蹤

詐騙分子將來自世界各地的網絡呼叫轉入傳統電話電路,並更改電話的“顯示號碼”,讓它看起來像是警方電話或某官方電話,以博取受騙者的信任。

我國刑法規定,詐騙3萬元以上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詐騙20萬元以上或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沒收財產。

雖然刑罰不輕,但由於詐騙成本低、難追蹤,罪犯便會鋌而走險。

公民安全意識不強

人們貪圖小利的心態,是詐騙分子屢屢得手的原因之一。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詐騙突破時間、空間限制,各種虛假信息高速傳播和輪番轟炸,受眼前利益的驅使,不少缺乏安全防範意識的人群就難以招架。

尤其是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足夠“聰明”“警醒”,不會上當受騙,實際上受騙的年輕人不在少數。

國外同樣嚴抓不絕

電信詐騙全球都有,各國都在努力堵住電信詐騙漏洞。

比如,日本給老人的手機安裝軟件,通過辨識語音、語調和關鍵詞,判斷其是否處於被騙狀態;美國規定,一旦某電話被用戶列入“拒絕來電名單”,將在31天內都不能打電話;加拿大更是設立“防騙中心”,幫助受害人追繳損失……

但王大偉表示,國外同樣遏制不住電信詐騙。

犯罪学家揭秘:电信诈骗是这样一步步诱你上钩的……

與國內不同,國外受騙者多為有一定積蓄、辨識力較弱的老年人,或是剛剛融入當地的“新居民”。

近日,加拿大一市民用手機打開一封“家人”發來的電子郵件,點擊其中的鏈接後不幸中招。加拿大警方估計,近4年內,至少有4000名加拿大居民遭遇電信詐騙,受騙金額超過1500萬加元(約合7713萬元人民幣)。

而在美國,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被騙,每分鐘至少有5通詐騙電話,涉事金額從幾美元到幾十萬美元(1美元約合6.9元人民幣)。

在日本,老人是電信詐騙的主要受害人群,騙子常冒充親人、銀行工作人員等誘騙老人匯款。

防騙有6個錦囊

哈威在接受《生命時報》採訪時表示,掌握6個防騙錦囊,可有效避免落入圈套。

1. 遇事先冷靜

涉及他人的,應率先聯繫到當事人,尤其是被要求轉賬匯款的。

2. 遇到借錢先驗證

匯款前要通過打電話、發微信語音或面談等方式確認。

3. 及時聯繫官方

收到號稱銀行、航空公司甚至公檢法部門的信息時,不要回撥電話或撥打信息中的聯繫方式,應撥打官方電話確認。

4. 謹慎開通網銀

大額銀行卡儘量別開通網絡銀行或手機銀行,用於網購的銀行卡內只存入少量錢,若購買金額較大的商品,可從其他銀行卡轉錢到網購專用卡中。

5. 給財產做“物理隔絕”

將錢分散存在多家銀行賬戶中,即便受騙也能將損失降到最低。

6. 關注詐騙新聞

多瞭解電信詐騙案件,對最新詐騙手法做到心中有數,一旦遇到類似事件,要保持警惕、不貪小利、認真甄別。

最後,專家提醒,如果不小心被騙,要立刻報警,並留存好和騙子的聊天、通話或轉賬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