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知识付费


2016年是互联网行业极其活跃的一年,同时它还有个特别的称号,叫做“知识付费元年”。

浅谈知识付费

起初,提到知识付费,我们就得一脸疑惑,互联网时代,信息知识难道不是共享的吗,它们作为意识形态里的东西竟然也开始明码标价了。

浅谈知识付费

16年4月,知乎APP推出付费看答案功能,之后喜马拉雅、新世相等推出付费教育相关产品,知识付费这块土地一经大力开垦后呈现出的良好前景,让市场上众多平台纷纷跻身其中。

浅谈知识付费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12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1.38亿,较2015年年底增加2750万人,年增长率为25%,在线用户使用率为18.8%,在2015年的基础上增加了2.7个百分点。

浅谈知识付费

其中在果壳网MOOC学院、网易云课堂、中国大学MOOC和网易公开课联合发起的“2016知识青年大调查”中,受访的30187名学习者里,有70%在2016年为在线学习付过费,于2015年相比增长44%,在体验过付费学习的人群中,有75.65%的人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50%的人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就应该通过付费获得。

浅谈知识付费

2016年知识付费可以说打了漂亮的一仗,但接下来,罗永浩的“得到”、papi酱的分答社区相继停止更新,就连一度被看好的知乎live也被爆出众多负面新闻,于是,知识付费的瓶颈期在2017年来了。

浅谈知识付费

事物的发展是曲折前进的过程,知识付费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诟病,比如付费的本质是为了给大众提供各领域专家学者产出的优质内容,结果有些平台滥竽充数,为了赚取费用,一些毫无营养价值的内容也被归列到付费行列里去。

浅谈知识付费

还有的平台过度夸大付费内容,给大众营造了一种凡是付费就是好内容的错误意识。

知识付费本身没有错,只是对于这块市场缺乏严谨的管理,在刚刚过去的2018,知识付费领域开始重新洗牌,脱离瓶颈后再次显示出生机。

浅谈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受到很多人欢迎的背后是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知识版权保护的重视。

从知识提供角度来讲,社会的知识的产出供不应求,教育体系不能快速适应时代变化,理论知识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而这些恰好带动了知识付费的发展,让这个介于传统教育与社会资源之间的空白地带变得勃勃生机。

浅谈知识付费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付费知识平台也慢慢发现,一些高精尖领域纯技能的知识并不能被大多数人所青睐,人们更愿意为贴近自身家庭和娱乐的内容付费,比如排在知识付费前三的文化、亲子教育等。

浅谈知识付费

再次,人们在消费方面更加明智,原本免费的内容,通过知识付费也收不到钱;只有原本高价的内容,降低了价格和听课门槛,才能让人为知识付费,所以高质量高水平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才是知识付费的核心。

知识付费一路走来,有喜有悲,站在新一年开端遥想知识付费的未来,它的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