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傳說:公主墳的故事

說道公主墳,北京其實有兩座。一是莊敬和碩公主,嘉慶帝第三女,為和裕皇貴妃所生,生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於嘉慶六年(1801)十一月,下嫁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索特納木多布濟。嘉慶十六年(1811)三月卒,年三十一歲。葬於王佐村園寢,稱東公主墳。

老北京的傳說:公主墳的故事

一是莊靜固倫公主,嘉慶帝第四女,為孝淑睿皇后所生,生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於嘉慶七年(1802)下嫁蒙古土默特部的瑪尼巴達喇郡王。嘉慶十六年(1811)五月卒,年二十八歲。葬於王佐村園寢,稱西公主墳。

不過今天要說的是清朝的時候,離玉淵潭西邊不遠處有一座大墳頭,人們都叫它公主墳。

相傳,乾隆派人拆明陵修建了乾清宮,劉墉奏本參了皇上一個偷墳掘墓之罪,乾隆無法抵賴,只得准奏,自己定了個發配江南的懲罰。說是發配,實際上是一不穿罪衣,二不戴刑枷,只是換上便衣小帽步行罷了。劉墉、和珅一路跟隨。

這是乾隆第一次微服到民間,對什麼都感到新鮮。一路上問這問那,不知不覺日落西山了,乾隆一行人感到又累又餓,就走進一個小村莊,來到一戶門前,和珅前去敲門,開門的是個老頭兒。老人看他們的模樣不像是惡人,就把他們讓進屋裡,叫女兒為三位客人準備飯菜。老頭的女兒只有十四五歲,穿得雖然破舊,但乾淨利索,顯得十分可愛。不大工夫,小姑娘端上幾碗熱氣騰騰的麵條和一大海碗白薯。

第二天,他們要出門走了,看見小姑娘比昨天晚上顯得更清秀,乾隆很喜歡這個小姑娘,就對老人說:“老人家,你要樂意,就讓您的女兒給我做幹閨女吧!”老人一聽很高興,就讓女兒過來拜見了乾爹,乾隆掏出一錠銀子對老人說:“拿去給孩子做幾件衣裳吧。”又從懷中掏出一塊手帕,遞給姑娘,“孩兒,如遇急難,可拿它到京城找我,只要一打聽皇……”這時和珅“哼”了一聲,說:“打聽皇家大院!”乾隆忙改口:“對!對!皇家大院。”

幾年後,趕上連年鬧災荒,父女倆實在過不下去了,只好到京城來找姑娘的乾爹。父女倆千辛萬苦來到京城,找遍了北京城裡的黃家大院,就是沒找到女兒乾爹的家。老父親直埋怨自己當初太粗心,沒問清孩子乾爹姓啥名誰,住在哪條街。爺倆在京城無親無故,無錢無糧無處住。沒法子,只得白天沿街要飯,晚上縮在牆根或破廟裡過夜。老人年歲大了,熬不過這苦日子,得了重病,姑娘愁得只是哭,沒辦法。

老北京的傳說:公主墳的故事

這天清早,姑娘急得實在無奈,來到護城河邊想尋短見,可想起身染重病的爹爹,猶豫了,生,生不得,死,死不得,只好一個人在河邊痛哭。說來也巧,這時劉墉正好出來遛彎兒,聽見這哭聲悲切,便循聲而來。姑娘見有人過來,連忙止住哭聲,抬頭一瞅,不覺怔住了:這人不就是隨乾爹一起到我家的那位先生嗎?這可有救了,連忙上前雙膝一跪。這一跪倒把劉墉弄糊塗了。他仔細一看,認出來了,噢,是皇上的幹閨女!於是,他問明原因,就把老人和姑娘接到了府中。到了府上,爺倆才知道,幹老子原來就是乾隆皇上,接他們的先生是丞相劉墉,“皇家大院”指的是皇宮。爺倆先驚後怕,心想:平民百姓,怎敢和皇上攀親?

第二天一早兒,劉墉帶著父女倆進宮去見乾隆。再說乾隆回宮後,早把幹閨女的事忘了,如今一提才想起來,他怕別人知道這件事笑話,想賴親。可父女倆手中有自己的黃手帕,又有劉墉作證,怎麼賴得掉?沒轍,只好把兩人宣進宮來,找了個住處。沒曾想宮裡雖然不愁吃、不愁穿,可繁文縟節多得要命,皇親國戚、文武百官、侍衛太監都是勢利眼,老人家受不了,本來就是病歪歪的身子,再加上連驚帶嚇,沒多少日子就死了。嚥氣之前,囑咐女兒把他的屍骨葬在家鄉。

老北京的傳說:公主墳的故事

打這兒以後,就剩下姑娘一個人孤零零地待在宮裡,每日思念爹爹,想著老人的臨終囑咐,常常淚流滿面。姑娘有話無處說,不僅把眼淚往肚子裡咽,還成天提心吊膽地過日子。皇妃、公主見她長得漂亮,很嫉妒她,常常冷言冷語地挖苦她;王爺、阿哥、王孫們見她長得端莊秀麗,與福晉、小姐大不一樣,都對她不懷好意,總想欺侮她;太監、丫環們也因她出身貧賤,又給不起賞錢,看不起她,時不時地指桑罵槐地數落她一通。俗話說:寧喝舒心的粥,不吃皺眉的飯。姑娘整天以淚洗面,日久天長,就憋出了病。眼看著姑娘病得不行了,幾天水米沒沾牙,昏昏沉沉的,宮娥這才害了怕,回稟皇上。乾隆無奈,只能去看她。可姑娘已經病入膏肓,第二天就死了。宮女稟報了乾隆,說姑娘臨死前要求皇上把她和她爹爹的屍骨葬到家鄉去,乾隆說:“埋了算了!”這時,正好劉墉進宮,聽到這話心裡很不高興,搶上一步,拱手道:“啟稟萬歲,臣有一事不明。”乾隆一聽,就像當頭捱了一棒,他就怕聽到劉墉這句話,劉墉一句“一事不明”曾經參過自己和多少大臣啊,這回不知又該誰倒黴了。乾隆趕緊朝著劉墉又是搖頭,又是擺手,意思是說:咱們待會兒再說。劉墉裝作沒看見,接著說:“這位公主雖說不是萬歲親生的,可卻是您自己認的乾女兒啊!並且留有信物,就這麼草草葬了,萬歲臉上也無光啊!”乾隆心想:“越怕你吧,你還越來,真晦氣!”有劉墉這兒盯著了,乾隆只好傳旨,按公主的葬禮,把姑娘葬在了翠微路這一帶,後來人們就都管這座墳叫公主墳了。

天長日久,墳頭周圍長滿了雜草。直到新中國成立前,這座孤墳還孤孤單單地立在那裡,就像姑娘生前在皇宮裡一樣淒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