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七星墩遺址發現湖南規模最大新石器時代城址

华容七星墩遗址发现湖南规模最大新石器时代城址

华容七星墩遗址发现湖南规模最大新石器时代城址
华容七星墩遗址发现湖南规模最大新石器时代城址

湖南日報1月11日訊(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陳琳玲)今天,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透露,經過近8個月的考古工作,位於岳陽市華容縣東山鎮東旭村的七星墩遺址被確定為目前湖南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時代城址。該遺址的雙重城、壕結構在湖南地區尚屬首次發現,對研究史前城址的發展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华容七星墩遗址发现湖南规模最大新石器时代城址

(城牆剖面照,通訊員 攝)

據七星墩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王良智介紹,本次主要對內圈南城牆進行了解剖發掘。

“七星墩內圈有7個3米至5米高的土墩,因為地理分佈形似北斗七星得名‘七星墩’。經過考古發掘,我們發現這7個土墩原本是相連的長方形城牆。”王良智說,在“七星墩”南部還有5個土墩。當地百姓稱,上世紀70年代進行了大規模農田水利建設,挖掉了外圍的許多土墩。1969年拍攝的衛星照片顯示,“七星墩”外圍北部和東部有連成一體的土墩。經過發掘勘探與分析,考古隊初步確定,七星墩遺址有內外兩圈城、壕,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取代澧縣的雞叫城(總面積約22萬平方米)成為目前湖南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時代城址。

“內圈南城牆分為4層,一次修築而成,有夯築和堆築兩種方式。”王良智介紹,城牆的第3層和第4層之間有一層極薄的木炭(屑)堆積,第1層上方有陶器等人類遺存。根據城牆與文化堆積的疊壓打破關係和碳十四測年數據,七星墩遺址應建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使用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長江中游地區的史前城址大多在石家河文化晚期廢棄,七星墩城址的廢棄時間更晚,對研究長江中游史前考古學文化興衰、文明進程等有重要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國內其他城牆遺址均使用單一純土修築,七星墩遺址城牆有褐色、黃色、棕色黏土和黃色粗砂、青膏泥等多種材料,被王良智稱為“五花土”。

“應該是為了讓土質結構更緊密,使城牆更堅固。”他說,五花土結構複雜,來源多樣,分層清晰,有明顯的加工跡象,為研究古代城牆的建築工藝、設計思想等提供了難得的資料。

訂購杜鋼建《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諸玄識《虛構的西方文明史》、董並生《虛構的古希臘文明》及《稻生一》、《稻可道》,請點擊大同書城“閱讀原文”。

支持大同思想網!請長按後打賞

關於大同思想網:大同思想網是由大陸新儒家代表、湖南大學法學院原院長杜鋼建、青年學者枕戈、天地人律師事務所鄒紅豔律師、嶽麓書院唐宏站博士發起,並有學界代表人物鄭佳明、盧德之、陳明、秋風、林安梧、黃玉順、伍繼延、杜文忠、韓星、何真臨、曾亦、韓秉欣、黃守愚等一大批學者支持的文化學術網,於2012年9月1日在湖南長沙成立。網站以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實踐法治中國為當下目標,弘揚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並希冀中華文化的全面復興。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大潮中,大同思想網已成為中國獨具特色的國學網站之一。

關注大同思想網

18670082891

[email protected]

大同思想網

http://www.dtsx.or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