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烈:老莊的順自然與反異化思想

楼宇烈:老庄的顺自然与反异化思想

楼宇烈:老庄的顺自然与反异化思想
楼宇烈:老庄的顺自然与反异化思想

人類通過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努力和活動,目的是為了獲得自身更多的自由。然而,其結果常常是事與願違。人類通過各種努力和活動創造出來的成果,往往在給人類增加某些自由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更多的限制和煩惱,或者是隻給一部分人增加了自由,而給另一部分人帶來了更大的不自由。這種人類創造活動的事與願違的現象,就是哲學上所說的異化(alienation)現象。

楼宇烈:老庄的顺自然与反异化思想

人是自然界的產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隨著人類征服自然界的能力愈強,成果愈大,人類離自然界也就愈遠,人的自然本性也就喪失得愈多。同樣,個人從社會中得到的權利和保障愈多,那麼個人受到社會的約束和限制也就愈多。這就是人類為了生存而面對的一個無法避免的矛盾的現實。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自然和人類的發展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地自我異化的過程,不斷為自己創造對立面,不斷走向自己反面的過程。老子對這一點似乎有很深的體會,因此他才會說:"反者,道之動"(40章),把向著反面發展看成是道的一個根本特性。

楼宇烈:老庄的顺自然与反异化思想

歷史上不同的學派對於這種自然和人類自我異化的必然性有著不同的認識和解決方案。道家老莊對於人與自然的異化和人與社會的異化,都是持批判態度的。他們認為因順自然是防止異化、克服異化的最好方法,所以,他們提倡的自然主義哲學,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可以說是一種反異化的哲學。

老莊因順自然的學說,首先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一體。他們認為,人也只是自然中的普通一物,人如果認為自己不同於或優越其他自然物的話,則一定會被自然看成是不祥之物。老莊也反對人類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自然,對於自然的規律橫加干涉和改變。莊子講過一個寓言,是說南海之帝鯈和北海之帝忽一起去拜訪中央之帝渾沌,渾沌熱情周到地款待了他們。告別之時,南海之帝和北海之帝想回報一下渾沌。他們商量說,人人都有七竅用來看、聽、吃和呼息,可獨獨渾沌沒有,我們來為他打開七竅吧!於是,他們一天給渾沌打開一竅。七天後,七竅是開了,而渾沌卻因此而死去了。這個寓言就是告訴人們,人為地改變自然,不僅無益,甚至會置自然之物於死地。因此,老子強調指出,人類應當"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64章)。

對於老莊順自然而無為的學說,從古至今遭到不少的批評。如荀子在批評莊子思想時,就說"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解蔽》),即批評他不注重人的能動作用,而在自然界面前消極被動。無可否認,道家老莊自然無為思想中確有消極的一面,容易被人從無所作為,屈從環境方面去理解和運用。但是,老莊自然無為思想也包括了許多極為合理的思想,值得人們重視。

如,遵重事物的本性和客觀法則,強調根據事物和環境的變化而確定自己的行動原則等,都是十分有意義的思想。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中把道家自然無為的思想概括為"以因循為用",是十分準確的。"因循"之意,可以從消極方面去理解,但也可以從積極方面去發揮。如《管子·心術上》中給"因"下的定語是說:"因也者,無益無損也","因也者,捨己而以物為法者也"。這裡即充分體現了道家自然無為思想中包含的遵重客觀事物本性和法則的精神。漢代的一些道家學者,對於自然無為也是從積極方面去理解的,他們認為,自然無為並不是無所作為,什麼事也不做,而是說不要把個人的意志摻入到公共的原則中去,不要讓私慾歪曲了正確的方法。自然無為就是應當按照客觀規律去行事。所以,"無為"的含義是"不為物先","因物之所為"的意思,是"不易自然","因物之相然",即順其自然的意思。如大禹之治水,順水之性而疏導之,就是一種"無為",由此可見,這樣的"無為",比之於那種盲目的、違背事物性質的、不顧後果的,唯人類之私意義術的"有為",不是具有更多的合理性和積極意義嗎?不是具有某種防止和克服人類自我異化的作用嗎?

道家老莊的自然主義,無疑是人類在與自然鬥爭中力量低弱時期的一種反映。今天,人類改造和支配自然的力量,可以說強大到了在某種程度上的"隨人意志"的地步。然而一些有識之士很快就發現,這種"隨人意志"地改造和支配自然,不僅遭到了自然界嚴重的反抗和報復,使自己的生存環境不斷惡化,而且人類也越來越受到自己創造的"人工自然環境"的制約,成了它的奴隸。有時甚至嚴重到離開了"人工自然環境",在自然的本來環境中卻無力生存的地步。可見人與自然的自我異化到了何種嚴重的地步。因此,人類對於自然的"自由意志"究竟有多大,這是一個極待研究的問題。今天,人類似乎很有必要重新學會去遵重自然,重新認識自己與自然的一體關係。在這裡道家的自然主義中許多合理的思想,對我們是很有啟發的。

老莊因順自然學說的另一要點,就是反對和防止人類社會和個人的自我異化。老莊認為,社會的各種制度、道德規範、乃至人的智慧,都是人的自我異化產物。如老子講:"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者,前說者,道之華而愚之始"(38章),又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18章)"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57章)而莊子則更明確地把"仁義"和"是非"說成是加在人的自然本性之上一種枷鎖和酷刑。他以牛馬為例,認為任牛馬自由奔跑是牛馬天性,給牛馬套上籠頭限制他們的行動是違背牛馬的天性的。仁義等道德規範,對於人來講,就是套在人的自然本性上的籠頭。所以老子公開提出要"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他說,這樣才能使"民利百倍""民復孝慈""盜賊無有"(19章)。他還認為人治理社會也應當象自然生養萬物那樣,採用自然而無為的態度和方法。治理者越是無為,老百姓就越是純樸易治。他指出,治理者如果不推崇賢者,老百姓就不會去爭;不看重難得的貨物,老百姓就不會去搶;不用各種慾望去引誘,老百姓的心就不會胡思亂想。所以說,"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57章)莊子則把能忘掉仁義,忘掉禮樂的人推崇為至高無上的"至人"、"真人"。他所向往和追求的是"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德充符》),不以名實是非"勞神明"(《齊物論》)的人生境界。

老莊的這些主張解放人的自然本性的思想,得到了歷史上許多受社會壓抑的知識分子的讚賞和發揮,而其中所包含著的反道德、反理智的傾向也遭到了不少思想家的尖銳批判。從人類社會的現實來講,任何一個社會,如果沒有一定的制度、道德規範來約束其成員,這個社會就無法維持下去,而且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必然是使人與人之際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和複雜,因而約束人的行為的制度、規範也會越來越繁多和嚴密。老子所設想的"小國寡民","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80章)的時代已是一去不再復返了。所以,老莊希望完全恢復人的自然天性的理想,大概也是一種永遠不能實現的理想。

不過這也並不是說,老莊人生觀上的自然主義中一點合理成分都沒有了。我認為,老莊尖銳指出社會各種制度規範中有壓制人性的方面,具有重要社會批判意義,它對於改進和建立更為合理社會制度和規範具有某種程度上的積極意義。其次,就個人修養方面來講,老莊的自然主義也有相當的價值。如老子講:"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聘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12章)這是說,過分的物質欲求,將使人反受其害。所以,"見素抱樸,少私寡慾"(19章),以保持人的清靜自然本性,也正是現代人極需要的生活態度和修養,當今世界上的許多有識之士,都在為人類日益被迫地成為經濟動物、物質奴隸而憂心忡忡。經濟和物質的強大壓力,幾乎使人的自我喪失殆盡,人們陷於嚴重失落和迷惘的痛苦之中。人們在尋求"反樸歸真"的道路。這也正是道家自然主義在當今世界上日益為人們關注的原因之一。

原載於《學術論叢》1993年第4期

訂購杜鋼建《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諸玄識《虛構的西方文明史》、董並生《虛構的古希臘文明》及《稻生一》、《稻可道》,請點擊大同書城“閱讀原文”。

支持大同思想網!請長按後打賞

楼宇烈:老庄的顺自然与反异化思想

關於大同思想網:大同思想網是由大陸新儒家代表、湖南大學法學院原院長杜鋼建、青年學者枕戈、天地人律師事務所鄒紅豔律師、嶽麓書院唐宏站博士發起,並有學界代表人物鄭佳明、盧德之、陳明、秋風、林安梧、黃玉順、伍繼延、杜文忠、韓星、何真臨、曾亦、韓秉欣、黃守愚等一大批學者支持的文化學術網,於2012年9月1日在湖南長沙成立。網站以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實踐法治中國為當下目標,弘揚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並希冀中華文化的全面復興。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大潮中,大同思想網已成為中國獨具特色的國學網站之一。

關注大同思想網

18670082891

[email protected]

大同思想網

http://www.dtsx.or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