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长城 层林尽染的慕田峪,原汁原味的箭扣


十月深秋的慕田峪。青山远黛,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分外壮丽。

不到长城非好汉。唯有亲临长城,从山脚一步步丈量,才能真切感受到它的雄伟与险峻,感叹古人的气魄与胆量。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千百年来,从秦至明,战士风餐露宿,冷月戍关,寒暑迭复,冷暖自知。从这一个个烽火台的窗口南望,思乡之情,辗转反侧。纵然风景如画,也难掩归心似箭。

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秦嬴政一道皇令,千万士卒背井离乡、妻离子散,不舍昼夜,修筑长城。长城分割了南北,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阻隔。有人说长城抵御了外族南下,有人说是为了使各诸侯国忙于工程、无暇内乱,还有人说是秦始皇修建龙脉期望千秋万代......孰是孰非,是功是过,莫衷一是。

其实,长城距今大约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诸侯各国均建有长城、划疆而治,唯秦王统一连接耳。这时期最有名的当属齐国长城。齐长城修筑了170年余,西起平阴,经肥城、济南、莱芜、博山、临朐、沂水、安丘、莒县、五莲至胶州入海,全长达1200余里,被称为“长城之父”。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居功至伟。与此同时,燕、赵、秦这三个国家在其北部加修了长城,此乃后来万里长城之雏形。


黄花今犹在,战士不复还。烽烟不起,青砖默然。此处是慕田峪长城最高点的烽火台。从此继续前行,便是险峻雄奇的箭扣长城。中外徒步爱好者神往之处矣。

如图标志,右下近路至慕田峪,正前方乃牛角边。盖因此段长城依山环绕折回,形如牛犄角而名也。因年久失修,满目疮痍。残垣断壁,岁月风化,石阶皆损,碎石满地,坡陡无缓,腿软脚滑难堪者众。故常人多避险抄近路也。

将军把关处,不闻胡骑声。汉之匈奴、唐之突厥、明之蒙古,无不窥觑城南之富饶,伺机而动。长城之存在,确作天险之用。昔日战况不断、狼烟四起的烽火台,如今只落得寂寞如雪,人迹罕至,凄凉无限。

不知徒步爱好者的偶尔到来,当年的秦砖宋瓦明石,有何感叹?!或许,它们早已泰然了朝代之轮转、岁月之更替、冷月之无言……千年一瞬,唯袖手旁观。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遥想当年,工程是何等的浩大与艰难!翻山越岭,背驮肩扛,一块块、一担担,春夏秋冬,不舍昼夜……又遇姜家长女为寻亲夫哭倒长城、重修无数,呜呼!

从号称“小天梯”的牛角边眺望正北楼。正北楼是箭扣段长城的一个制高点,一览众山小之处。亦是摄影爱好者向往的地方,为了拍到绝美的长城日出日落与红叶云海,在此安营扎寨、夜宿长城。楼内平坦开阔,可留宿数人。风景如画,果然名不虚传。

从正北楼眺望壮丽山峦。赞叹之余,又多了几分感叹!春风今常渡,江山万里宁。狼烟退去,才得以有欣赏风景的心情。安定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

半路一个箭楼,形状犹在,已然变成了苍鹰之巢穴。恰好雄鹰展翅,御风翱翔。画中意,自体会。

箭扣长城修于明代,绵延20千米余,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箭扣荟萃了长城的险、俊、奇、绝,路断坡陡,处处充满了挑战。牛角边、正北楼、将军把关、北京结、天梯、鹰飞倒仰、九眼楼……非一般体力与胆量所能及也!

白墙耸立,像极了“小布达拉宫”。于绵绵群山、悬崖峭壁之上,修筑蜿蜒的长城,再次感叹古人的毅力与胆魄!人类之痕迹,世界之奇迹。

号称“小天梯”的三十八蹬。70多度的陡坡,极富挑战。手攀脚蹬,险并快乐多。此番一众五十余人,无一掉队,皆堪“强驴”也。

坍塌的城墙,比比皆是。岁月之力量,自然之敬畏。侧身而过,默不打扰。留下的是记忆,不带走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留下它们继续坚守。或许再百年,或许再千年,时光如驹,皆是过往。

长城以北、山脚小村~西栅子村。公交车之终点,亦箭扣北坡之起点。

保护长城,人人有责。祝福这座唯一能从太空视力所及的人类建筑!

美不胜收,乐此不疲。游不独行,与子何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