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長出了第一片綠葉!

小嫦娥四號又立新功,荒蕪的月球長出了綠葉!

嫦娥四號上搭載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發佈最新試驗照片,照片顯示試驗搭載的棉花種子已長出嫩芽,這也標誌著嫦娥四號完成了人類在月面進行的首次生物實驗。

月球长出了第一片绿叶!

不過嫦娥四號可不是去月球背面種地的,1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了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有關情況的新聞發佈會,嫦娥四號的“師傅們”向大家詳細介紹了這次的探月任務。

月球长出了第一片绿叶!

現在嫦娥四號已經正式轉入了科學探索階段,除了探索月球空間環境、研究月球物質成分,最重要的就是獲取月球背面的地質剖面圖。

剖面圖、剖面圖,這意味著嫦娥四號要看透月球,據師傅們介紹,嫦娥四號可以探測到100米到200米深的地方,推演出月球的地質構造分層,這樣可以研究月球背面地質的起源形成,包括月球年齡的形成。

咋看呢?

跟地球上不一樣,咱探索地球內部都是用的地震波,前一陣美國發射的洞察號也是,帶了個地震儀上火星,通過記錄火星上的地震來推演火星內部的地質構造。

月球长出了第一片绿叶!

嫦娥四號卻帶了個便攜的小傢伙——探月雷達,一樣也能透視月球表面下的真相。

比不了地震波實力雄厚,探月雷達利用的是電磁波,只能對月球淺層的地質結構進行探測,登陸月球后,測月雷達就像給月球做B超一樣,在月球背面“移動辦公”,按照既定路線走來走去,一邊走一邊向地下發射電磁波,電磁波遇到不同的物體反射、散射回來,科學家通過計算返回的電磁波信號就就能將月壤厚度及淺層地質結構等窺視得一清二楚~

電磁波這麼好用,咱地球上也少不了用它,地震領域通過電磁波監測地震前兆異常,在測量淺層地質結構上也會用到電磁波。但是因為電磁波在水中衰減的非常快,因此在含水量較大的地方,探測結果就會受到影響。

月球长出了第一片绿叶!

有探月雷達,當然也有探地雷達

月球表面非常乾燥,有利於電磁波的穿透,測月雷達可由此獲取行走路線下方區域月壤厚度及其分佈、漂石和熔岩管等的分佈,以及月球次表層岩石地質結構等信息。

月球长出了第一片绿叶!

以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後續嫦娥五、六、七、八號都將陸續發射,完成屬於它們的月球考察任務。

此外,中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施火星探測、小行星、木星探測等四次深空探測任務,預計2020年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實施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後續還計劃開展火星採樣返回、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測等三次任務。

月球长出了第一片绿叶!

相信不久的未來

我們也能探測到更深、更遠的地方~

加油嫦娥

我們的征途

是星辰大海!

月球长出了第一片绿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