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多國都靠這兩招提升戰力 中國男足也想嘗試

近年來,隨著足球這項世界第一運動的日益國際化,越來越多的足球欠發達國家通過歸化球員來迅速提升戰鬥力,這些他山之石值得中國足球借鑑。

鑑於2022世預賽40強賽迫在眉睫,國足僅僅靠歸化顯然不夠。近期,網上傳出有關部門謀劃以恆大或天海為國家集訓隊踢中超,集中鍛鍊國腳備戰世預賽,內部挖潛力爭短期內提升國家隊戰力。

亞洲多國都靠這兩招提升戰力 中國男足也想嘗試


國家隊仰仗豪門班底

亞洲盃上,吉爾吉斯斯坦在小組賽首戰驚出國足一身冷汗,次戰僅一球小負韓國,末戰3比1力擒菲律賓。隨後,又在八分之一決賽中和東道主阿聯酋鏖戰到加時賽,最終惜敗於對手一粒點球。

據瞭解,吉爾吉斯斯坦國家隊是以國內豪門俱樂部比什凱克多多伊為班底,共有11名國家隊隊員出自該俱樂部,其國足主帥克里斯季寧也來自這支豪門俱樂部,輔以一些歸化球員。這可以看做是一種變相的長期集訓,主力球員之間的默契在俱樂部就已經練就。其實,前國足主帥裡皮也有過這樣的建隊思路,就是以恆大球員為班底組建國家隊,彼此知根知底、配合默契,容易提升戰鬥力,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實現。

值得一提的是,卡塔爾隊也有9名球員來自國內老牌勁旅薩德隊,還有阿聯酋隊,也是以國內聯賽豪門阿赫利隊的班底為主。

放眼國際足壇,不少足球強國採取的是同一組隊思路。比如,西班牙隊主要班底來自於皇馬、巴薩兩大豪門,德國隊主要班底是拜仁,意大利隊則主要由尤文圖斯組成,其他如葡萄牙隊多數來自波爾圖、里斯本競技等。這種模式的好處在於,磨合時間長有默契,通過高水平職業聯賽的平臺變相為國家隊練兵,可謂一舉兩得。

目前,中國男足短期內歸化高水平球員難以見效,收穫青訓成果又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積累。但是,今年年底卡塔爾世界盃40強賽就將打響,迫在眉睫之際,將現有國腳集中到一兩支俱樂部,通過中超聯賽或亞冠賽事進一步內部挖潛,也是符合現實情況的路徑。畢竟,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而我們已輸無可輸,再試錯一次無妨。

亞洲多國都靠這兩招提升戰力 中國男足也想嘗試


歸化球員已成潮流

2019亞洲盃,參賽各隊總共徵召了86名歸化球員,佔參賽球員總數的15.4%,像中國男足這樣的全本土陣容,成了少數派。數據顯示,歸化人數最多的是菲律賓男足,23名球員之中竟有21人是歸化而來,大多效力於歐洲聯賽,以至於裡皮認為菲律賓是一支具有歐洲風格的球隊。菲律賓雖0比3不敵中國隊,但該隊實力已大幅提升,沒有歸化球員前他們以1比8慘敗於國足。

亞洲多國都靠這兩招提升戰力 中國男足也想嘗試


打進決賽的卡塔爾男足更是靠歸化,他們從早期的“僱傭軍”模式升級為從青訓階段開始培養的2.0版,將主要目標從南美“外援”轉向了中東、北非地區的青年才俊和本國出生的非洲裔球員。在亞洲盃上已打進8球、追平阿里·代伊紀錄的22歲鋒線新星莫埃茲·阿里就是蘇丹後裔。

作為2022世界盃東道主,卡塔爾政府斥資超200億美元於2005年建成阿斯拜爾訓練營,通過在亞非拉等地舉辦青少年足球比賽,面向全球擇優選拔精英選手,隨後送入阿斯拜爾學院受訓,目前已經建立了完善的U系列各級梯隊,為卡塔爾國家隊層層輸送足球人才。阿斯拜爾計劃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環,是將學院培養出的精英選手送進歐洲聯賽。為此,卡塔爾在比利時、奧地利等非主流聯賽收購多傢俱樂部,同時輸出球員到歐洲賽場“以賽代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