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到了純熟之境,良知永現作主

工夫到了純熟之境,良知永現作主

記得有朋友問了我這麼一句:

如果有個人找人把我打了一頓,我心裡想打回去。按照知行合一,我想到了,是不是該去做?

在這,我想說的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並非是想到什麼就去做,這個知是良知,只有在良知的指引下去做,才是知行合一。儒家講以直報怨,而不能以暴制暴,打回去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觀點,就象有人選擇做個有道德理想的人,有人選擇做禽獸一樣。道德的問題是歸於本體範疇的,不是靠推理可得,不在理論理性的能力範圍,凡是想以有限的理性認知推導形而上問題的行動,都難免墮入先驗幻相,最終不是走向價值虛無主義,就是沉浸在功利主義當中不可自拔~

如何理解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到底是什麼意思?

按照良知的指引去做,將良知彰顯,便是知行合一~!格者正也,物者事也,格物致知在心學中便是通過在事上磨練,達到良知顯現,從而意誠、心正,完成身修的過程,進而使家齊、國治、天下平成為可能!~

如何理解致良知的本體?

本體的世界不能靠理性推理得出,需要行為實踐才能感悟,正如宰我問孔子三年之喪是否可以改為一年的時候,孔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汝安乎?”宰我曰:“安。”子曰“汝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汝安,則為之。”

致良知的我們

了悟人人都有良知,此良知便是天理,通過致良知將其發揚,從而使自己意誠、心正,獲得身修、國治、天下平的能力!致良知是人生力量之源,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可以讓狗熊變英雄,可以讓凡人入聖域,同時找到人之所以為人的依據,以上便是核心價值,便是學習陽明學的原因!~

致良知的意義

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隨著生命歷程的發展,每個時期會有不同,從這個層面來講,生命也正是在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的不斷探求中趨向圓滿。只有到肉體生命的終結的那一刻,或許才能對其定論。

寄語:感悟自己的良知,並立志知行合一的去致那良知,便是入道途徑~!

一切都在心中,良知,你去致,他在;你不致良知,他也在;不致,反而會更煩惱;

何不去實踐呢,讓其致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