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個月淨虧 8.6 億元,瑞幸能否超越星巴克?

“寒冬”已經成為最近常聽的熱詞之一,但似乎瑞幸咖啡2018年沒有寒冬。

9 個月淨虧 8.6 億元,瑞幸能否超越星巴克?


就在12月12日,瑞幸咖啡完成了2億美元B輪融資,投後估值22億美元,成為國內成長最快的獨角獸,它的成功再次驗證了資本在中國初創公司上不可思議的力量。

中國咖啡蘊含著萬億市場規模。有關研究數據顯示,中國咖啡消費的增速高達15%,2017年中國咖啡消費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元。有機構預測,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到2025年或超10000億元。可見,國內咖啡消費市場迎來了一個快速增長期。

在這樣的環境下,互聯網咖啡界網紅——瑞幸咖啡也快速地發展起來了。

瑞幸咖啡成立於2017年7月,從2018年1月才開始線下試運營,短短一年時間,瑞幸在22個城市開了1800家門店,在北京和上海核心圈,實現了500米範圍的全覆蓋。

星巴克大約用了13年才達到這個規模,無論在零售業還是餐飲業,這都是一個不敢想象的速度。然而在這逆天的數據下,少不了其商業模式的助攻。

從本質上說,和外賣、打車等模式一樣,瑞幸咖啡的指數級增長靠的是大規模的補貼。

新用戶第一杯免費、買5贈5、每週半價劵、每單抽獎、零食5折、雙十一的買1送2...瑞幸把補貼做到了極致。

9 個月淨虧 8.6 億元,瑞幸能否超越星巴克?


補貼+開店,背後是資本的撐腰,根據媒體所傳的B輪融資商業計劃書顯示,公司到今年9月份的累積收入為3.7億元,淨虧損為8.57億元。

瑞幸的做法,就是燒錢換市場,讓人們對於它產生品牌認知,形成消費慣性,在想要喝咖啡時會第一個想起藍色的鹿而不是綠色的女人。

9 個月淨虧 8.6 億元,瑞幸能否超越星巴克?


但是長久以燒錢+快速擴張這種商業模式發展下去,是否能和星巴克一戰高下呢?

讓我們通過沃德社會氣象臺(www.wordemotion.com)網絡情報實時監測與智能分析大數據平臺,看看2018年互聯網大數據下的“瑞幸咖啡”和“星巴克”。

從2018年網絡聲量來看,瑞幸和星巴克的差距十分明顯。星巴克2018年全網相關聲量共1784496條,瑞幸僅有108115條,星巴克是瑞幸的16.5倍

9 個月淨虧 8.6 億元,瑞幸能否超越星巴克?


從網絡聲量每月變化對比分析來看,星巴克每月網絡聲量分佈變化較大,網絡聲量高峰出現在四月、八月、九月。而瑞幸則一直呈現穩定的增長趨勢,網絡聲量高峰出現在五月、十二月。

9 個月淨虧 8.6 億元,瑞幸能否超越星巴克?


那麼兩種品牌網絡滿意度表現如何呢?

沃德社會氣象臺滿意度分析顯示,瑞幸2018年整體網絡滿意度為85.99%,星巴克為80.44%。“瑞幸”高出“星巴克”5.55%

9 個月淨虧 8.6 億元,瑞幸能否超越星巴克?


從網絡滿意度每月變化來看,兩個品牌的網絡滿意度變化整體變化較小。標榜“咖啡+O2O+新零售”模式的瑞幸咖啡,靠“線上+線下、自提+外賣”的送貨手段攻進了咖啡市場,而星巴克和餓了麼開展合作,推出外賣業務。僅看下半年數據,兩個品牌的網絡滿意度都呈增長態勢,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瑞幸線上優勢的壓力可能會使星巴克在便利性、性價比等方面更進一步。

9 個月淨虧 8.6 億元,瑞幸能否超越星巴克?


瑞幸咖啡被貼著太多互聯網標籤:線上線下、大數據、病毒式傳播、拉新、裂變、流量、新零售……與之相隨的是目不暇接的重頭戲:請明星代言、樓宇分眾廣告、掃碼免費品嚐、曬朋友圈、買一贈一、快速跑馬圈地、開通外賣、狀告星巴克……

不論怎麼說,瑞幸這八億確實出了效果,2018年第四季度網絡聲量是第一季度的16.11倍。但和星巴克對比來看,“打敗星巴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瑞幸自誕生以來,在產品、店面運營等等方面都是對標星巴克,必然會吸引一批因星巴克價格貴而求其次選擇瑞幸的用戶來光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瑞幸搶佔了星巴克的部分市場。

的確,這在前期能為瑞幸打開一定的知名度,但是若它不建立自身品牌的獨特性,光靠借鑑星巴克,並非長久之計。

9 個月淨虧 8.6 億元,瑞幸能否超越星巴克?


但星巴克賣的是咖啡嗎?

正如星巴克前執行副總裁霍華德·畢哈所說的:“星巴克售賣的,一切與咖啡無關”。

星巴克的成功在於打造了一個消費場景,它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舒適的環境,代表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滿足了顧客在心理和社交上的需求的場景,也就是“第三空間”,它賣的是場景、文化,而不是咖啡。

9 個月淨虧 8.6 億元,瑞幸能否超越星巴克?


更可怕的是星巴克已經開始了反擊。近期,星巴克藉助阿里的各項平臺資源和技術能力實現線上和線下業務的無縫對接,阿里的天貓、淘寶、支付寶等app為星巴克導流,並在盒馬鮮生裡建立了專門的“外送星廚”。

曾經不踏足線上渠道的星巴克,如今與阿里聯姻,這或許會搶奪掉一些瑞幸的消費者,甚至還有可能會削弱掉瑞幸的線上優勢。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瑞幸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張,難免在管理上會遇到不少挑戰,其中包括各個門店的管理、品牌的維護等等問題。如果不解決好這些問題,無疑給它後續的發展會埋下很大的隱患。

瑞幸當前的情況不免讓人聯想到當年的小黃車ofo,從企業成立初期就備受輿論關注,一旦資金鍊斷裂,瑞幸如何熬下去成了業內討論的熱點話題。

因此,對於瑞幸咖啡來說,好好打磨產品,持續留存用戶,創造出可盈利的商業模式才是正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