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个月净亏 8.6 亿元,瑞幸能否超越星巴克?

“寒冬”已经成为最近常听的热词之一,但似乎瑞幸咖啡2018年没有寒冬。

9 个月净亏 8.6 亿元,瑞幸能否超越星巴克?


就在12月12日,瑞幸咖啡完成了2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22亿美元,成为国内成长最快的独角兽,它的成功再次验证了资本在中国初创公司上不可思议的力量。

中国咖啡蕴含着万亿市场规模。有关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咖啡消费的增速高达15%,2017年中国咖啡消费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有机构预测,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到2025年或超10000亿元。可见,国内咖啡消费市场迎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

在这样的环境下,互联网咖啡界网红——瑞幸咖啡也快速地发展起来了。

瑞幸咖啡成立于2017年7月,从2018年1月才开始线下试运营,短短一年时间,瑞幸在22个城市开了1800家门店,在北京和上海核心圈,实现了500米范围的全覆盖。

星巴克大约用了13年才达到这个规模,无论在零售业还是餐饮业,这都是一个不敢想象的速度。然而在这逆天的数据下,少不了其商业模式的助攻。

从本质上说,和外卖、打车等模式一样,瑞幸咖啡的指数级增长靠的是大规模的补贴。

新用户第一杯免费、买5赠5、每周半价劵、每单抽奖、零食5折、双十一的买1送2...瑞幸把补贴做到了极致。

9 个月净亏 8.6 亿元,瑞幸能否超越星巴克?


补贴+开店,背后是资本的撑腰,根据媒体所传的B轮融资商业计划书显示,公司到今年9月份的累积收入为3.7亿元,净亏损为8.57亿元。

瑞幸的做法,就是烧钱换市场,让人们对于它产生品牌认知,形成消费惯性,在想要喝咖啡时会第一个想起蓝色的鹿而不是绿色的女人。

9 个月净亏 8.6 亿元,瑞幸能否超越星巴克?


但是长久以烧钱+快速扩张这种商业模式发展下去,是否能和星巴克一战高下呢?

让我们通过沃德社会气象台(www.wordemotion.com)网络情报实时监测与智能分析大数据平台,看看2018年互联网大数据下的“瑞幸咖啡”和“星巴克”。

从2018年网络声量来看,瑞幸和星巴克的差距十分明显。星巴克2018年全网相关声量共1784496条,瑞幸仅有108115条,星巴克是瑞幸的16.5倍

9 个月净亏 8.6 亿元,瑞幸能否超越星巴克?


从网络声量每月变化对比分析来看,星巴克每月网络声量分布变化较大,网络声量高峰出现在四月、八月、九月。而瑞幸则一直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网络声量高峰出现在五月、十二月。

9 个月净亏 8.6 亿元,瑞幸能否超越星巴克?


那么两种品牌网络满意度表现如何呢?

沃德社会气象台满意度分析显示,瑞幸2018年整体网络满意度为85.99%,星巴克为80.44%。“瑞幸”高出“星巴克”5.55%

9 个月净亏 8.6 亿元,瑞幸能否超越星巴克?


从网络满意度每月变化来看,两个品牌的网络满意度变化整体变化较小。标榜“咖啡+O2O+新零售”模式的瑞幸咖啡,靠“线上+线下、自提+外卖”的送货手段攻进了咖啡市场,而星巴克和饿了么开展合作,推出外卖业务。仅看下半年数据,两个品牌的网络满意度都呈增长态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瑞幸线上优势的压力可能会使星巴克在便利性、性价比等方面更进一步。

9 个月净亏 8.6 亿元,瑞幸能否超越星巴克?


瑞幸咖啡被贴着太多互联网标签:线上线下、大数据、病毒式传播、拉新、裂变、流量、新零售……与之相随的是目不暇接的重头戏:请明星代言、楼宇分众广告、扫码免费品尝、晒朋友圈、买一赠一、快速跑马圈地、开通外卖、状告星巴克……

不论怎么说,瑞幸这八亿确实出了效果,2018年第四季度网络声量是第一季度的16.11倍。但和星巴克对比来看,“打败星巴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瑞幸自诞生以来,在产品、店面运营等等方面都是对标星巴克,必然会吸引一批因星巴克价格贵而求其次选择瑞幸的用户来光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瑞幸抢占了星巴克的部分市场。

的确,这在前期能为瑞幸打开一定的知名度,但是若它不建立自身品牌的独特性,光靠借鉴星巴克,并非长久之计。

9 个月净亏 8.6 亿元,瑞幸能否超越星巴克?


但星巴克卖的是咖啡吗?

正如星巴克前执行副总裁霍华德·毕哈所说的:“星巴克售卖的,一切与咖啡无关”。

星巴克的成功在于打造了一个消费场景,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满足了顾客在心理和社交上的需求的场景,也就是“第三空间”,它卖的是场景、文化,而不是咖啡。

9 个月净亏 8.6 亿元,瑞幸能否超越星巴克?


更可怕的是星巴克已经开始了反击。近期,星巴克借助阿里的各项平台资源和技术能力实现线上和线下业务的无缝对接,阿里的天猫、淘宝、支付宝等app为星巴克导流,并在盒马鲜生里建立了专门的“外送星厨”。

曾经不踏足线上渠道的星巴克,如今与阿里联姻,这或许会抢夺掉一些瑞幸的消费者,甚至还有可能会削弱掉瑞幸的线上优势。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瑞幸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难免在管理上会遇到不少挑战,其中包括各个门店的管理、品牌的维护等等问题。如果不解决好这些问题,无疑给它后续的发展会埋下很大的隐患。

瑞幸当前的情况不免让人联想到当年的小黄车ofo,从企业成立初期就备受舆论关注,一旦资金链断裂,瑞幸如何熬下去成了业内讨论的热点话题。

因此,对于瑞幸咖啡来说,好好打磨产品,持续留存用户,创造出可盈利的商业模式才是正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