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一介布衣在國家面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 堅持抗元鬥爭長達15年

南宋愛國詩人謝翱是揭陽謝氏的開基祖,在我國文學史上,謝翱有“宋末詩人之冠”、“南宋翹楚”等一系列美譽,同時在風雨飄搖的南宋末年,他曾與文天祥共同來潮汕進行抗元鬥爭,彰顯崇高的浩然氣節。

他以一介布衣在國家面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 堅持抗元鬥爭長達15年

他以一介布衣在國家面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 堅持抗元鬥爭長達15年

謝翱紀念館內的謝翱塑像

最近,來自省內外謝氏族人代表兩千多人來到揭陽黃岐山的謝翱紀念館舉行活動。每年農曆3月15日是南宋愛國詩人謝翱的誕辰紀念日,潮汕大地的謝翱裔孫每年在這一日都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紀念堂尋根問祖,學習先祖翱公的愛國義舉。

他以一介布衣在國家面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 堅持抗元鬥爭長達15年

他以一介布衣在國家面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 堅持抗元鬥爭長達15年

謝翱的誕辰紀念儀式

謝翱,南宋著名愛國詩人,字皋羽,號晞髮,福建長溪(即今福建霞浦)人。生於南宋淳祐九年,即公元1249年,卒於元元貞元年,即公元1295年,享年47歲,在有生之年,他以一介布衣在國家面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堅持抗元鬥爭長達15年之久。

他以一介布衣在國家面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 堅持抗元鬥爭長達15年

謝翱率領鄉兵加入文天祥的抗元隊伍(繪畫局部)

宋德佑二年即公元1276年正月,元兵攻陷宋都臨安。5月,益王趙昰在福州登極,改元景炎,進行抗元救亡鬥爭,7月,右丞相文天祥奉旨帶兵開赴福州勤王。當時謝翱在家鄉得到這個消息,立即傾盡家產、募集數百鄉兵跟隨文天祥抗元,被任為諮議參軍,隨文天祥轉戰閩、贛。

他以一介布衣在國家面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 堅持抗元鬥爭長達15年

謝翱在漳水湄與文天祥告別(浮雕)

據相關史料記載,公元1277年8月,文天祥在贛州兵敗,謝翱在漳水湄與文天祥暫別,奉命入粵,偕妻由海路先行抵達潮陽,分司潮陽行府,駐軍鮜溪,建立抗元基地,並率領鄉兵參加張世傑阻擊元兵入潮戰鬥。

景炎三年,即公元1278年9月,文天祥也領兵來到潮陽,12月進軍和平,遭元將張弘範追擊,謝翱將妻兒寄居海門白土村,隨文天祥移屯海豐,文天祥在海豐五坡嶺兵敗被俘,謝翱則相機潛回白土村。

為逃避元兵追緝,謝翱妻兒一路遷徙來到揭陽 最終落腳在玉窖錫龍頭,後以玉窖為起點,延伸出了桃山這一系。

而謝翱則潛到浙東南一帶秘密進行抗元活動,多數時間寄寓於宋遺民家中,直到1295年因病在杭州去世。

他以一介布衣在國家面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 堅持抗元鬥爭長達15年

宋亡後,謝翱仍堅持文化抗元

在浙江期間,謝翱結交一批志趣相投文士,組織“汐社”,以談詩論文為名,繼續進行抗元復宋活動。文天祥在燕京柴市就義後,謝翱面北跪拜哭祭,其後為紀念文天祥寫下大量詩文,尤為沉痛感人,其中的散文代表作《登西臺慟哭記》,深為後人所推崇。

他以一介布衣在國家面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 堅持抗元鬥爭長達15年

他以一介布衣在國家面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 堅持抗元鬥爭長達15年

謝翱傳世作品《晞髮集》

謝翱詩、文、詞俱工,而詩的成就尤為突出。謝翱的傳世作品有《晞髮集》和《天地間集》等,《晞髮集》收錄了謝翱寫的一首相當著名的五言詩《書文山卷後》,詠歎、感念文天祥的浩然氣節,真情意切,感人肺腑。他的大量詩著入編《四庫全書》,在我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一些詩作還曾入選大學教科書。

謝翱誕辰紀念活動開展多年來,已經成為揭陽乃至潮汕謝氏弘揚祖德、傳承傳統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一項活動。

謝翱生逢南宋社稷墮亡之際,以一介布衣舍小家為大家,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他身上所體現的浩然正氣、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謝氏裔孫,成為一筆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值得永遠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