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北洋水師各艦管帶的最終結局

北洋水師是由晚清重臣李鴻章創建,是中國第一支近代化的海軍艦隊,也是當時清朝四支艦隊中實力最強的一支,它的綜合實力曾在亞洲排名第一,世界第九,各艦的管帶也是當時中國的海軍精英,許多人都曾在英國海軍學院留學實習。但是,由於清王朝的腐敗沒落,最終使名噪一時的北洋水師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下面將盤點北洋水師各艦管帶的最終結局。

定遠號管帶 劉步蟾(1852-1895)

劉步蟾畢業於福建船政學堂,後前往英國實習。甲午海戰中,劉步蟾率領定遠艦英勇作戰,重創日本海軍旗艦松島號。1895年,在威海保衛戰中定遠號遭遇日軍魚雷的偷襲,被迫擱淺在劉公島海域充當“炮臺”,由於進水嚴重,水師提督丁汝昌下令放棄定遠。由於時間緊急,為防止定遠號落入敵手,劉步蟾下令將定遠炸燬,當夜劉步蟾追隨自己的愛艦自殺殉國,時年43歲。

盤點北洋水師各艦管帶的最終結局

鎮遠號管帶 林泰曾(1851-1894)

鎮遠號是北洋水師的主力艦之一,和定遠號一道被譽為“亞洲第一鉅艦”,曾被日本海軍視為噩夢。林泰曾是林則徐胞弟的孫子,他曾率鎮遠鎮壓朝鮮東學黨起義,並在甲午海戰中和定遠號緊密配合,重創日艦西京丸和松島號,並在遭遇五艘日艦的圍攻下將敵軍擊退。此後,鎮遠號在跟隨北洋艦隊撤往威海的過程中不慎擦傷,導致無法出戰。由於當時情勢危急,林泰曾對此十分自責,遂服毒自殺,時年44歲。鎮遠號也在隨後被日本海軍俘獲,最後被編入日本海軍。

盤點北洋水師各艦管帶的最終結局

鎮遠號繼任管帶 楊用霖(1854-1895)

楊用霖原為鎮遠號幫帶,在管帶林泰曾自殺後接任鎮遠號管帶。甲午海戰失敗,丁汝昌和劉步蟾先後自殺,北洋水師威海營務處提調牛昶昞等人推舉楊用霖與日軍洽談投降事宜,但遭其嚴詞拒絕。回到船艙後的楊用霖高喊著文天祥的著名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終舉槍自盡,時年41歲。

致遠號管帶 鄧世昌(1849-1894)

鄧世昌畢業於馬尾船政學堂,是中國海軍中資歷較高的一個,他曾跟隨丁汝昌前往英國接收“超勇”、“揚威”兩艘巡洋艦,並學習了西方先進的海軍知識。作為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在甲午海戰中奮勇作戰,在遭到日艦圍攻艦身起火傾斜的情況下,駕駛致遠號全力衝向吉野,決心與敵同歸於盡,不幸被炮彈擊沉。落水後,鄧世昌拒絕了隨從拋來的救身圈,毅然決然地選擇沉沒于波濤之中,壯烈殉國,時年45歲。事後,光緒帝為鄧世昌親書輓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盤點北洋水師各艦管帶的最終結局

靖遠號管帶 葉祖珪(1852-1905)

葉祖珪曾在英國格林威治海軍學校學習,1889年成為靖遠號管帶。甲午戰爭中,葉祖珪率靖遠號緊隨旗艦定遠號奮勇作戰,並且一度代替受到重創的定遠號指揮全隊戰鬥,趕跑了日艦。1895年,停泊在威海港內的北洋水師遭到日艦的輪番攻擊,在定遠和鎮遠相繼受損的情況下,丁汝昌登上靖遠號繼續指揮戰鬥,靖遠號被日艦擊中要害擱淺,丁汝昌和葉祖珪被水兵救下倖免於難。此後,靖遠號被自行炸沉以免資敵。北洋水師覆滅後,葉祖珪被清廷革職,1899年被取消革職處分,後擔任南北洋海軍兼廣東水師提督,實現中國南北海軍統一。1905年,葉祖珪因感染風寒再加上過度勞累在軍中病逝,時年53歲。

盤點北洋水師各艦管帶的最終結局

濟遠號管帶 方伯謙(1854-1894)

方伯謙畢業於福建船政學堂,並在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留學,後擔任濟遠號管帶。在甲午戰爭中,方伯謙畏戰率艦逃跑,導致北洋水師陣型大亂,損失慘重。最後,方伯謙被朝廷下令處斬,時年40歲。而濟遠號也被日軍俘獲,被編入日本海軍。

盤點北洋水師各艦管帶的最終結局

經遠號管帶 林永升(1853-1894)

林永升是經遠號管帶,他也曾在英國實習。甲午戰爭中,經遠號遭遇日本四艦圍攻受到重創,林永升沉著應戰,發現有一日艦受傷,遂下令全力撞擊之慾同歸於盡,結果經遠號在日艦的攻擊下船身碎裂,林永升也不幸犧牲,時年41歲。

盤點北洋水師各艦管帶的最終結局

來遠號管帶 邱寶仁

邱寶仁畢業於福建船政後學堂,北洋水師成立後任來遠號管帶。甲午戰爭中,他率領來遠號重創日艦赤城號,但不幸被其尾炮擊中,由於日本炮彈含有大量烈性炸藥,導致來遠號的火勢一度不可收拾,邱寶仁一邊率眾救火,一邊抗敵,最後奇蹟般的將來遠號開回了撫順。在威海衛保衛戰中,來遠號被前來偷襲的日艦擊沉,邱寶仁落水後被救起。甲午戰爭結束後,心灰意冷的邱寶仁返回故土,不再復出。

盤點北洋水師各艦管帶的最終結局

超勇號管帶 黃建勳(1852-1894)

黃建勳曾在英法兩國留洋,後來任超勇號管帶。超勇艦在北洋水師中屬於弱艦,但在甲午海戰中,黃建勳毫無懼色與日艦血戰,但面對四艘日艦的圍攻,超勇號還是寡不敵眾,中彈起火,由於其船身是木質結構,艦船很快被大火焚沒。黃建勳落水後拒絕附近魚雷艇的救援,最終殉國,時年43歲。

盤點北洋水師各艦管帶的最終結局

揚威號管帶 林履中(1852-1894)

林履中畢業於福州船政書院,在甲午海戰中,他所駕駛的揚威號和超勇號一同很快被日艦圍攻中彈起火。在揚威號逐漸沉沒的過程中,林履中決心與艦共存亡,並命令其他官兵投往別艦,其中有65人獲救,但仍有七八名官兵擁向林履中,一同沉入大海,壯烈殉國。

盤點北洋水師各艦管帶的最終結局

康濟號練船管帶 薩鎮冰(1859-1952)

薩鎮冰曾作為福建船政第一批留學生出國,進入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學習。在守衛劉公島的戰鬥中,面對18艘日艦的輪番進攻,薩鎮冰率艦英勇抵抗了11天,最後在丁汝昌的命令下撤回島內。《威海降約》簽訂後,北洋練習艦康濟號被解除武裝,交還給了中國。後來,薩鎮冰在新軍中任職,掌管中國海軍。辛亥革命後,薩鎮冰曾擔任海軍總長,後擔任南京政府的海軍部高等顧問,期間他積極宣傳抗日。新中國成立後,薩鎮冰任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央人民政府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等職。1951年,薩鎮冰病逝於福州,享年94歲。

盤點北洋水師各艦管帶的最終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