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東北,近不了的故鄉—東北往事與房市

車又一次徐徐駛出山海關,早已記不清這我的第幾次入關。曾聽父輩們說起,半個多世紀以前我的祖父,從中原老家單槍匹馬一路北上,出關來到東北。那時正值新中國成立初期,東北就像一座亟待開發的寶藏,吸引著所有國人的目光。那裡建設如火如荼,那裡的人們幸福自豪。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第一輛汽車,第一爐鐵水、第一根無縫鋼管,第一個製造機床,也都在那裡誕生。沃野千里,良田萬畝,物產豐盈,黑土藏金,彼時的東北承載著太多人的希望和夢想,也成了無數人夢開始的地方。而今烏蘇里江的漁歌依舊傳唱,長白山上的白雪依舊皚皚,遼河平原的稻花依舊飄香,而東北卻這片土地卻不見了曾經的火熱。只留下一座座後工業時代漸漸老去的城市,以及城市裡破舊的廠房,在默默地訴說著這片老工業基地曾經的輝煌。而我也一次又一次地駕出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去往父輩當年來時的地方,一點點望著東北漸漸遠去。然而我知道,那裡只是我的祖籍卻不是我的故鄉。

回不去的東北,近不了的故鄉—東北往事與房市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東北人,儘管我不願意承認,可東北還是衰落了。像一位老人一樣垂垂老去,然而這一切也不過百年而已。

“東北”一詞源於近代。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此時的關外已經是老張家的天下。張大帥死後,少帥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中華民國為了弱化滿清的殘餘影響,開始用地理方位”東北”來取代清朝發祥地的原有名稱“滿洲”。從此東北、東三省、稱呼由此而生。後來東三省的西部劃入內蒙古自治區,因此內蒙古東部(東五盟市)也屬於東北地區。

回不去的東北,近不了的故鄉—東北往事與房市


回不去的東北,近不了的故鄉—東北往事與房市


解放前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和東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東北曾取得了令人震驚的輝煌。在日本投降的1945年,全中國工業總產值中,東北佔85%,臺灣佔10%,中國的其餘部分(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武漢南京重慶等等所有地方)全部加起來卻只佔5%。同年,東北工業規模超過日本本土,雄踞亞洲第一。以我的故鄉遼寧為例,上個世紀30年代,運行於南滿鐵路新京至大連區間的亞細亞號特快列車已經是全封閉式空調車廂。瀋陽鐵西區也被譽為“東方魯爾”。1931年,東北工業總產值佔工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9.3%,而新中國建國50多年後的2003年,這個比例才達到57.5%。新中國成立之初,除了北京是行政中心之外,還另外有11個直轄市,分別是:天津、上海、南京、西安、重慶、廣州、武漢(漢口)、瀋陽、鞍山、撫順、本溪。僅是遼寧一省就佔了4個(瀋陽,鞍山,撫順,本溪)而瀋陽也在建國初期就奠定了中國第四大城市的地位,排在京津滬之後。這點從電話區號上就可以看出來010.021.022.024。而這還僅僅是官方排位。

回不去的東北,近不了的故鄉—東北往事與房市


“顯然,在當年得東北者得天下“

所以毛澤東有言:“要想得天下,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爭奪東北”,“如果關內拿不下來,先定都長春”。

然而這些輝煌只屬於過去,我的童年是伴隨著東北的衰落而行的。80年代改革開放的熱潮席捲了全國,為國人送去了市場經濟的新思維“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從東南沿海響徹了整個世界。似乎全國都乘上了改革開放的春風,而東北作為我國實施計劃經濟時間最早,退出時間最晚的區域,直到今天依然沒有完全從計劃經濟體制中解放出來,仍然保留著原來僵化的思維。而計劃經濟下的國有企業,最講究的就是人際關係,所以東北是人情社會中國裡最講人情社會的區域,在東北有時候連買張火車票都要找關係。尤其是過去二十多年,作為計劃經濟重災區的東北,經濟凋敝。先有國企改革,大批工人下崗;這幾年又斷崖式下跌,曾經的共和國長子,瞬間成了低保戶。“能幹的人都走了,留下來的都是不願‘折騰’因循守舊的,經濟發展掉隊的情形越來越嚴重。”市場意識差,國企太多,觀念陳舊保守,市場經濟意識淡泊,以致民營經濟的匱乏,是東北發展逃避不了的現實。

回不去的東北,近不了的故鄉—東北往事與房市


回不去的東北,近不了的故鄉—東北往事與房市


雖然自我上學起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口號便不絕於耳,然而東北的衰落卻沒有絲毫的好轉。我的家鄉阜新曾經擁有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海州露天煤礦。自我出生那年起,後資源枯竭的跡象越發嚴重,朱鎔基、李嵐清等大人物都來調研過,要求城市思考轉型思路,然而經濟轉型之類走的並不順暢。在2005年,海州礦終因資源枯竭而申請破產。留下了百米深的巨大礦坑,礦鎮不斷的沉陷區,以及幾萬名無處謀生的下崗職工,成了這座城市抹不去的傷痛。

回不去的東北,近不了的故鄉—東北往事與房市


根據全國工商聯發佈的《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東北三省加起來,一共只有9家。相比之下,浙江的上榜企業為134家,江蘇為94家。民營企業振興不起來,新興產業也處於困境。遼寧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研發機構的只有2.7%,佔全國的倒數第一;有研發活動的佔4.5%,為全國的倒數第二。沒有能力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崗位,就留不住高學歷的年輕人,2010年長春市、吉林市、遼源市、白山市、白城市,24-34歲大學生的淨遷移率分達-57.69‰、-112.9‰ 、-190.48‰ 、-263.16‰和-111.11‰。

經濟體制的僵化,年輕人口的流失,外來資本的匱乏,成了東北發展面臨的三座大山。哀莫大於心死,東北的有錢人也正在慢慢離開。三亞的建設、海南的房價、山東的海景、京城的房貸,全指望著這些收成。為了能離開這片土地,耗盡資源、竭澤而漁他們也在所不惜。

東北真的衰落了嗎?

改革開放以後,東北的相對衰落只是在中國內部,如果我們把東北放在世界範圍內去看,東北不但沒有衰落,而且一直在進步,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後,東北還是以世界最快的速度在進步。如果將東北地區看做一個單獨的經濟體,它在過去的35年仍是全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從1980年到2015年,35年時間世界排名從第51位上升到第16位。而事實上,當年所謂輝煌的東北,放在國際上一比,可以說是典型的一窮二白,地位其實遠不如現在,放在世界上,和國外的發展水平相比,現在的東北才是自己的歷史最高水平。可見東北的衰落不是絕對,而是相對存在的。這一切不是因為東北發展的慢,而是因為中國發展的太快了!

為什麼現如今的東北落後於全國?

有人把東北的落後歸結於資源的枯竭。的確,高強度的開採,東北的資源,實際上早已瀕臨枯竭。然而這樣的說法是不客觀的,有些城市從一開始就沒有所謂的資源優勢,然而今天依舊可以發展的很好,可見資源短期內可以影響一個城市的發展,而長期來看並不對城市發展起決定性作用。

新中國建立後,因為意識形態問題,西方對中國採取封鎖政策,導致我國東南沿海實際上處於“閉關鎖國”的狀態,漫長的海岸線與港口並不能發揮其作用。中國只能“自力更生”,而工業依託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基建基礎的東北,因為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背靠蘇聯老大哥區位優勢,奠定了老工業基地歷史地位。但是隨著改革開放,東南沿海的港口優勢開始體現,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成為了全球原材料最大的買入國,大量的原材料與能源通過海港運抵國內,東北的資源和區位優勢便不再明顯。

由於計劃經濟在東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極高的城市化率與強大的計劃生育執行力,使得如今主力工作人口銳減。東北成為全國老齡化最嚴重的地方之一。根據最近的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人口自然增長率(‰):吉林1.02,黑龍江1.07,遠低於全國的4.79。

體制僵化可以改革,思想落後可以提高。而資源枯竭、區位瓶頸、人口結構,這三點的客觀情況,卻是東北發展很難通過人為改變的客觀存在。

東北的房地產

在我看來在東北大多數城市只有房產的說法,而沒有形成房地產的概念。說說房子和房地產的區別:每個城市都需要蓋房子,結婚需求,小換大的改善需求,房子的自然折舊,但注意,這個時候不能叫房地產,只叫蓋房子,滿足的是實際的居住需求改善。簡單的來說房產,是生活居住的房子。而房地產,是與房子有的上下游各個環節整合起來,形成的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房地產是什麼?是集”人口導入-地產開發-金融槓桿-二手交易“的集合體。這是構成房地產的幾個必要的因素。不需要金融手段,買房無壓力,大家都沒有動力貸款買房,買也行不買也行,十年不長一分錢,二手交易不暢,沒人願買二手房,都買新房,這個房地產市場就是假的,沒有形成閉環。而這其中人口導入又是房地產發展的根基,北京如此、上海如此、環京亦是如此。然而在東北的大多數城市,經濟發展的緩慢,人口不斷的外流,導致房子過剩。說白了人都沒了,房子賣誰去,自然也不會形成像樣的房地產市場。

然而,被坑的大開發商仍然不在少數。2007年,無數品牌地產商,從金地、中海、綠地、碧桂園、恆大、雅居樂到新鴻基,藉著全國化契機殺到東北。每個開發商一拿都是幾千上萬畝土地,全中國最大的樓盤,很多集中在東北。他們都是貪圖地價便宜去的。一去後才發現,政府可能把未來幾十年的土地都賣完了。最後售價也低,就買個手腕兒掙個辛苦錢,就別談房地產了,房地產是需要把土地的價值釋放出來的。隨著東北有史以來最為宏大的開發力度釋放,幾年幹下來,這些開發商都是一把辛酸淚。

回不去的東北,近不了的故鄉—東北往事與房市


然而任何事都沒有絕對,失望中也許就孕育著新的希望。作為東北經濟、文化、政治中心的瀋陽未來地產的發展還是尚可期待的,而我相信東北地區直轄市的規劃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當某天朝鮮半島真的能夠和平發展,煙大海底隧道建成通車,相信那時的東北定會迎來另一個春天。

希望有天,重工業靠燒烤,輕工業靠喊麥,不再成為外界看東北的目光,投資不過山海關的魔咒,也終將會打破。這片廣袤的東北平原也能重回到往日的輝煌。千千萬萬東北人也不用再遠走他鄉,而我也能像先輩那樣重回到大東北的懷抱。

只是未來有多遠,不得而知。

回不去的東北,近不了的故鄉—東北往事與房市


回不去的東北,近不了的故鄉—東北往事與房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